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湖南高考作文题是新材料作文题。

这类题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

另外,给材料作文不易猜题、押题,较能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

正因为如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也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很有必要认真对待,深入探讨。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

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高考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主要是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

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例如2011年湖南考题:“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材料通俗而又深刻,既具有导向性,又有启发性: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这句话再简朴不过,却蕴含深意:“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推而广之,可联想到我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种田有纳税变为有奖赏……这是当今社会的呼唤:如果人人都换位思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应该材料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予以表达。

再如:“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

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于盲人摸象。

第三类材料是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

例三:“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学习亦然。

”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

”二、找角度。

在读懂材料、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广开思路,尽可能多地寻找立意的角度。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则材料,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因此,多找角度,也就是找出材料的多侧面意义。

为什么要多找角度?高考作文题一般有“自选角度”的要求,如果不多找角度,则无所谓“选”;也就很难保证理解材料中心及立意的准确恰当。

一般来说,可以从材料涉及的人、物、事件入手寻找立意的角度。

至于恰当与否暂且不管,尽量多找。

如今年的湖南考题,可以从歌手由“自我中心”转变为“观众中心”这个角度,谈走出自我,用心去感受一切支持与爱意;谈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的感激。

也可以批评明星“媚俗”讨巧卖乖。

如有一篇题为《世间再无真“狂人”》的优秀作文就这样立意,当整个社会都像歌手那样都一味的“媚俗”的时候,“良知的傲慢”也就“被风尘遮盖”,于是也就“世间再无真狂人”了。

三、联实际。

与当前国人大都以自我为中心,90后的独生子尤其如此,只注重自我的利益,忽视他人存在,凡事情先替自己着想,后替别人打算等现状相呼应。

我们写作时一定要从歌手生发开去,要联系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和事,甚至社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想到医生,还有为官者,为商者,为师者,甚至为人长者,为人幼者等等,都要改变观念、改变作风,谱写和谐之歌。

四、立论点。

在读懂材料、找出角度、联系现实的基础上,就可以水到渠成,确立中心论点了。

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一步。

就给材料作文来讲,所确立的论点应该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扣材”,是指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

在引论部分对材料只字不提,就摆出论点;或置所给材料于不顾,另选材料,并据此确立论点,这些都是不扣材的表现,不符合给材料作文的要求。

“准确”,一是指论点应从材料的中心意义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伸出来,而不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次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

如前所述,找角度尽量多找,但并非找出的所有角度都能立意成文。

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是“自选角度”,那么从材料的任何一个角度立意都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从一般意义面来立意的。

阅卷者出于某种考虑,也只好无可奈何地加以承认。

但我认为,从应考的实际来讲,还是扣紧材料的中心意义或者选择最能显示材料中心意义的角度来立意为好。

这也正是命题者所希望的。

“稳妥”,是指确立的论点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如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主流的观点等。

此外还要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合乎情理。

作为应考作文,关系重大。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不宜提倡用逆向思维方式立意以求新,还是顺向立意为妥。

否则,可能会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因而立意偏颇,观点过激。

这样,整篇作为表达再好,也“不可问矣”。

况且有的材料也不宜反向立意。

我们显然不能为卖马人的行为叫好,更不能把鸟们满怀妒意的评说当作检查自己言行的“镜子”。

至于把南郭先生因“充”不下去而逃跑说或是有自知之明,已属强词夺理。

鲜明、简洁,是对中心论点表述方面的要求。

在引论部份一定要开门见山,旗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

得到什么启示,悟出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一定要一语道破,直截了当。

不能罗里罗嗦、含含糊糊。

论点的表述,一二句话即可。

可以采用肯定句式,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

句子要通顺,语气要畅通,语句要简洁。

综上所述,确立论点是对读材料、联实际、找角度的总结、综合,也可以说是前三个步骤的思维结晶。

只有找准材料的角度以及该角度与社会实际的最佳对应点,才能确立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的中心论点。

五、拟题目。

这一点对学生来讲是个难点,本来应该作为另一个话题来谈。

但是,因为题目与立意关系密切,高考作文题中又有“自拟题目”的要求,所以拟题目应为本文中应有之意,并作为审题立意的第五个步骤。

可以这样说: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

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

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

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仔细阅读下文。

议论文的题目的类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比喻型、关系型、问题型等。

如:《心灵的雕琢》、《低姿态的高贵》(范围型);《改革就是出路》、《世间再无真狂人》、《把自己看淡》、《要正确对待自我与他人》(论点型);《从“你们来了”所想到的》(感想型);《自我与他人》(关系型);《我们该怎样改变自我?》(问题型)。

一篇文章拟什么的样题目好,这没有统一的标准。

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

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

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

如果所给材料没有题目,那就拟成《读作文材料有感》《作文材料想到的》。

以上所谈,就是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这五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综合思维过程。

而中心论点则是这个综合思维过程的结晶。

但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起始阶段,最好是分步指导,分步训练。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步练习,学生才能形成审题立意的综合思维能力。

也只有经过这样认真扎实的训练,学生才能在高考的考场上面对作文材料,在短短的十来分钟之内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写出立意准确的文章。

2015高考作文考前热身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在微软公司,比尔•盖茨经常告诫员工: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你比别人快,才能在竞争中赢得机会。

(2)公园里,白杨高大,银杏十分矮小。

一位父亲指着这两排树对孩子说:这些树都是小树苗的时候同时栽下的,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同样的条件,到后来,白杨为什么长得高大,而银杏生得矮小?孩子一时没有回答出来。

父亲接着说:“孩子,你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的。

”(3)一位有着丰富驾驶经验的老司机说:车祸不是速度快惹的祸,就是速度慢惹的祸。

开得太快,是自己撞上了别人,速度太慢,就是被别人撞上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两个能力层级。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

依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可以从材料(1)、材料(2)、材料(3)分别立意,也可以从三则材料中部分组合立意或整体立意。

由材料(1)立意,可以写“要快”。

若要更深一步,则需在论证“为什么要快”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快,是理由材料(2)立意,可以写“要慢”。

若要更深一步,则需在论证“为什么要慢”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慢,是理性、沉稳、坚毅的“慢”,而非迟钝、拖沓、懒惰的“慢”。

由材料(3)立意,可以写“快慢要适度”、“快慢要结合”之类。

这是一种辩证立意。

至于从三则材料中部分组合立意或整体立意,由于材料(3)基本涵括了材料(1)、材料(2)的含意,所以这些部分组合立意和整体立意基本上包含于材料(3)中。

例文:快慢适宜,人生自如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速度很重要,耐力也不容忽视。

为了在社会更好地生存,以便将自身的价值最大化,这要求每个人懂得学会快慢适宜,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从容、更自如。

何谓快慢?于我看来,“快”就是比他人更先拔尖以赢得主动,而“慢”就是静心积淀,静学习,慢成长。

信息化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变化万千,竞争激烈。

在这个竞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个人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像比尔·盖茨说的那样,“你比别人快,才能在竞争中赢得机会”。

个人只有将自己的才能尽早显露出来才能更好地抓住成功的机会。

作家张爱玲亦言:“出名要趁早。

”前有张爱玲早早展现了个人的写作才华,令当时上海文坛惊艳,今有14岁印度少年成为互联网公司CEO及《超级大脑》李云龙成功夺冠。

这些人不无为我们诠释了“快”于众人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这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时刻准备显露自身才华以拔尖于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