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


二、案例分析:
• 核心问题:“末尾淘汰制”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评判的标准决定评判的结果。如果以摇滚青年的标准 来评判,那么摇滚以外的所有栏目甚至包括《新闻联播》 也许都不是最重要的;而假如以戏迷的标准来评判,那么 通俗歌曲和电视剧则显得有点多余。喜欢韩剧日剧的观众, 也许恨不得一打开电视全是金喜善全智贤;而喜欢美国大 片的,恨不能所有的频道只放汤姆汉克斯和飞机大炮飞炸 弹乱爆。 2、照说中央电视台对收视率低观众反映差的栏目进行末 位淘汰,使节目的质量和层次提高,这本身是一件好事。 这起码反映出在加入WTO之后,面对越来越紧迫的形势和 口味越来越刁的观众面前,中国电视的老大哥也开始有些 坐不住了。
• 3、将此话题大而化之到整个社会,我们会发现, 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看书就应该把图书馆 和书店干掉?是不是历史、哲学、数学等弱势知 识因为选修的人越来越少而从此就让它们消失? 很多报纸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已经彻底地取 消了副刊,这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就目前 不太乐观的电视文化现状来看,我们的电视其文 化含量本来就不高,有文化品质的节目本来就屈 指可数。央视这次大规模削减而不是改良文艺类 节目使我们看到一些危险的征象。
末位淘汰制的运用
• 一、案例: 中央电视台的“末位淘汰制”利弊谈 “末位淘汰制”流行于中国各行业管 理中的一种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 弊大于利?让我们从从中央电视台实 施末尾淘汰制谈起。
• 2004年9月,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时间》栏目,走 过8个年头,终于寿终正寝,其直接原因是因为中 央电视台采取收视率末尾淘汰制的缘故。 中央电视台于2002年9月开始推行的“栏目警示及 末尾淘汰制”于近日得出结果,中央电视台12个 频道中将有10个栏目从电视上消失,另有10个栏 目受到警示。在停播和受到警告的栏目名单中, 除了《中国人口》、《电视购物》、《商界名 家》、《外语教学》、《农业新闻》等实用栏目 之外,还有一大部分如《地方文艺》、《音乐再 现》、《原声电影》、《戏剧绝活》、《音乐 厅》、《外国文艺》、《世界名著与名片》等7个 栏目。这些栏目,与目前社会上所不看好的“弱 势门类”艺术有着直接关系,其比例高达35%。
思考:
• 末尾淘汰制”作为一项制度,有其使 用的条件,有的组织适用,有的组织 不适用。“末尾淘汰制”到底还有有 哪些其它适用条件?什么样的组织适 合?什么样的组织不适合?
谢谢观赏!
消极作用:
一些企业人员过多,效益低下,不便于管 理,各种矛盾交织,又没有建立很好的调 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的制度和机 制的前提下,把末位淘汰制当作“灵丹妙 药”来盲目推行,势必激化劳资双方的矛 盾。
消极作用的方面
(一)从法律的角度讲,末位淘汰制有违法的可能性。在末 位淘汰制中,企业与员工解除合同的理由仅仅是员工的工 作表现,法律依据是不足的,因此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可见,对于企业来讲,适用末位淘汰制是有违法 的可能性的。 (二)从科学的角度看,末位淘汰制欠科学。各个单位、部 门的发展水平是不一致的。在同行业以同样的标准去评价 员工,有的单位的末位可能是其他单位的首位或中上位, 这正是“末位不末”,如果淘汰掉他们,即使招入新的员 工,实际效果并不如以前,从这个角度说,末位淘汰制是 欠科学的。
末位淘汰制的作用
积极作用: 末位淘汰制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绩效管 理方式,具有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 制,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教 育员工爱岗敬业,遵守纪律,服从管 理,其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积极作用的主要方面
(一)激励员工,避免人浮于事。 缺乏激励的单位是效率低下的单位,而末位淘汰制是一种 强势管理,在给予员工增加压力的同时,来激发他们的积 极性,通过有力的竞争使整个单位处于一种积极上进的状 态,从而克服了人浮于事的弊端,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 部门效益。 (二)精简机构,有效分流。 企业在处于人员过剩 的情况下不免会有人浮于事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精简机构、有效分流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 效和直接的办法。在企业人员过多的情况下,实施末位淘 汰是分流员工、缩减组织的有效手段。
(二)替代末位淘汰制。 把竞争机制改为 “只公布最好的”。对公司成员在工作能 力,工作态度,工作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评 估,评出总分第一和单项第一的同事,加 以公布和奖励。目的是把第一公布出来作 为其他人的标杆学习目标,每名员工都相 应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 步,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同时保护其他同 事的自尊心。
末位淘汰制
制作人:
本节内容摘要
一、末位淘汰制概述: (一)、末位淘汰制的含义
(二)、末位淘汰制的作用
二、末位淘汰制的运用 三、使用末位淘汰制的建议
末位淘汰制的含义
末位淘汰制是绩效考核的一种制度。 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 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 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 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 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 管理制度。
(三)推动当前我国企业向前发展。 人力资本是素质和质态 上超越一般劳动力的更高层次的 或更高级的劳动力。实行末位淘汰制可以挤出人力资源中 的非人力资本,使人力资本得到增值、扩张。营造企业与 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规划企业 的宏伟前景,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同企业共同 发展,为有远大志向的优秀人才提供其施展才华、实现自 我超越的广阔空间 (四)有利于干部队伍建设。 在我国机关单位中干部队伍建设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在 机关中实施末位淘汰制,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加入人民群众 评价的因素,使人民有效的监督领导干部,使领导干部在 任有压力。这样可以使领导干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可以 有效的把干部和职能部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可以使清廉 而有能力的干部等到应有的晋升。
三、结论:
1、我认为中央电视台实施末尾淘汰制 是失败的。 2、原因:末尾淘汰制是适用于多部门 或者多项目的组织,一些人积极主动工作 而另外一些人则被动工作。末尾淘汰制是 激励所有的人都积极主动工作。如果所有 的人都积极主动工作,则末尾淘汰制一般 不适用。
三、使用末位淘汰制的建议
(一)慎用末位淘汰制。 鉴于末位淘汰制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用 之应该慎之又慎。具体在实践的落实中应 考虑具体单位是否具备适用的条件和环境, 是否确定了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是否建 立了合理的补偿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三)从人格角度来看,末位淘汰制有损 人格尊严。 这种制度的实施必然淘汰一部分人。而作 为一项制度既然存在就必须严格执行,个 人不可对抗一个制度。人和人是存在差别 的,而这些先天的差别会反映在以后的工 作成效中。而末位淘汰制从人格的角度来 讲,过于残酷,对人的尊严是一个挑战。
• (四)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末位淘汰制 不符合现代人本管理的思想。 现代管理崇尚“人本管理”。末位淘汰制 是一种典型的强势管理,主张通过内部员 工的竞争从而严加管理,员工外在的环境 是紧张的,在这种环境下员工的心理压力 很大,每日惶惶不安,同事关系也很紧张, 团队精神差,这种环境下的员工有一种被 动感和被指使感,而且末位淘汰制一般是 注重短期效应的,并不是很在乎人的长远 发展和潜力发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