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10.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以美国为例练习

2016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10.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以美国为例练习

专题10.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热点考向预测]考向一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美国各农业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条件B.市场C.交通D.科技2.下列不属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A.生态农业B.精确农业C.有机农业D.石油农业解析:第1题,美国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带,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

第2题,石油农业是高耗能农业,不是美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1.A 2.D考向二商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 D.①④⑤答案:3.D 4.C5.(2015·重庆二诊)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图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解释该地水稻生产面积扩大的原因。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

请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解析:(1)直接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判断布局变化;水稻面积扩大可从市场、水源、气温等角度分析。

(2)首先要理解玉米生长需要的保障,就是其生长需要的条件(气候、水源、土壤等),可从该地可能不具备这些条件,但由于东、西部的山地、草原等的存在,而具备了或强化了这些条件入手。

答案:(1)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业面积缩小(或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原因:气候变暖;水资源开发和水利工程的兴建;市场需求增大及政策支持;水稻品种改良。

(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了大量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

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

[课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三种符号分别代表美国三种农作物的分布,这三种图例△●○对应的农作物依次是( ) A.小麦、玉米、棉花B.玉米、蔬菜、水稻C.大豆、甜菜、蔬菜D.甜菜、小麦、棉花解析:选D。

甜菜生长于气候温凉的地区,分布于美国的北部,棉花对光热的要求较高,分布于美国的南部,小麦主要分布于美国的中北部地区。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为地中海气候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选B。

乙地区位于美国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3.(2015·广东汕头月考)读下列四幅图,关于美国农业带的叙述与图幅序号相符的是( )A.①亚热带农作物②小麦带③玉米带④棉花带B.①玉米带②小麦带③棉花带④乳畜带C.①棉花带②乳畜带③小麦带④玉米带D.①棉花带②乳畜带③玉米带④小麦带解析:选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棉花带,②为乳畜带,③为玉米带,④为小麦带。

(2015·天津模拟)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

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A.东部优于西部B.耕作区优于林区C.南部优于北部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解析:选A。

读图可知,东部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整体上要大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小的影响,而且东部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

5.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 )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D.发展节水农业解析:选D。

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水资源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

(2015·太原测试)我国过去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6~8题。

6.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

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农业技术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改善D.农业政策的支持7.“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①气温年较差大②降水较丰富③夏季高温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⑤气温日较差大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8.“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曾经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这些移民的迁入( )A.促进了当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B.减轻了当地的环境压力C.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D.改变了当地人口的增长模式解析:第6题,种植橡胶的北界扩大到24°N,主要是农业技术的发展,耐寒品种的培育等。

第7题,棉花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该地区降水少,晴天多,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高温,适宜棉花的种植。

第8题,“北大荒”地区人口的大量迁入,缓解了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当地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时当地人口增长模式仍为“传统型”。

答案:6.B 7.C 8.A(2015·北京西城二模)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9~10题。

9.该生产模式 ( )A.主要是依靠降水发展种植业B.既发展种植业也发展畜牧业C.农业区夏季向牧区提供牧草D.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解析:选B。

图中显示草原牧区与灌溉农业区之间,利用各自优势、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灌溉农业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是利用水源灌溉;农业区主要是冬季向牧区供应牧草。

10.随着该模式的推广 ( )①农牧业形成良性发展②草原载畜量极大提高③城市人口大量迁入④牧区抵御灾害能力增强⑤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变化⑥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④⑤⑥解析:选D。

该模式的推广会促进农牧区的良性发展,牧区冬季能得到农业区的牧草供应,雪灾时草料不足带来的损失会减小,故①④正确。

该模式使牧区的农畜产品与市场紧密度提高,会更适应市场变化,同时农畜产品较多会吸引加工企业落户,故⑤⑥正确。

草原载畜量也会有所提高,但载畜量根本上还是受草原本身条件影响,故不会极大提高草原的载畜量。

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城市人口不会大量迁入。

11.(2014·高考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人均粮食产量增加或粮食出口总量增加,故A项正确,C项错误;人均耕地增加和农业生产投入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亩均农业产值主要受农业科技水平、农田基础设施等影响,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12.(2015·江苏太仓模拟)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中国玉米解析:本题以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农业布局的区位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基地,我国东北地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两地自然条件相似,农业生产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两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故农业生产也有较大差别。

要注意从不同角度比较两地的异同及其成因。

答案:(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夏季温暖多雨;水源充足(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4)工业发达,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5)自然条件: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社会经济条件: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13.(2015·河南十校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2月,贵州省农科院和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组到贵州纳雍县老凹坝乡考察立体农业。

专家们总结道:老凹坝乡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资源极为丰富,自2003年试验小区建立以来,已初步建成了坝子果药套种基地、岩脚林下育苗基地及武佐河水上养殖基地等,产业结构调整实效明显。

下图为老凹坝乡等高线图(单位:米)。

(1)老凹坝乡发展立体农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什么?(2)老凹坝乡果药种植成本低廉,输送到我国东部沿海市场却没有价格优势,请简述原因。

(3)为促进老凹坝乡农业可持续发展,该乡政府将力促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试分析其面临的主要困难。

解析:(1)立体农业的发展需要满足一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2)该乡处于我国偏远地区而经济落后,则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同时距离东部市场较远;又由图示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而交通不便。

(3)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交通、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等问题。

答案:(1)山地多,河谷海拔较低,相对高差大;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纬度较低,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冬季气温较高,基本不受寒潮影响。

(2)老凹坝乡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丰富、廉价,生产成本低;距东部市场较远,且处于山区,对外交通不便,产品输送到我国东部沿海市场的成本高。

(3)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市场拉动作用有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