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考试重点题型:单选20题,多选5题,简答3—4题,病例分析1题(25分)一、简答题范围(老师只说考的可能性较大)1、精神运动性抑制。
(P34)指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减少。
临床上包括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和违拗症。
(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2)蜡样屈曲是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3)缄默症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手示意。
见于癔症及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4)违拗症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
2、躁狂治疗首选药物碳酸锂——锂中毒表现及处理。
(P223)锂中毒先兆:表现为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识障碍等。
中毒症状包括: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
一旦出现毒性反应需立即停用锂盐,大量给予生理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的排泄,或进行人工血液透析。
一般无后遗症。
3、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
(P113,记大点,必须记!)(1)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2)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3)患者对疾病体验痛苦(4)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性格在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4、癔症与癫痫发作的鉴别。
(P132—133)癔症性的抽搐应与癫痫大发作相鉴别。
癫痫大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瞳孔多散大且对光反应消失,可发病于夜间;发生有强直、痉挛和恢复三个阶段,痉挛时四肢呈有规则的抽搐,常有咬破唇舌,跌伤和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完全不能回忆;脑电图检查有特征变化。
如有癫痫和癔症共存,应下两个诊断。
5、电抽搐治疗的禁忌症与适应症。
(P225,又称电休克治疗)适应症包括:(1)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2)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3)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4)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禁忌症包括:(1)脑器质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外伤;(2)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主动脉瘤及心功能不全者;(3)骨关节疾病,尤其新近发生者;(4)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5)有视网膜脱落潜在危险的疾病,如青光眼;(6)急性的全身感染、发热;(7)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8)利舍平治疗者;(9)老年人、儿童及孕妇。
6、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表现与分级、分级标准、治疗。
(P187,老师强调一定是18岁前发病的,治疗主要以教育和训练为主)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WHO根据智商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轻度智商在50~69之间,成年以后可达到9~12岁的心理年龄。
(2)中度智商在35~49之间,成年以后可达到6~9岁的心理年龄。
(3)重度智商在20~34之间,成年以后可达到3~6岁的心理年龄。
(4)极重度智商在20以下,成年以后可达到3岁以下的心理年龄。
治疗原则是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辅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仅少数需要药物对症治疗7、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药物。
(P121)(1)苯二氮卓类起效快,长期使用有成瘾性(2)抗抑郁剂药物不良反应少,起效慢,无成瘾性(3)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减轻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所致的躯体症状(4)其他药物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
8、老年性痴呆症的大脑病理改变。
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等病变。
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胆碱乙酰转移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9、幻觉的分类。
(P23—24,按感官、幻觉体现及幻觉产生条件来分类)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1)幻听: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
(2)幻味:患者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怪味道,因而拒食。
(3)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
(4)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1)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2)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
(1)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
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常见功能性幻听。
(2)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见到精神分裂症。
(3)入睡前幻觉:此种幻觉出现在入睡前,患者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多为幻视。
(4)心因性幻觉:是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症等。
10、木僵定义、分类及常见病。
(P34,4个分类)木僵指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
见于精神分裂症,称为紧张性木僵。
较轻的木僵称作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秴,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能解大小便。
见于严重抑郁症、反应性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1、器质性精神障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P51,记大标题)(1)谵妄(2)痴呆(3)遗忘综合征(4)人格改变(5)其他如幻觉妄想、抑郁焦虑情绪、行为问题、睡眠障碍等。
下面的其实就是书本…三、其他(选择题,也不排除当中有大题,同学们自行斟酌)1、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的鉴别。
(P25,了解)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自常见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
多见于抑郁症。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
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
严重的患者也可以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
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2、妄想。
(P27,原发性与继发性,了解)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妄想按其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
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等。
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3、痴呆的特殊表现。
(P31—32,3个:刚塞综合征、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作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称之为假性痴呆,预后较好,可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
(1)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挖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2)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为特征。
(3)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力、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缺乏主动性。
4、情感高涨与情绪低落的鉴别。
(P32,了解)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
语音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
表现可理解的、带有感染性的情绪高涨,且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常见于躁狂症;表现不易理解的、自得其乐的情感高涨状态称为欣快时,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或醉酒状态。
情感低落:患者表现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黯,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及企图。
常伴有思维迟缓、动作减少及某些生理功能的抑制,如食欲缺乏、闭经等。
情感低落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6、意识障碍的分类。
(P35)(1)嗜睡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较轻微。
在安静环境下经常处于睡眠状态,但接受刺激后可以立即醒转,并能进行正常的交谈,只是比较简单,刺激一旦消失患者又入睡。
见于功能性及脑器质性疾病。
(2)意识混浊: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则茫然不知所措。
此时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尚存在,也可出现动作如舔唇、伸舌、强握、吸吮和病理反射等。
多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昏睡:意识清晰度水平较前者更低,环境意识及自我意识均丧失,言语消失。
患者对一般刺激没有反应,只有强痛刺激才引起防御性反射,如以手指压患者眶上缘内侧时,可引起面肌防御反射。
此时角膜、睫毛等反射减弱,对光反射,吞咽反射仍存在,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可出现不自主运动及震颤。
(2)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反应和随意运动消失为特征。
对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反应,吞咽、防御,甚至对光反射均消失,可引出病理反射。
多见于严重的脑部疾病及躯体疾病的垂危期。
(3)蒙眬状态:指导患者的意识范围贯穿褥式缝合,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的降低。
患者在狭窄的意识范围内,可有相对正常的感知常见,以及协调连贯的复杂行为,但除此范围以外的事物都不能进行正确感知判断。
表现为联想困难,表情呆板或迷惘,也可表现为焦虑或欣快的情绪,有定向障碍,片断的幻觉、错觉、妄想以及相应的行为。
常忽然发生,突然中止,反复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事后遗忘或部分遗忘。
多见于半音性精神障碍、脑外伤、脑缺氧及癔症。
(4)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视幻觉及视错常见的内容多为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性的情境,如见到昆虫,猛兽等。
有的内容具有恐怖性,患者常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反应,出现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有时出现片断妄想。
患者的定向力全部或部分丧失,多数患者表现自我定向力保存而周围环境定向力丧失。
谵妄状态往往夜间加重,昼轻夜重。
持续数小时至数日,意识恢复后可有部分遗忘或全部遗忘。
以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中毒所致精神障碍较多见。
(5)梦样状态:指在意识清晰程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梦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