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新编

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新编

一前言二基本概况(一)自然条件: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地处东径108°18′—50′,北纬34°43′—35°03′。

北接旬邑、南连泾阳、礼泉,东与三原、耀县毗邻,西隔泾河与永寿、彬县相望。

距咸阳市75公里、西安市85公里。

造林作业区位于淳化县枣坪沟流域,海拔900—1300米,地貌为“U”形沟壑,沟谷陡而深,相对高差150—180米,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特性。

土壤疏松干旱,土层薄、裸岩多、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沟头不断向前发展,原面遭受蚕蚀,属中度侵蚀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白善土、黄善土、褐土型石渣土、普通褐土。

无天然森林植被,主要植物群落为酸枣、蒿类,分布较为均匀,盖度70%左右,该立地类型适宜栽植防护林树种较多,整地难度较大。

(二)气候条件:人工造林作业区属半干旱两年三熟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活动积温3200℃,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干燥度一,热量充足,降水分布不均,春旱、伏旱严重,对人工造林成活率影响很大。

针对气候条件,在造林施工中要切实采取一系列抗旱造林措施,提高造林成效。

(三)社会经济情况:作业区共有人口9326人,3668名劳力,农村剩余劳动力1172人,农民纯收入1077元,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居住相对集中,交通比较方便。

淳化县属于国家贫困县,县财政收入仅保党政事业单位工资,投资林业生产资金不足。

但群众具有投身林业,热爱林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1980年、2004年二度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县”。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县实施以林业统揽全县大局的思路,使林业生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每年投入到林业生产的时间为两个多月,其造林组织方式主要以乡为单位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整地造林和雇请专业队整地造林。

作业区的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林业技术人员和广大群众在长期的林业生产实践中,总结推广了容器育苗,裸根苗带土包装,鱼鳞坑集水整地、穴底植苗、埋小土丘截杆造林以及ABT生根粉,保水剂等化学药品的应用等一系列配套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在过去的工程造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特别是近几年来,淳化县出台了宜林“四荒地”使用权拍卖办法,加之禁牧力度加大,提高了造林保存率,使群众个人、下岗职工、党政企事业单位投身林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三北四期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作业设计(一)设计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

1. 设计依据(1)《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作业设计办法》;(2)咸政计发E2002J12号文件;(3)《陕西省造林标准》(陕DB—f42—93);(4)陕西省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典型设计;(5)国家有关技术规程和规定。

(6)国家标准,造林作业设计规范,(GB)2. 指导思想以江总书记和朱总理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批示为指针,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淳化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扩大和恢复林草植被,“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生活水平,造福子孙后代为宗旨。

3. 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工造林为主的原则(2)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统筹兼顾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3)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

(4)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的原则。

(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建设高标准工程的原则。

(6)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原则。

(7)实施工程造林,推行建设项目法人制,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的原则。

(二)作业设计区划根据有关规定,作业设计区划采用作业区——小班2级区划,以作业区为单位统一编制设计文件,以小班为单位组织施工。

作业区为一级统计单位,小班为最基本的设计和施工单位。

造林作业区在行政村范围内选择,作业区界不跨越行政村,小班界线根据技术标准在现区划,按造林地和非造林地小班统一编号,分类统计。

(三)立地类型和造林类型划分1. 立地类型划分根据作业区的地形地貌以及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坡度、坡向、海拔等主导环境因素,套用《陕西省立地类型名录》,将造林地划归了8个立地类型。

淳化县枣坪沟造林规划设计作业区立地类型划分表立地面积合计:74.83ha2. 造林类型划分根据造林树种、林种、造林方法、整地方法、配置形式、造林密度、造林技术措施、幼林抚育管理等内容,将本次设计归纳为个造林类型。

淳化县枣坪沟造林规划设计作业区造林林种类型划分表(四)设计任务及技术措施:1. 作业地点及作业量:作业区地处枣坪沟流域的南村东沟、屯庄沟,后旨头沟及黑松林两岸的支干沟,造林面积公顷。

其中:南村乡14个村组,造林面积公顷;秦河乡2个村组,造林面积38.王公顷;城关镇2个村组,造林面积公顷;铁王乡2个村组,造林面积55公顷;润镇14个村组,造林面积公顷;大店乡2个村组,造林面积公顷;石桥乡13村组,造林面积公顷。

2. 分权属、林种、树种设计的造林面积:该工程造林权属均为集体所有。

按林种分:水土保持林公顷,农田防护林公顷,沟底防冲林公顷。

按树种分:油松147,8公顷,刺槐公顷,侧柏公顷,杨树公顷,柳树公顷。

按混交方式分:纯林公顷,混交林公顷,比例为27:10。

常绿树种占%。

3. 种苗标准需要量及供应途径:设计造林初植密度分别为:刺槐、侧柏、油松、松x侧、侧X松、刺X侧、侧X 刺等水保林,均为 2米;杨树、柳树沟底防冲林2×3米;杨树农田防护林以道路为骨架,单行配置,株距4米。

外加15%的补植用苗,概算出本年度造林需苗量4916472株,其中:油松561640株、刺槐3309985株、侧柏971195株、杨树50662株,柳树22990株。

造林苗木全部选用县内自产苗木。

油松,侧柏容器苗、杨树及柳树苗木由县中心苗圃、国营苗圃、英烈林场苗圃三个单位供给,刺槐苗木在本县群众合同育苗中选用。

造林苗木要求良种壮苗,全部采用国家标准一、三级合格苗。

苗木规格标准如下:容器苗掘前必须灌足底水,保证掘苗不伤根,运苗不散钵,裸根苗根系必须完整,掘后及时沾泥浆,针叶树种要保护好苗木顶芽。

4. 劳力需要量及供应途径:整地每公顷99个工日,造林(包括补植)阔叶树种每公顷75个工日,针叶树种每公顷55个工日,抚育每公顷60个工作日计算,完成本工程造林需29193个工日。

采用群众集体会战和专业队相结合的组织方式,由县林业局抽调技术干部带工,从2011年3月1日开始到4月20 日完成刺槐、侧柏、油松、杨树、柳树等全部栽植任务。

5. 主要造林技术措施:5.1整地:5.1.1鱼鳞坑整地沟坡防护林和沟底防冲林采用鱼鳞坑整地。

其技术要求为:在坡面上,按造林株行距,以三角形配置形式挖掘半月形的坑穴,挖坑时先把表土堆在坑的上方,挖好后再把熟土垫入坑内,用生土在外缘围成半环状高20—30厘米,宽35—29厘米的土埂,并在上方左右两角各斜开一道小沟,以便蓄更多的雨水。

规格为:长径80厘米,短径60厘米,深度50厘米。

农田防护林整地采用开沟整地,宽80cm,深60cm,再在沟槽内根据株距挖深60cm,宽60cm,深60cm的栽植坑。

在陡、急、险坡和水土流失严重的项目地块采用鱼鳞坑整地。

坑外坡用块石或泥土筑坎,保持水土。

坑间间距根据种植点配置要求确定。

5.1.2穴装整地:经济林、用材林和塬边沟头防护林采用穴装整地的方式整地。

这种整地方式适用于各林种、各树种和各立地条件,尤其是山地陡坡、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的造林地整地。

采用圆形或方形坑穴,大小因林种和立地条件而异。

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 以上,大苗造林、经济林、培育大径材的用材林以及速生丰产用材林整地规格要大些,穴径和深度分别宜在50cm和40cm以上。

5.1.3水平阶整地:设计水平阶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耕地,缓解造林用地与耕地紧张的矛盾。

若将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在一段时间内必将影响农民的粮食自足问题。

而经济效益好的经果林一般也要在3~5年后才能发挥效益,若将造林地块整理成台阶状,保持一定的阶面宽度,在林木未发挥效益前,种植农作物可缓解粮食紧张的矛盾,又可结合种植农作物给幼苗施肥防虫,使其更好地生长。

水平阶设计的规格取决于:(1)造林的密度;(2)种植农作物所需宽度;(3)施肥、采收的便利;(4)拦蓄径流泥沙的需要。

水平阶整地不受土层深浅和土壤物理性质的限制,在土薄的区域可适当辅以爆炸品开挖基岩,且可弥补砌筑阶坎时片石的不足。

在黄褐土分布区修筑阶坎时,因黄褐土具有膨胀性,可适当增加阶坎厚度以提高其稳定性。

水平阶石坎的高度随耕地坡度而定,坡度大时石坎高,坡度小时石坎低。

在地面坡度为25°时,石坎底宽40cm,顶宽30cm,基础深25cm,坎高55cm,削坡系数取便可。

如图:水平阶排水沟可开挖成×,比降设计成1/1000~3/1000以避免冲刷,其流量可达到s以上,主要排去坡面来水,即使水平阶长1 000m,降特大暴雨时也可在8小时内将150mm的降水全部排完,况且阶面本身也具有拦蓄作用。

5.2造林方法:采用穴底植苗和直播造林的方法。

5.2.2直播造林法:也叫作播种造林法,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

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

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

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飞机播种造林也是人工播种造林方法之一,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省劳力和收效大的特点。

但必须首先进行调查设汁,确定适宜的播区、树种的播种期,并准备足够的良种。

需要确定使用机型、机场,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播种时严格掌握飞播技术。

播后进行效果检查,并加强保护管理。

本作业区内包括了很多作业艰难的地方,如沟头、陡急坡等立地很难运抵苗木甚至人为很难到达,通过植苗的方法进行造林明显很不现实,所以只能通过直播的方法来完成。

5.2.2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

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

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