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温里剂

方剂学温里剂

本方既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又是 调和阴阳,柔肝脾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中 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证治要 点。
小建中汤
18
小建中汤
【加减应用】
●中焦寒甚者 + 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 ●气滞者 + 木香行气止痛 ●便溏者 + 白术健脾燥湿止泻 ●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 + 人参、黄芪、当
【概述】
一、定义:
1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 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 治疗里寒证的方剂
二、立法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1
适应证
1.素体阳虚,寒从中生 症见:但寒
里 2.外寒直中三阴,深入 不热,喜暖
寒 脏腑
倦卧,口淡
3.表寒治疗不当,寒邪 不渴,小便
证 乘虚入里
清长,舌淡
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
23
• 随证加减: • 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砂仁。 • 头痛剧者加川芎。 • 虚寒重者加干姜、小茴。 • 使用注意: • 胃热呕吐、阴虚呕吐以及肝阳上亢之头痛
均禁用。
24
第二节 回阳救逆
一、适应证:
阳气衰微,阴寒内盛,阴盛格阳,戴阳证。 症见四肢厥逆,精神萎靡,恶寒蜷卧,甚或冷 汗淋漓,脉微欲绝等。
【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中焦虚寒证的基础方。临床
应用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 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证治要点。
理中丸
11
【加减应用】
●虚寒甚者 + 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祛寒之力 ●呕吐甚者 + 生姜、半夏以降逆和胃止呕 ●下利甚者 + 茯苓、扁豆以健脾渗湿止泻 ●阳虚失血者 - 干姜 + 炮姜、艾叶、灶心土以
三则调和诸药
29
【配伍特点】
先后天并温,功专效宏。
【证治要点】
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同时也是
中医的急救方之一。临床应用以四肢厥
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证治
要点。Biblioteka 四逆汤30【药理研究】
•升压作用 •强心作用 •利尿作用 •改善微循环作用 •抗炎作用 •改善肾功能作用
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小建中汤
16
【方解】
君—饴糖(重用):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臣 桂枝:温阳气,祛寒邪
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佐 生姜:温胃散寒 ①调和脾胃
大枣:补脾益气 ②调和阴阳 佐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小建中汤 17
【配伍特点】
柔肝理脾,益阴和阳,温中补虚
【证治要点】
2、阳虚失血证。
理中丸
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 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
4、病后多喜涎唾。
5、小儿慢惊。
9
【方解】
君——干姜: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 臣——人参:补气健脾 佐——白术:健脾燥湿
一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 佐使——甘草 二为缓急止痛
三为调和诸药
理中丸
10
【配伍特点】 温补并用,以温为主。
归补养气血
19
【药理研究】
1、抗溃疡作用 2、抗炎、止痛作用
小建中汤
20
【现代运用】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 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 热、过敏性肠炎等属中焦虚寒、阴阳不调者、 可用本方治之。
小建中汤
21
吴茱萸汤《伤寒论》


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

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
生姜 胶饴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病因病机】中焦虚寒, 肝脾失和,化源不足。
本方是由桂枝加芍药汤, 重用饴糖组成
15
【主治 】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1、中焦虚寒: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
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 3、营血不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
面色无华; 2、阳虚发热:四肢酸楚,手足烦热,
二、方剂配伍特点:
温热药物为主组方,或配益气固脱之品。
三、代表方:
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等。
25
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 附子 干姜 甘草 【功用】 回阳救逆 【病因病机】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26
【主治】
心肾阳衰寒厥证。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
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 苔白滑,脉微细。
4.失治、误治或服寒药 苔白,脉沉
太过
迟或细等
2
三、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理中丸 2、回阳救逆——阴寒内盛——四逆汤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当归四逆汤
3
四、使用注意:
1、辨清寒之真假 2、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温里剂常配补气药 3、随时空的不同权蘅用量的轻重 4、素体阴虚及失血病人慎用 5、阴邪太盛,服药入口即吐者,可反佐少量寒
温涩止血 ●胸痹 + 薤白、桂枝、枳实振奋胸阳,舒畅气

理中丸
12
【药理研究】
1、抗溃疡作用 2、对内分泌的影响 3、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4、双向调节肠蠕动作用
理中丸
【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脾胃 虚寒者,可用本方治之。
理中丸
小建中汤
《伤寒论》 【组成】 桂枝 甘草 大枣 芍药
温中散寒药配伍益气健脾药。
三、代表方:
理中丸、小建中汤等。
6
理中丸
《伤寒论》
【组成】 人参 干姜 甘草 【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病因病机】 脾胃虚寒
白术
7
理中丸
【主治】
1、脾胃虚寒证。 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
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 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8
• 肝胃虚寒 胸满脘痛

巅顶头痛
• 浊阴上逆 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

大便泄泻,烦躁不宁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病机: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浊阴上逆
22
• 治法: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 方义: • 君——吴茱萸——降逆止呕; • 臣——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 佐——人参——补脾益气 • 使——大枣——益气补脾,调和诸药 • 辨证要点: • 食后欲呕,或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
凉药。
4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 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2、熟悉:(1)温里剂含义、适应证、分类及
注意事项。 (2)回阳救急汤
5
第一节 温中祛寒
一、适应证:
中焦虚寒证。脘腹疼痛,呕吐下利, 不思饮食,肢体倦怠,手足不温,舌苔 白滑,脉沉迟等。
二、方剂配伍特点:
四逆汤
27
病机 寒邪深入少阴至肾阳衰微
肾寒不能温脾而为脾肾阳虚 肾阳虚致心阳不足形成心肾两虚 阳气内衰,阴寒独盛,故厥逆吐利乃作
28
【方解】
四逆汤
君——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肾阳,破散阳 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附子 无姜不热”
一则益气补中
佐使——炙甘草 二则缓姜、附峻烈之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