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二章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二章

木牍主要用来上奏,《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 “至公车上书,用三千奏牍。”其中的奏牍指的就是板 牍。写信也用板牍,一般一尺长,故称“尺牍”,后成 为信的代称。
⊙简牍的编连,有的是先编后写,也有的是先写后编。
书写出错后就用刀刮去重写,“刀”和“笔”配合使用, 于是有了“刀笔”一词。古代简牍早在汉代已有发现。
域生长的一种纸草(英文papyrus,属莎草科,又称“埃 及芦草”,现代意义的纸称paper,就是从papyrus来的) 为原料制成。 草纸发明很早,考古发现,公元前3500年埃及木乃伊的 陪葬品中已有莎草纸卷本,这要比目前已知我国甲骨文 的出现早2000余年。后来流传到地中海沿岸诸国。莎草 纸的长期广泛流传对世界文明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 响。直至10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埃及后,莎草纸才真正 被废弃。
竹简取材便利,但作为图书,十分沉重。如《史记》一 书,据太史公自序,“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假如 每简30字,需要1.755万枚竹简。《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汗牛充栋”
牍又称方、版等。如文字不多,通常不用简策,而用牍。 《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 方。”一尺见方的称为“方”。如果再大些,称为 “业”。
或胫骨。 它是我国最早的文献载体。记在甲骨上的文字称为甲 骨文,由于从殷商废墟出土发现,故又称“殷墟卜辞”或“殷墟 书契”。
龟甲内槽有凿穴及灼烧痕迹
癸卯卜 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 其自 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 者1058片,于1903年拓印成《铁 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
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刻之。以鼎最尊,视为 国家神器,有“问鼎”、“鼎革” 等说法。
楚金文(鄂君启节)
侧 面 图
青铜器皿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礼器。统称尊彝,或彝器。又称吉金。主要用于宗庙 祭祀及随葬,其次为诸侯旅行祭告,再次为媵器(陪嫁)。
2、乐器。除用于祭祀、宴飨、随葬外,还用于征战。
四寸、一尺二寸、八寸、六寸等规格(汉尺一尺约为23.3厘米)。 古时二尺四寸竹简多记儒家经典或法律文书,故《论衡·谢短》: “二尺四寸,圣人文语。”《史记酷吏列传》:“不三尺法循,专 以人主之意旨为狱”,周代以八寸为尺,因此也是二尺四寸。诏书 一尺一寸,因此有“尺诏”之说。一尺二寸之简一般用来写传,八 寸简短小易于携带,多用于一般记事。六寸之简多用来作符信,即 通行证。
帛 书
1942年,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曾出土一件驰名世界 的战国帛书——《缯书》。是目前已经发现我国最 早的帛写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现藏耶鲁大学图 书馆。
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其中图 书约30种。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局部
老 子
六、莎草纸
1、莎草纸 又称“纸草纸”、“埃及纸”。是古埃及人以尼罗河流
的专书,次年,孙诒让据此写成
《契文举例》二卷,这是我国学者 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开始。
刘鹗(1857-1909)
孙诒让(1848--1908年)
甲骨文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纪年、帝王世 系、祭祀、战争、狩猎、农业、畜牧业、疾病、 灾害、天象、方国等,是当时史官保管的重要文 献,也是目前为止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商代历史 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因为甲骨文是象形文 字,从而又保留了我国早期的象形文字,这也是 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
中有“册”字,也有“典”字;“册”就是把竹木简编连 成册的象形文字。典是把册放在杌子上,是会意字,表示 典藏之义,也表示被典藏的物体,即典册。可见商周之际 已有简册,但至今出土的简牍,最早是战国时期的。《墨 子·鲁问》:“书于竹帛,镂于金石。”
⊙简的长度是有讲究的,据王国维《简牍检署考》,汉代有二尺
中國古典文獻學
第二章 文献的载体
文献载体及种类:
文献载体:指附载文献内容的人工固态物质材料, 它具有传递和贮存文献信息的功能。
甲骨、青铜器、玉版
文献载体的种类: 简牍、缣帛

为古籍文献
胶片、磁带、光盘。
※甲骨青铜玉版书,简牍缣帛刻春秋。 纸书胶磁光盘撰,文献载识遗裔胄。
一、甲 骨 ⊿ 甲骨:指龟甲和兽骨。甲指的是龟甲的腹板;骨指的是牛肩胛骨
3、兵器。《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 退。” “击鼓则进,鸣金收兵”。
4、农器。 5、度量衡。 6、钱币。 7、符玺。符发兵用,分为两半。玺是古人封检取信的印
章。 8、日用器。常见的有铜镜、铜灯。铜镜出土的以汉代为
多,背后嵌有铭文。其中不少铭文表达了男女之间真挚的 爱情。
三、石
《墨子·明鬼》:“铸之盘盂,镂之金石。”由于在铜 器上刻铸文字较在石器上刻铸要难,所以自秦代以后, 石刻渐渐取代了金刻。
石的种类:碣、摩崖、碑 (1)碣,特立之石,为高的圆柱。有碣圆碑方之说。
Eg.石鼓文 . (2)摩崖。刻于崖壁,天然之石。Eg.石门颂 . (3)碑。碑之名起于周朝。西汉时,碑刻文字出现,
⊙近代,自1899年至1949年,共计出土竹木简牍一万
多枚。其中以1914年发现敦煌汉简、1930年发现居延 汉简影响最大。
⊙春秋战国时代的书写
材料是竹帛并用的。
五、帛
●帛质轻薄柔软,可以卷舒,便于携带,还能
够随文字长短截取,易于流行。用于书写材料, 在汉代相当流行。帛书除用于书写文字外,还用 于绘图。
但极少。东汉大规模出现,现在所说的汉碑,一般都是 指东汉碑。
隋炀帝墓志
古巴比伦汉莫拉比法典
汉中石门颂
琅 琊 台 刻 石
四、竹 木
竹木即简牍,是竹简、木简和木牍的合称, 为古代重要的文献载体。
将竹劈成长而窄的竹片,叫竹简;木之劈 成长而窄的木片者,叫木简,做成较宽的 木板者,叫木牍。
⊙将竹简、木简及木牍作为书写材料起源很早。甲骨文
甲骨文与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古 印度文字,称为秦汉的青铜器上面, 常常铸上或刻上文字,这就是 “金文”。一般情况下, 金文主要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但也包括刻在其他 金属,如铁器、金银器等上面的文字。盛行于商周秦 汉,以西周为最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