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的故事
:相传,从前鸭子不叫鸭子,叫“扁嘴”。
那时候,它跟公鸡一样,也长着一副脆生生的好嗓子。
不过它跟公鸡是这么分工的:公鸡早晨打鸣,催人下地上工,扁嘴黄昏打鸣,催人收工睡觉。
后来因为扁嘴的嗓子坏了,这才不打鸣了。
说起来,这里头还有段故事呢。
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这么一只扁嘴和一只公鸡,它俩你帮我、我帮你,亲亲热热地在一块过日子。
谁知这一年突然下起了大雨。
那雨像瓢泼的一般,一下就是百八十天不住点儿。
那时鸭子跟公鸡一样,也是不会水,就和公鸡一块儿蹲在一棵树枝上躲灾。
一天天过去了,它们预备的干粮吃得一点不剩,那水还是光见涨不见退。
它俩受不了啦,饿得头昏眼花,眼看就没命啦。
正在这时,从水中“哗啦啦”地过来一个人。
这人身高三丈六尺,在水里行走,飞一样快。
他就是禹王爷。
禹王治水,为老百姓消灾除难,没白带黑地奔跑,赶巧从它俩躲灾的这树边经过。
它俩一看来了救星,一齐央求:“禹王爷!禹王爷!救救我俩吧。
”
大禹看它俩淋成这个样子,心里好生同情。
想了想,从怀中摸出一粒金丹,对它俩说道:“明天早上大就能放晴,太阳要冒红时,你俩把这金丹分开吃下,以后就不用怕水了。
”禹王爷说罢,又匆匆忙忙地治水去了。
公鸡和扁嘴得了金丹,心里很高兴,只等太阳冒红时好吃金丹。
说这话的工夫,天就放黑影了。
它俩跟往常一样,扁嘴值夜,公鸡睡觉。
扁嘴守着金丹,越瞅越眼馋。
它想,这么小的一粒金丹再分开吃,能管用吗?不管用可怎么办?再说,能分那么匀乎吗?心里老犯合计。
到日头冒红的时候了,歪头看看公鸡,它正睡得香甜。
扁嘴一狠心,就把金丹吞下肚去。
扁嘴吞下金丹,觉得身上火烧火燎般地难受。
它一挣扎,掉水里去了。
说也奇了,它一掉进水里,马上就浮了起来。
扁嘴乐得不知说什么好了,一边游着,一边捞水里的鱼虾吃,早把公鸡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再说那公鸡一觉睡到天亮。
睁开眼一看,扁嘴和金丹一块儿没影了。
它心里一急,也一头栽进水里。
它可比不了扁嘴,在水里浮不起来,不一会儿就一命归了天。
公鸡死后,跑到禹王爷那里告了状。
大禹一听,火冒三丈,立即派人把扁嘴抓来。
扁嘴没有理,茸拉着脑袋没有话说。
禹王爷让卫兵抽它三百皮鞭。
抽得扁嘴没命地哭叫,直到把嗓子哭破,那三百鞭也没打完。
大禹王夸奖公鸡老实忠诚,叫左右拿来朱笔,在它头上点了一笔,让人们尊重它,这就是鸡冠子。
为了让人们记住扁嘴是背信弃义的小人,禹王在它头上抹一块绿色,直到今大,它天天洗,日日涮,也没洗掉。
禹王又赐给公鸡一套在土里打食的本领。
正好这时大水也治住了,禹王就让它们回人间生活。
打那以后,扁嘴就会游水了,不过它一想起自已那段丑事,就感到没肚见人。
不信你瞅瞅它一进水里,就把头插水里老半大,那是羞的。
它的嗓子就是那时哭哑的,再没复原,自然也就不能打鸣啦。
人们就管它叫开了“哑(鸭)子”。
公鸡呢,每次想起自已贪睡误了大事,心里就后悔得要命。
它一到下半夜,就左一遍右一遍地喊着:“睡够喽!睡够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