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库信息化是学校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过程,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医院的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图书借阅管理的过程。
信息化的实施从自上而下的角度说,必须与学校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结合;从自上而下的角度说,必须以学校为主体的业务人员直接受益及其使用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基础。
对于图书管理来说,它涉及图书信息、系统用户信息、读者信息、图书借阅信息等多种数据管理。
从管理角度可以将其分为3类: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用户管理和读者数据管理。
图书信息管理包括图书征订、编目、典藏、借还和查询操作,系统用户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类别和用户数据管理,读者数据管理包括读者类别管理和读者个人数据的录入、修改和删除。
需求分析分为三个部分:需求的文字表述、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一、需求分析第一部分调查用户需求本系统的最终用户为图书馆,我们根据从学校方面取得的图表资料、文字资料以及其他细节方面的信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根据我们所做的其他询问和调查,得出用户的下列实际要求:1、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情况一所学校图书馆的主要构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图书管理员,二是读者,三是借阅,图书馆的所有日常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三大成分进行的。
记录图书馆图书信息,包括书号、类别、出版社、作者、书名、定价、出版日期等;记录读者信息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单位、性别、电话等;记录借阅的相关信息,包括书号、串号、读者编号、借阅日期等。
为了实现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至少要求实现:怎么才能让这几个系统更好的联系在一起,使读者能跟快更方便的借阅图书,同时能够清楚图书馆的管理规则;而图书管理员也要能够高效率的给读者提供图书信息,解决各种问题;更要保证借阅信息的明确清晰。
各部门的关系图(即图书馆的机构组织结构)如下:2、各项的业务活动情况图书图书管理员先把全部的图书按所涉及知识的不同分类好放于书架上确保同类在一起,表明各个书架上图书的类别名,再按照图书编号依次排列整齐,以便读者查找;在每本图书上表明书号、类别、出版社、作者、书名、定价、出版日期等各种基本信息,标上标签,以便电脑扫描。
新书入库及馆藏书目录都一一记录在数据库系统中。
并详细记录各图书的详细借阅情况,以便处理图书丢失,超过借阅时间和续借图书等事情。
借阅借阅是图书和读者之间的发生业务活动的纽带,而借阅这一环节包括了书号、串号、借阅者编号、借阅日期等基本信息。
包含着读者-借阅-图书之间的规范和准则。
比如图书归还日期,延迟还书时间惩罚,图书损坏惩处等。
读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图书馆借阅图书,读者进行借阅时,需要读者编号、姓名、所在单位、性别、电话等基本信息。
3、读者对系统的要求由于系统的使用主体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和读者,因此对系统的要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要求:1、图书征订:包括图书征订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
2、图书编目:包括图书数目信息的录入、修改等功能。
3、图书典藏:包括新书分配、库室调配等功能。
4、图书流通:包括图书借阅、续借、图书返还、图书查询等功能。
5、系统用户管理:包括系统用户数据的录入、修改与删除等功能。
读者数据管理:包括读者类别管理、读者个人数据的录入、修改与删除的功能。
信息要求:a、图书信息图书的基本信息包括:书号、类别、出版社、作者、书名、定价、出版日期,还有被放于那个书架等。
b、读者信息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单位、性别、电话和读者借阅书籍等信息。
c、借阅信息借阅信息包括:书号、串号、读者编号、借阅日期、借阅中间的图书管理协议等信息。
处理要求:借书、还书、延迟还书处理、图书丢失处理、借阅证的办理等要求。
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安全性要求:a、系统应设置访问用户的标识以鉴别是否是合法用户,并要求合法用户设置其密码,保证用户身份不被盗用;b、系统应对不同的数据设置不同的访问级别,限制访问用户可查询和处理数据的类别和内容;c、系统应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区分不同的用户,完整性要求:a、各种信息记录的完整性,信息记录内容不能为空;b、各种数据间相互的联系的正确性;c、相同的数据在不同记录中的一致性。
4、确定系统的边界经对前面的需求调查和初步的分析,确定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时对数据进行各种管理和处理,具体的工作内容见第二部分,由手工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对原始数据的录入;不能由计算机生成的,各种数据的更新,包括数据变化后的修改,数据的增加,失效数据或无用数据的删除等;以及系统的日常维护。
二、数据流图三、数据字典图书号单数据字典:属性名存储代码类型长度备注图书号Gh_no String 8 图书号的序列号图书类别Ghlb String 20 读者所借图书图书出版社zzys String 20 图书出版社名图书定价ghrxm Money 20 图书定价数字图书作者ghks String 20 图书作者名处理方案数据字典:属性名存储代码类型长度备注处理方案号Clfa_no Int 8图书号Ys_ no String 8 图书号码借阅时间Kc_date String 20读者编号Gh_kj处理方案内容Clfa_con String 100借阅数据字典:属性名存储代码类型长度备注借阅证号Bl_no String 8 借阅证号序列读者姓名Br_name String 20所节日期Kc_date String 20 所节日期号归还日期Zd_date String 20 归还日期号检查项目数据字典:属性名存储代码类型长度备注检查序号Jc_no Int 8 读者检查序列号图书管理员Jcys String 20 图书管理员姓名检查时间安排Jc_date String 20检查内容Jc_con String 100检查分析Jcfx String 100 读者借阅结果分析检查结果Jcjg String 100检查归还情况Jc_bd Real 10由于整个图书管理系统是围绕读者借阅图书和读者归还图书进行运行的,所以在设计概念结构时,就要根据图书借阅和图书归还流程图建立各自的分E-R 图和整个系统的总的E-R图一、根据数据流图设计图书管理分E-R图:1、根据第一层数据流图,设计图书借阅子系统一个合适的E-R图:图书借阅子系统概念结构分数据流图分析a、出示借阅证,查看借阅证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是本人持有,经图书管理员检查。
b、读者查找图书,按照书架对图书的分类,进行查找,取得所需书籍。
c、申请借阅,填写借阅表格,签订借阅条款。
d、审核处理,确定图书的借阅。
e、管理员处理,记录借阅基本情况。
f、确定批准与否。
2、根据第二层数据流图,设计图书归还子系统一个合适的E-R图:分数据流图分析a、归还申请,图书保存检查,填写归还表格。
b 、归还处理。
c 、 归还图书审核。
d 、检查合格与否。
e 、 不合格惩处。
f 、 合格入架。
二、根据各分流程图和分E-R 图,设计总的图书管理系统E-R 图:图书 读者三、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转变:<读者和借阅属于多对多型>读者(读者编号,姓名,性别,电话); 图书(书号,类别,作者,书名,出版社); 借阅(书号,读者编号,借阅日期,串号)。
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得到系统总的E-R 图,按照概归还申请 图书保存检查 填写归还表格借阅书号类别出版社作者书名定价出版日期读者编号姓名单位性别电话串号借阅日期归还念模式与关系表转化的一般规则,结合实际的需要进行逻辑设计,E—R图中的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
最后生成的关系及关系表如下(同时附优化说明):1.具体关系表的设计及优化说明●图书借阅子系统部分;●图书归还子系统部分;2.关系表总体设计说明●由于本系统在进行概念模型设计的时候各个系统的负责人之间曾进行过多次交流,因此在合成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冲突。
各个部分也能比较好地结合到一起。
3.设计用户子模式在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全局逻辑模型后,根据医院系统的局部应用需求,以下设计用户子模式:●考虑需求●定义用户级别●制作查询子系统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是多用户共享的系统,对同一个关系要建立多条存储路径,才能满足多用户的多种应用要求。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供选用的存储方法主要有三种:B+树索引方法、聚簇方法、HASH方法。
其中,B+数索引方法发展较为完善,也是目前大型数据库使用的经典存取方法,使用最为普遍,并且符合本系统的要求,因此,我们采用B+树索引方法作为系统的存取方法。
一、建立索引的依据二、需要建立索引的属性三、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本部分主要是确定数据库物理结构,即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和存储结构,包括确定关系、索引、聚簇、日志、备份等的存储安排和存储结构,确定系统配置等。
在综合考虑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价三方面的因素下,经过权衡,确定下数据的存放位置和存储结构。
1.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根据应用情况将数据的易变部分与稳定部分、经常存取部分与存取效率较低部分分开存放。
考虑到目前许多计算机都有多个磁盘,因此将表(如药库子系统表)和索引放在不同的磁盘上,在查询时,两个磁盘驱动器并行工作,可以大大提高I/O读写的效率;而对于较大的表(如门诊子系统的表)则分放在两个磁盘上,这样可以加快存取速度,在多用户环境下的作用更有效;为了改进系统的性能,将日志文件与数据库对象(表、索引等)放在了不同的盘上。
2、确定系统配置在数据库设计初始阶段,为了对以后的数据库进行物理优化,提供了一些系统配置变量、存储分配系数,并对这些变量赋予了合理的缺省值。
但是这些值不一定适合每一种应用环境,在进行物理设计时,对这些变量重新赋值,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对系统配置的变量,例如:同时使用数据库的用户数,同时打开的数据库对象数,内存分配参数,缓冲区分配参数(使用的缓冲区长度、个数),存储分配参数,物理块的大小,物理块装填因子,时间片大小,数据库的大小,锁的数目等。
这些参数值直接影响存取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分配,在物理设计时应根据应用环境确定这些参数值,以使系统性能最佳商务0801班09号乾双双10、06、15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商务0801班28号张园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