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笔记本电脑的CPU和显卡 (1)

谈笔记本电脑的CPU和显卡 (1)

《大学计算机基础》综合报告笔记本电脑的CPU和显卡众所周知,一般人选购笔记本电脑时,最注重的常常是性价比。

在性能方面主要由CPU和显卡决定,也可以说这两个部件决定了电脑的定位和价格。

因此,每一个要选购笔记本电脑的人,都需要对它们有一定了解。

下面就我自己的一些认识,谈一谈笔记本的CPU和显卡。

索引:一、CPU、显卡简介二、CPU和显卡的发展历史三、笔记本和台式机采用的CPU和显卡的区别四、超频和睿频五、产品定位附录(CPU和显卡排名)正文:一、CPU、显卡简介1.CPUCPU即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构成。

CPU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

其性能指标是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

)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

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

)、倍频系数(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

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缓存(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

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

)等。

CPU由Intel和AMD双雄兵分天下。

从技术上和性能上来说,Intel始终要略胜一筹,AMD的功耗始终是个问题,在台式机上好一点,毕竟有空间散热,对于笔记本来说,散热的压力不小,AMD的优势就是便宜,选用AMD的笔记本比同性能的采用Intel的要价位低,个人建议不要选购AMD的笔记本,因为散热是笔记本的头号问题。

所以在这篇文章,我的主要讨论对象是主流的英特尔(Intel)处理器。

2.显卡全称是显示接口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又称为显示适配器(Video adapter),显卡的用途是将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并向显示器提供行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是连接显示器和个人电脑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机对话”的重要设备之一。

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对于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说显卡非常重要。

显卡的性能是由核心频率(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显示核心的工作频率,其工作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显示核心的性能)、流处理器单元(流处理单元直接影响处理能力,因为流处理单元是显卡的核心,也可称作大脑。

流处理单元个数越多则处理能力越强,一般成正比关系,但这仅限于NVIDIA自家的核心或者AMD自家的核心比较范畴。

NVIDIA和AMD的流处理单元比较可采取近似比较,即NVIDIA的1个流处理单元相当于AMD的5个流处理单元)、显存频率(显存频率是指默认情况下,该显存在显卡上工作时的频率,以MHz(兆赫兹)为单位。

显存频率一定程度上反应着该显存的速度。

)显存位宽(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大,这是显存的重要参数之一)。

等等多方面的情况所决定。

民用显卡图形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ATI(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冶天)和Nvidia(英伟达)两家。

3.显卡的分类显卡大致可以分为3类:集成显卡:是指芯片组集成了显示芯片,使用这种芯片组的主板就可以不需要独立显卡实现普通的显示功能,以满足一般的家庭娱乐和商业应用,节省用户购买显卡的开支。

核心显卡:则将图形核心整合在处理器当中,进一步加强了图形处理的效率,并把集成显卡中的“处理器+南桥+北桥(图形核心+内存控制+显示输出)”三芯片解决方案精简为“处理器(处理核心+图形核心+内存控制)+主板芯片(显示输出)”的双芯片模式,有效降低了核心组件的整体功耗,更利于延长笔记本的续航时间。

独立显卡:简称独显,是指成独立的板卡存在,需要插在主板的相应接口上的显卡。

独立显卡具备单独的显存,不占用系统内存,而且技术上领先于集成显卡,能够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和运行性能。

独立显卡分为内置独立显卡和外置显卡。

二、 CPU 和显卡的发展历史1. CPU 的发展2、显卡的发展电脑中发展最快的当属显卡的发展,连CPU 的发展都不及于它。

1971年: Intel4004 微处理器1972年: Intel8008 微处理器1974年: Intel 推出8080处理器,并作为Altair 个人电脑的运算核心.Intel 8080晶体管数目约为6千颗1978年: 8086、8088 微处理器,晶体管数目约为29,000。

1982年: 80286 微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13万4千颗。

1985年: 80386 微处理器,内含275,000 个晶体管,首次支持多工任务设计,能同时执行多个程序。

1989年: Intel 80486微处理器,让电脑从命令列转型至点选式(point to click)的图形化操作环境,晶体管数目为120万颗1993年: Intel Pentium 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310万颗。

1997年: Intel Pentium II 处理器,内含750万个晶体管,结合了Intel MMX 技术,能以极高的效率处理影片、音效、以及绘图资料1999年: Intel Pentium III 处理器,晶体管数目约为950万颗。

2000年: Intel Pentium 4 处理器,内建了4200万个晶体管2002年: Intel Pentium 4 HT 处理器2005: 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首颗内含2个处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正式揭开x86处理器多核心时代。

2006年: Intel Core 2 Duo 处理器,核心代号Conroe,将命名为Core 2 Duo/Extreme 家族,其E6700 2.6GHz 型号比先前推出之最强的Intel Pentium D 960 (3.6GHz)处理器在性能方面提升了40%,省电效率也增加40%,Core 2 Duo 处理器内含2.91亿个晶体管。

第一代图形芯片的代表S3 Virge系列和MATROX Mystique系列第二代图形芯片的代表是3DFX VOODOO和NVIDIA RIVA128第三代图形芯片的代表是3DFX VOODOO 2、NVIDIA TNT、MATROX G200、S3 Savage3D;第四代图形芯片的代表是3DFX VOODOO 3、NVIDIA TNT2、MATROX G400、S3 Savage4。

经过这两次换代后,3DFX在图形加速市场上所占的比重下降了,影响也大不如前;第五代图形芯片的代表是Voodoo5 5000、GeForce256、G450、Savage 2000+等,这个时候的图形芯片已经基本进入0.18微米时代。

第六代图形芯片的代表是GeForce2系列、Voodoo5 6000、RADEON系列、SiS 315、Blade T64等,大家对这个时候的显卡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

第七代图形芯片的代表是GeForce3、钛系列、RADEON 7500、RADEON 8500、G550等,这些显卡在市场已经不多见了。

第八,九,十代图形芯片的有GeForce4、FX系列RADEON 9000到9800,还有最新推出的X800,NV30等这些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挂在嘴边的显卡了。

三、笔记本和台式机采用的CPU和显卡的区别1.CPU的区别笔记本电脑使用的CPU有两种:移动版与非移动版。

非移动版的CPU就是台式机使用的PCU。

有低端笔记本电脑使用这类CPU,但大部分笔记本电脑都在使用移动版CPU。

移动版(Mobile CPU)则是专门针对笔记本电脑设计的,追求低发热量和低功耗。

最早的笔记本电脑直接使用台式机的CPU,但是随CPU主频的提高, 笔记本电脑狭窄的空间不能迅速散发CPU产生的热量,还有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也无法负担台式CPU 庞大的耗电量,所以开始出现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移动版CPU,它的制造工艺往往比同时代的台式机CPU更加先进。

并且移动版CPU中会集成台式机CPU中不具备的电源管理技术。

4.显卡的区别笔记本用的主要是移动版显卡,其体积和规格相比桌面级要弱,但是功耗非常低,发热量也减少很多。

桌面级显卡是指台式机的显卡,其功能比移动版更强,体积很大,同时功耗也很高。

移动版显卡其实是强化了功耗设计的芯片,从硬件特性上讲,和桌面版类似,但是,功耗要低很多,而且现在的移动版显卡芯片一般都可以自主控制单元的开关以及整体频率,借关闭暂时不用的单元以及降低轻负载时的频率来控制功耗,以延长笔记本电池的续航能力.那么要怎么分辨一块显卡是移动版还是桌面级呢?区别在于,移动级的型号后面带M,意思就是移动级的,比如桌面级的Gtx550,对应的移动级就是Gtx550M。

四、超频和睿频有时候一些游戏玩家为了追求笔记本电脑更高性能的发挥,会对CPU和显卡进行超频。

超频就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将CPU、显卡等硬件的工作频率提高,让它们在高于其额定的频率状态下稳定工作。

超频原理:以超频最有效果的CPU 为例,目前CPU的生产可以说是非常精密的,以至于生产厂家都无法控制每块CPU到底可以在什么样的频率下工作,厂家实际上就已经自己做了多次测试,将能工作在高频率下的CPU标记为高频率的,然后可以卖更高的价钱。

但为了保证它的质量,这些标记都有一定的富余,也就是说,一块工作在2500MHZ的CPU,很有可能在3500MHZ下依然稳定工作,为了发掘这些潜在的富余部分,可以进行超频。

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手段来使CPU稳定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上,主要是两点:增强散热效果、增加工作电压。

对于显卡也是一样道理。

超频显卡除了超频核心频率以外,还可以超频显存频率,超频显存可能会带来很多热量,可以在显存上粘贴散热片来缓解这个问题。

超频显卡可以通过超频核心或超频流处理器来实现。

可以在显卡控制面板中超频,也可以使用显卡超频软件RivaTuner等超频(软超,如果超频得当可以提高性能百分之二十至五十),还可以通过刷写显卡BIOS超频(所谓的硬超,有一定的危险,谨慎使用此方法)。

睿频则是:Intel在最新酷睿i系列cpu中加入的新技术,以往cpu的主频是出厂之前被设定好的,不可以随意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