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近刘震云

走近刘震云

老婆的单位离家远,小林老婆决定调动工作,他们想尽了一 切办法,找熟人,托关系,终于有人肯帮忙,小林夫妇因为不懂的其 中的玄机而自毁其路。他们为了自身生存利益只好去向权利低头,给 领导送礼便是他们放弃自己的崇高的第一步,在这方面,小林妻子比 小林显得更有经验,她说:“现在在社会上办事,光动嘴皮子如何行? 我考虑咱得给他上供,现在苍蝇没有不见血的,你不出血,他不给你 来真的?还是得出血。”他们为了能达到目的,决定给调工作的头头 送礼,他们在超市左挑右选,选来选去,终于选定了一箱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炭火、微波炉:“权力”的运作
炭火意象强化了知识分子生存的困境。本来去幼儿园的女儿已经习惯了, 但这两天突然反常,但是他们也一直找不到原因,小林老婆只好在接孩子时调 查原因,结果原来毛病出现在小林和老婆元旦没给阿姨们送东西。于是就和老 婆商量补救措施,看送一些什么合适,真要说送什么两人又犯愁了,小林说: “要不问问孩子?”将孩子叫过来一问,没想到孩子竟然知道,答:“炭火!” 为什么要送炭火呢,于是第二天小林老婆一调查,果然孩子说对了,现在是冬 天,北京实兴吃涮羊肉,大家便给老师送“炭火”。小林说:“这还不好办, 别人送炭火,咱也送炭火!”但真等到要送炭火时,炭火已经脱销了,小林感 到发愁,最后,终于在郊区一个旮旯小店里买到了高价炭火,第二天女儿回复 了常态。 没有送礼而使女儿感到委屈,在这样小小的年纪里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 这看似是不可理喻,但是深入探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真实的现象:赋予教师教 书育人的这种启蒙精神已经不是那么多纯洁,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营私舞弊的工 具;而权力意识也具有了大众化的倾向,从某一方面来说也生动的为我们展示 了传统教育的弊端。
豆腐:“精英”与“平民”的双重尴尬
主人公终于觉醒并懂得了事物发展规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林,一 切还是从馊豆腐开始吧!作者正是通过这种诙谐幽默的形象比喻,暗示着作为知识 分子的小林夫妇就像那斤馊豆腐一样,必须完成他们脱胎换骨去经还俗的身份转 变——环境促使他们精神与人格变得萎靡不振——发馊了的豆腐与异化了的人,以 其化学反应方式上的同质结构,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绝对科学的人生道理:“人”也 是一种物质,而一切物质都将因环境因素而起变化,所谓“完美”的人格或人性, 其实都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虚无幻想。 小说的结尾处写道:一觉醒来,已是天亮,小林一边摇头回忆梦境,一边又爬 起来去排队买豆腐,就是在梦境中小林也在想着买豆腐,每天反复的做这几件事, 真的已经从“精英”变成了“平民”,已经被异化了。作为精英,他们过着平民的 生活,而作为平民,却有着精英的名称,这就是小林夫妇面临的一种尴尬生活。 小林夫妇由对理想的憧憬转到面对现实,他们渐渐遗忘了崇高,滑向庸俗的生活, 导致他们思想转变的重要因素就是无形的权力运作。
《一地鸡毛》
一部琐碎人生的范本。一部关系学的教 科书,再现了单位这一微观天地,鸡毛蒜皮, 纤毫毕现,不嫌其俗,不掩其恶,“酱缸” 之臭,人心之险,一一展示无遗。王朔指出, 它一扫以往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传统伦 理道德,是绝无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
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运用了“豆腐”、“可 口可乐”、“炭火”、“微波炉”、“蚂蚁”和“鸡 毛”等有特征性的意象,呈现了一个在现实生存环境 的支配下逐渐丧失个性的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揭示 了现代知识精英价值失落后的庸常人生。 在刘震云《一地鸡毛》的小说中意象丰富,作者 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展开叙述,为我们赤裸裸的展示 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人类生活的压抑和痛苦。下面我 们就针对作品中出现的各种意象进行分析,来进入到 小林的真实生活中。
作品浅谈
新写实小说
在完成了一系列的“新写实小说”之后,刘震云接连发表了两 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与《故乡相处流传》。《故乡天下黄 花》以一个小村落为背景,展示近半个世纪错综复杂的社会风貌, 与新写实不同,《故乡天下黄花》属于那种寓言式写作,而之后的 《故乡相处流传》则达到了圆熟大气的佳境。 学者摩罗一直对刘震云的小说有很大的兴趣,也一直在关注他 的创作。摩罗认为:“刘震云用自己的写作拼合了一个十字架。他 用机关小说(譬如《单位》、《官场》)写现代生活的卑微无聊, 这是横向的;用历史小说(譬如《故乡相处流传》)展现历史生活 的残暴恶毒,这是纵向的。一横一纵拼合到一块,就构成一个无限 延伸的空间,这个空间贮满了人类的苦难。”
走近刘震云
班级:广理11-2 姓名:刘乃健 学号:201101070613
刘震云
刘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省延津县, 著名作家。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1978年 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 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在 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 委员、一级作家。2011年11月21日“2011第 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刘震云以 16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6位, 引发广泛关注。
“新写实主义”作家主要有余华、莫言、贾飞等人。而刘震云 的代表作《塔铺》则获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一 以贯之的精神是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刻画, 对人情世故有超人的洞察力,用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 味的日常生活来反讽日常权力关系。自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故 乡天下黄花》始,他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1993年发表“故乡” 系列第二部长篇《故乡到处流传》,后经过五六年的时间完成长 篇巨著《故乡面和花朵》(华艺出版社1999年初版)。《故乡面 和花朵》体现着他在文体和内容上的双重探索。结构的庞杂、技 巧的多变、语言的繁复、意义的含混等等都令人叹为观止,也引 起了一些争议。2007年推出小说《我叫刘跃进》,并被改编成电 影。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引起轰动。2011年8 月,《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刘 震 云 及 其 作 品 集
刘震云作品宣传海报
作品目录
《故乡天下黄花》((长篇小说))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 《故乡相处流传》((长篇小说)) 华艺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故乡面和花朵》((长篇小说) 四卷) 华艺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一腔废话》(长篇小说)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手机》(长篇小说)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塔铺》(小说集) 作家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 《官场》(小说集) 华艺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 《一地鸡毛》(小说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 《官人》(小说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刘震云文集》(四卷)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刘震云》(小说集) 香港明报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刘震云》(小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刘震云》(小说集)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蚂蚁、鸡毛:个人理想的磨损与丧失
庸常生活将人的理想、意志渐渐消磨掉,知识分子在生活中逐渐世 俗化。小说的结尾写到:小林半夜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了 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又梦见黑压 压的人群一起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鸡毛与皮屑就是那 些琐碎而无聊的日常生活的折射,使每个深陷其中的人都欲罢不能,在 销蚀性磨损中,失去了一切有棱角的特质。蚂蚁这一意象与卡夫卡笔下 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一隐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在确切不过的说诉 说着个人的遭遇异化与客体化的深层痛苦与恐惧,以及人生存的压力, 是对客体环境的抗议与无力驾驭自我的否定与批判。有力的暗示着蚂蚁 之间的隐喻关系以及在文化蚂蚁上的关联:千人一面,万人同声的人群 就是无感情、无意识、无个性、无自我的蚂蚁,或是说,蚂蚁正是丧失 自我堕入千人一面的庸众状态后焦虑与反抗的意象,表述的正是一个自 我意识的哲学问题。
可口可乐、炭火、微波炉:“权力”的运作
“微波炉”的意象揭示了知识分子对“权力”的运用中的蜕 变。查水表的瘸老头背着一个沉重的、眼下时兴的微波炉送给小 林,小林先是大吃一惊,后来得知文件就在自己办公室,所以夫 妇二人便欣然的接受了他的礼物并心安理得毫无愧色的想着: “给他把事情办了,还有什么话柄?什么假公济私,人家几千几 万次的倒腾,不照样做着大官,一个微波炉算什么!”从受制于 “权力”到学会运用“权力”,小林夫妇思想与人格的质变过程, 这不仅是知识分子走向堕落的开始,同时更加清晰的描画出他们 从崇尚知识到崇尚权力的心灵轨迹——在世俗文化的“权利意志” 面前,知识在此已经蜕变成一个摆设而已。
豆腐:“精英”与“平民”的双重尴尬
《一地鸡毛》通过讲述一个既平凡活又琐碎的生活故事,旨在冷静地剖析人受 环境影响而发生的思想变异,作品隐喻了在庸常生活中人就像豆腐一样,环境会发 生质变。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小林的老婆叫小李,没结婚之前是一个静静的, 眉清目秀的姑娘,别看个头小,显得小巧玲珑,眼小聚光,那时她言语不多,打扮 不时髦,却很干净,头发长长的,她很安静,轻松,甚至还常带一点淡淡的诗意。 哪想到几年之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经常 会夜里偷水的家庭主妇呢? 这段话形象生动的描写了现代知识分子所处的困境, 他们理想破灭后的无奈。 《一地鸡毛》以形象叙述的艺术手法传达出了人生经验:人的价值与理想的最 终实现,并不取决于人的自身愿望,而是取决于人生活的环境因素。“老婆孩子热 炕头”这种生活环境和生活追求对于知识分子已经不再是那么崇高和神圣了。他们 首先被作者还原为普通的市井小民,当然,这其中包含有对于现代教育弊端的极大 失望,但归根结底还是表达了对于现实环境的极度失望。
1
2
文学历程 作品目录
作品浅谈
目 录
3
4 1
浅析《一地鸡毛》
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中 学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当年高考河南省文科状 元。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曾到 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1982年开始创作, 1987年后连续发表在《人民文学》:《塔铺》、《新兵连》、 《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 《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 活的“官场系列”,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些作品中,他迅速表 现出成为大作家的潜在能力,确立了创作中的平民立场,将 目光集中于历史、权力和民生问题,但又不失于简洁直接的 白描手法,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作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