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入学测试卷(二)(解析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入学测试卷(二)(解析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入学测试卷(二)(解析版)(时量120分钟总分120分)班级姓名学号计分(分值说明:寒假自主学习20分,上学期知识巩固100分)一、字音、字词提前预习检测(8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簌.簌(shù)孕.育(yùn)翩.然(piān)销声匿迹B、遗骸.(hái)褶.皱(zhě)追溯(shù)天衣无缝C、雾霭.(ǎi)缄.默(jiān)狩.猎(shòu)毫无疑问D、瑕疵.(cī)干酪.(lào)咀嚼.(jué)难以至信【答案】C【解析】A应为簌(sù)B应为溯(sù)D应为难以置信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4分)A、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

贵港市人民公园呈现一派幽远之气,确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考场上,小刚同学作弊被老师警告后,仍然坚定不移....地给同学递答案。

【答案】D【解析】坚定不移,意思为稳定坚强,毫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自己的想法。

含褒义,用在此处不和语境。

二、古诗文提前阅读检测(12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式微》(3)诗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卖炭翁》白居易(4)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5)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答案】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差.使(cāi)俯瞰佝偻.(lǒu)踌躇.(chú)B.飓.风(jù)狼籍濒.临(pín)惬.意(qiè)C.刽.子手(guì)蹒跚荫.庇(yìn)虬.须(qiú)D.鸡枞.(cóng)遏制倒坍.(tān)紊.乱(wěn)【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在天兵天将大举进攻花果山的时候,孙悟空没有引颈受戮,而是奋起反击。

B.家乡建设得真好,道路平坦宽阔,周道如砥,高楼林立。

C.天晴朗得很,星临万户,孩子们在星空下快乐地玩耍。

D.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

【答案】B【解析】考查对字形的识记。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我们在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B.学校近来发生了多种不文明现象,政教处认真思考并调查了其中的原因,并及时对违纪人员做出了教育和处罚。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县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政府必须下决心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否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空想。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要先熟知病句类型。

单句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语意重复等;复句病句类型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或滥用,或残缺,或位置错误,或搭配错误。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A.⑤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③⑤② D.⑤②④③①【答案】 A【解析】本题排列句子顺序,也就是考查对句子内部关系的理解能力。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号东皋子。

首句“东皋薄暮望”中,“东皋”即诗人自己。

B.《黄鹤楼》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崔颢,李白曾评价“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居延”在这里并非实指,是用来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答案】A【解析】A 解析“东皋”是地名,今属山西万荣。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B.自非亭午/夜分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答案】B【解析】B 解析该句正确划分是“自非/亭午夜分”。

二、现代文阅读(15分)六平方米的幸福①喧嚷的街上多了一家修鞋铺。

我每天都去那条街上买菜,却仍旧不知修鞋铺何时来的。

明明是卖大饼的,饼香还在鼻翼间缭绕,再去看到的却是一家修鞋铺。

门口挂着牌子,蓝色工整字体:补鞋,换拉链,配钥匙。

②这家修鞋铺很小,不过几平方米,既是工作地,又是生活区。

它对着街,里面的陈设一览无余。

以前做大饼被熏黑的墙壁,现在粉刷一新,变成了亮亮的白色。

靠墙放着一张大床,占据了大半位置。

墙壁上用木板做了很多格子,置放着锅碗瓢盆以及各样生活用品。

屋子狭小,而各样陈设却有序整洁。

③修鞋铺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妻。

男人整天坐在门口,低着头做活,身边放着做活用的工具,还有一些活计。

没见男人站起来过,来回走动的就是他的妻子,那个走起路来有点向左倾斜的瘦高的女人。

有时候见她在做饭,有时见她给男人打打下手,有时见她给男人端茶递水,有时见她坐在床边极其认真地绣十字绣。

很少见他们说话,可是他们的默契和安然,一点不觉得可怜,反而觉得这种平淡相守的美好,与地位与身份都无关。

④修鞋铺的门口常常能看到一个穿着校服的小男孩,独自玩得欢。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小的修鞋铺也沐浴在阳光里。

路过时,见他们正围在一张折叠的桌子旁吃饭。

那个穿校服的小男孩也在,男人拣了一块肉,要往他碗里放,小男孩急忙躲开了。

这小男孩原来是他们的孩子。

⑤要配钥匙的时候,自然想起了修鞋铺。

那天我走近这家铺子,这才看清一直坐着干活的男人,他的腿有残疾。

我把钥匙递给他,他看了半天,对我说,这钥匙不好配,他尽力试试。

⑥等待的过程,无事可做,见女人坐在床边低头绣十字绣,于是笑着问她,绣的什么呀?女人笑盈盈抬起头,招手让我进去看。

我看这狭小的放满物品的屋子,有几分犹豫,还是趔趄着身子进去了。

女人竟有些歉疚地说,这屋小,只有六平方米,出门在外,只望有一个容身之所。

不过,我喜欢六,吉祥。

⑦女人说着,已展开了手中的十字绣。

已经快绣完了,这绣品我见过,是司空见惯的发财树,我不由得脱口而出。

一听我说是发财树,女人笑了,纠正我,说那是幸福树啊。

我看看干活的男人,又看看她知足幸福的表情,也笑了,连忙跟着她说是幸福树,心里悄悄地感叹这个生活在攘攘街头女人的不俗心。

⑧男人把钥匙做好了,他只收了我一半的钱,让我回去试试,不行再拿过来修,行了,再付另一半钱。

⑨回去一试,还行。

第二天给他们送另一半钱的时候,那幅幸福树已经挂在了墙上,没有用镜框裱,只是简单地用钉子钉在了墙上,不过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美,反而觉得这小屋子里处处流溢着春天的清新气息。

⑩幸福,有时六平方米就够了。

7.文中的女人为六平方米的家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答案】为了六平方米小屋的幸福,女人绣了一幅名为“幸福树”的十字绣挂在墙上。

【解析】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要求按“谁+做+什么”来概括。

8.文章第②段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答案】环境描写。

交代了一家人简单而整洁的生活环境,反衬出后文对家庭幸福的描写,也衬托出女人的知足和勤劳。

【解析】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及作用的理解,按“描写手法+作用+感情”来回答。

9.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小的修鞋铺也沐浴..在阳光里。

(2)心里悄悄地感叹这个生活在攘攘..街头女人的不俗心。

【答案】(1)指六平米的小家沉浸在平淡而幸福的环境中。

(2)指生活中的纷乱和不容易。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

揣摩词语内涵,一定要根据语句内容、上下文内容、文章的观点等加以综合分析推断。

揣摩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最后用合适的语句概括出来。

10.本文为什么以“六平方米的幸福”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答案】(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全文围绕“六平方米”描绘了修鞋铺一家面积小但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2)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六平方米”的小居所与家庭的幸福形成对比,告诉人们幸福与住房的面积大小无关,而在于人内心的感受。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此题考查记叙标题的理解。

记叙文的标题灵活多变,且多有深意,才能更好的体现文眼或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17分)(一)国朝尚书刘南垣①公,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③之。

”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④,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食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人名。

②直指使:官名,唐以后朝廷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使。

③开谕:启发,使明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