第四章 国际储备
1290. 26.2 1 765.2 1.3 722.4 47.9 719.9 21.5 600 1.4
10年每盎司黄金的美元价格
(二)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以可自由兑换货币形式保存的国 际储备资产。 外汇储备是当今世界各国国际储备中最主要 的储备形式。
欧元诞生后国际储备货币格局的变化(%)
储备货币/年 1999 份 67.90 美元 欧元 日元 英镑 12.60 5.50 4.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5
1929
8188.72
年份
黄金储备 (万盎司)
国家外汇 (亿美元)
2006 2007 2008
1929 1929 1929
10663.44 15282.49 19460.30
二、我国国际储备的管理 讨论: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
3、在外汇储备总额既定的条件下,安排好各 种储备货币持有形式的比例。 按照流动性的高低,外汇储备资产可分成三 个等级: (1)一级储备,流动性最高,但盈利性最低, 包括在国外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外国短期政府债 券。
(2)二级储备,主要投资于中期国库券、债 券等金融工具上。二级储备盈利性高于一级 储备,但流动性低于一级储备。二级储备是 在必要时弥补一级储备不足以应付对外支付 需要的储备资产。
67.60 67.70 64.80 63.80 13.00 13.20 14.60 19.70 5.20 3.80 4.90 4.00 4.50 4.40 — —
瑞士法郎
其他货币
0.70
9.40
0.70
9.70
0.60
9.70
0.70
11.00
—
—
(三)在IMF中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 是指在IMF普通账户中成员国可自由提取使 用的资产。 储备头寸在IMF成员国的国际储备资产中所 占的比重很小,其重要性远远比不上外汇储备。
二、国际储备的作用 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2、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汇率 3、充当对外举债保证
三、国际储备的构成 (一)黄金储备 黄金储备是一国官方持有的货币性黄金。 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其最大的优点就是: 黄金本身具有实际价值,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具 有较强的保值功能,是一种可靠的储备资产。
29.23
年份
黄金储备 (万盎司)
国家外汇 (亿美元)
1988
1267
33.72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267
1267 1267 1267 1267 1267 1267
55.50
110.93 217.12 194.43 211.99 516.20 735.97
1996
1267
1050.29
年份
黄金储备 (万盎司)
国家外汇 (亿美元)
1997
1267
1398.9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267
1267 1267 1608 1929 1929 1929
1449.60
1546.75 1655.74 2121.65 2864.07 4033 6099
第二节 国际储备管理 一、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 安全性是指储备资产有效、可靠,价值稳定。 流动性是指储备资产能随时转化为直接用于 国际支付的支付手段,亦即随时变现,灵活调 拨。 盈利性是指储备资产的增值、创利。
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往往互 相排斥,具有负相关关系:储备资产的安全性 与流动性越高,其盈利性往往越低。一国货币 当局持有国际储备资产,要在安全性与流动性 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求得足够高的盈利性。
(四)特别提款权(SDRS) 特别提款权是IMF为了解决成员国国际清偿 力不足问题而于1969年9月创设的一种新的国 际储备资产,其实质是用以补充原有储备资产 的一种流通手段。
1、特别提款权的特点 (1)特别提款权是一种没有物质基础的帐面 资产或记帐单位,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 (2)由IMF按份额比例无偿分配给各成员国。 (3)特别提款权有着特定的用途,即只能在 IMF及各国政府之间发挥作用,任何私人企业 不得持有和运用,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 的支付。
目前,特别提款权的构成比例是: 美元:45%; 欧元:25%; 日元:19%; 英镑:11%;
2002年10月:1特别提款权=1.32001美元 2003年10月:1特别提款权=1.32778美元 2004年10月:1特别提款权=1.19520美元 2005年10月:1特别提款权=1.46001美元 2006年4月: 1特别提款权=1.44757美元 2007年4月: 1特别提款权=1.50931美元 2008年5月: 1特别提款权=1.64001美元 2009年3月: 1特别提款权=1.48426美元
年份
黄金储备 (万盎司)
国家外汇 (亿美元)
1979
1280
8.40
1980
1981 1982 1980
1267 1267 1267 1267 1267 1267
—12.96
27.08 69.86 89.01 82.20 26.44 20.72
1987
1267
二、国际储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国际储备水平(总量)的管理 国际储备水平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合理确定 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
1、确定适度国际储备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1)对外贸易状况 (2)一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3)对外融资能力。 (4)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5)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选择。 (6)外汇管制的程度。
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已有很长的历史,但 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这是由于: ①黄金产量有限; ②黄金的占有和掌握极不均匀; ③黄金价格波动频繁。
世界主要国家黄金储备量(2005.6)
国家 数量 黄金占 国家 (地区) (吨) 国际储 (地区) 备% 组织 组织 8135. 60.4 瑞士 美国 5 3433. 50.4 德国 日本 2 IMF 3217. 荷兰 3 2945. 54.0 欧洲央行 法国 2 55.1 意大利 2451. 中国 8 数量 黄金占 (吨) 国际储 备%
3、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和运作 从创设至今,IMF对特别提款权共进行过2 轮分配。 第一轮:1970年1月——1972年1月,分 配3次,总额为93.148亿特别提款权。 第二轮:1979年——1981年1月,分配3 次,总额为121.182亿特别提款权。
四、国际储备的来源
1、经常项目顺差是一国国际储备最主要的来 源。 2、收购黄金。 3、中央银行实施外汇干预政策时购进的可兑 换货币。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第四章 国际储备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一、国际储备的含义及特征 国际储备 :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用来平衡国 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金融资产。
国际储备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 (1)无条件占有性。国际储备资产必须能随时、 方便地被政府所得到。 (2)流动性。国际储备资产须具有充分的流动 性,能在其各种形式资产之间自由兑换。 (3)普遍接受性。国际储备资产能在外汇市场 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
2、适度国际储备量的测定方法 比例分析法: (1)国际储备量与月平均进口额之比 一般认为,一国的国际储备量以能满足三个 月的进口量(或全年进口额的25%)为最低 界限。 (2)国际储备量与外债总额之比。 (3)国际储备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二)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所谓国际储备结构管理,就是要合理安排各 种储备资产的构成比例。 具体来讲应解决好三个层次的比例安排: 1、在国际储备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安排好四 种储备资产的比例。 2、在外汇储备总额既定的条件下,安排好各 种储备货币的比例。
(3)三级储备,主要是外汇储备中用于长期 投资的部分,包括各种形式的长期有价证券。 这一级储备资产的流动性比较差,但具有较高 的收益性,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级储备 的收益不足。
第三节 我国的国际储备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 我国的国际储备也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 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四部分构成
2、特别提款权的定值 创设之初,1特别提款权=1/35盎司黄金 即: 1特别提款权= 1美元 1974年7月1日起,特别提款权的定值与黄 金脱钩,采用一种加权平均的方法来确定特别 提款权的价值。选取16个国家的货币组成货币 篮子,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值作为定值标准。
1980年9月, IMF决定改用5种货币组成货 币篮子:美元、原西德马克、日元、法国法郎、 英镑。 5种货币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每隔5年调整一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