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银的发展及特性资料

金银的发展及特性资料

金银的发展及特性资料金、银的分析方法发展过程中国古代金的分析技术可以追涯到石器时代,最古老的黄金分析方法是淘金法,淘金法伴随着黄金被发现和开采的历史,它出现在夏代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有4000年以上。

当时只能根据拣出的金的个数来判断含金砂石的价值及其产地价值.所以最初的淘金法是一种数量分析法,夏代开始人们认识了黄金的密度较大.以砂石中淘洗出金的多少来判断砂石价值。

春秋战I时期淘金法有了新的发展.大平的使用使人们可以定蟹分析,PI断砂石及其产地的价值。

随着‘.先碎”、“后淘”下艺的出现,在宋朝淘金法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使淘采的对象从砂石扩展到矿石,加上使用天平得以定最分析矿石含金量。

金。

银的火法试金在国内外已有悠久的历史,该法是以冶金学的原理和技术运用到分析化学领域。

12世纪英国己将灰吹法作为公认的检定方法,1343年法国提出了分金技术。

16世纪中期,欧洲已有不少论述试金法的著作,其中记载的方法,已近于现在所用的方法。

我国在15-16世纪明代的著作中已经详细地记载了与试金分析有关的金属铅定量捕集银的方法;铅饭合金的灰吹法分离;金与银定量分离等技术。

在(天上开物》中记载:“欲去银存金,则将其金打成薄片.典碎,每块以土泥襄涂.人堪竭中鹏砂(即姗砂)焙化,其银即吸人土内.1卜金流出.以成足色。

然后.人铅少许.另人柑锅内.勾出十中银.亦毫1具在也”,这段记载说明了当时已经掌握了金与银的分离方法,以及明确地提出金属铅捕集银是定量的,关于灰吹法的应用,在明代著作(获圈杂记》中已有记载:“……次就地用上等炉灰,视铅蛇(富银的银铅合金)人小,作一浅灰案《即人灰皿),置铅陀于灰案内,用炭围叠侧,扇火不住手……,铅性畏灰,故用灰以捕铅,铅既人灰,唯银独存,自辰至午(6个小时),方见尽银“。

明代已能鉴定金、银合金中金的成色.还掌握多种金与银定量分离的技术.借此来提炼成赤金。

在《吊娥小录》中记载了一种命与银的定最分离法:“分次庚(庚即余》。

以庚人甘〔甫)锅中作计,却以石灵芝、侯硫也为末,每一两投人三钱触之,放冷.破料取赤庚在底下,其银气却被石灵芝触黑,浮在面上,取出人灰煎,成花银,如此则庚银都不析也”。

在那时巧妙地利用银与硫在熔融状态时很快反应,生成硫化银,而金在熔融状态时不与硫起反应,从而把银从金中除掉,然后再用碳将硫化银还原成银,使金、银定量分离。

金、银的火试金法虽然操作较繁杂,但它是特效方法,迄今仍广泛采用。

火试金法从铅试企开始.逐渐发展了锡试金法、锑试金法、笼试金法、讥试金法等。

早期用多种含硫、氮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沉淀的重量法也不少,但多数因选择性不好受到限制.只有少数方法,如还原沉淀金的重量法仍在应用,并列为国内外标准分析IR]0经典的火试金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来检查贵金属在试金过程中的行为.可以直观地和精确地了解负金属的分布,从而设法减少员金属在试金过程中的损失。

试金法与各种先进的测试千段相结合,并加之电子微量天平的应用,使火试金法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正是由于该方法具有取样代表性好(金、银常以小于PR/R量级存在于样品中又不均匀,火试金法取样量大可使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减少取样误差至最低限度).方法适用性广泛(几乎能适应所有的矿种)、富集效果好(能在复杂的样品中以万倍以上富集效果将金银定最富集在几毫克成分较简单的合拉中)等优点。

以此将该法归纳于第5章“金、银的火试金方法”,进行洋细的介绍,同时木书在其他章节具体的金银试验分析法中亦有提及。

在中国古代人们还通过利用黄金、白银一些物理性质来对黄金白银进行鉴别、鉴定、检验。

如利用表面颜色、硬度、氧化法、给解法、试金石法、密度法等来鉴别金、银。

硬度法是人们利用黄金硬度小的特征,对其进行粗略辨识的方法,在《本草拾遗》中就有咬时极软,即是真金”的记载,因此在民间就流传着用牙咬、指甲划,辨别真金的方法。

表面颜色鉴别法就是利用颜色鉴别金的成色高低,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在曹昭著的《新增格古要论》中对不同成色的金有如下记载“其色七青、八黄、九紫、十赤,以赤为足色金也”,是一种半定最的黄金鉴定方法。

《前汉书食货志》中有“黄金方寸,而中一斤’的说法。

《天工开物》中有“儿金之至重,It俐方寸重一两者,银照依其则寸增重屯钱,银方寸重一两者,金照依其则寸增重二钱”的记载,由于测试方法和侧试仪器的改进,密度法侧定金的成色目前仍然使用。

试金石法是一种鉴定金、银真伪和成分的方法。

该法实质上与比色分析法中的目视比色法极为相似。

通常采用一种称作试金石的石头,在待测物料上磨道,再把对牌以同样的方式在试金石上磨道,通过对色泽的比较就可初步确定待侧物料的成色。

试金石法在我国东晋以前就有应用,在(山海经》、《泊宅》、《云林石谱》等著作中都有记载,说明了试金石法鉴定金、银的普遍,在12借纪我国还出现了.金针(金对排)系列扶”即建立了金的比色鉴定系列标准,这一方法的使用使金、银鉴定的准确度大大提高,由平定量鉴定向定量鉴定过渡。

欧洲到16世纪也出现了“金针系列法.’。

试金石法采用的对牌是人工制作的。

金对牌分为清金对牌和混金对牌。

清金对牌是金和银按不同的比例制造的。

混金对牌多是金和铜按不同比例制造,也有按金、银、铜以不同比例制造。

银对牌一般用银、铜按不同比例制造。

对牌上标有金、银、铜的含量,它们是鉴定金、银、铜的标准.试金石法中还采用一种称作银约的试剂.银药俗称吃金虎,是95粉和水银调和成的银汞合金。

其原理是利用金和银与末在常w卜生成一n金的特性来证实金、银存在和成色。

利用金、银与无机酸反应特性的差异,如金不与硝酸作用,而银则与硝酸生成硝酸银,金不与盐酸作用,而银与盐酸生成白色的抓化银,采用不同的酸溶液在磨道上进行鉴定,使试金石法鉴定金,银的准确度大大提高。

试金石法可用于金、银的定性、定量位睑。

试金石法鉴定金、银是一个简单、快速,用样量少.结果比较可靠的传统方法。

至今仍在广泛应用J有人曾用试金石法、火试金法和X射线荧光法对多种首饰命的成色进行时比测定,金的质量分数为56,0%--75.5%.试金石法与火试金法阴定结果的平均偏差为0.6%,优于Y射线荧光法.表明试命石法测定结果是基本准确的。

若将一些现代分析技术,如点滴试脸、色诺技术、有机试剂等与试金石法相结一合,将能开发出简单、实用、准确的鉴定方法,以满足目前人们对金银首饰鉴定的需要。

金、银的湿法分析,近年来有很大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成熟的、快速的分析方法,利用金银变价性质建立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是N定高含量金银的有效方法,其中金的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法根据反应的情况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三价金还原为一价金的反应.这类方法的典型代表是氢醒滴定法;另一类是以三价金还原为零价金的反应,其代表是碘量法。

而银的滴定法最常见是基于银与某种试剂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成难溶的化合物的沉淀反应,主要有氛化钠法r,]硫氛酸盐滴定法r8]和碘量法[9.0络合滴定法在金、银金属分析中用得不多,常用的氨梭络合剂与贵金属生成络合物速度较慢且无选择性,只用干银的测定。

光度法是研究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吸光光度法与有机溶剂萃取结合,可用丁复杂物料的分析,如硫代米崖酮吸光光度法测定金,双硫腺(打萨赊)吸光光度法测定银。

此外还有荧光光度法112J北学光度法I13J都可达到很低的检出限。

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法在金、银分析中也有新的发展。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用于纯金、纯银已日趋成熟.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用于金、银的恻定是十分成功的,等离子体((ICP-ARS)的应用,为金、银分析开拓T广阔前景。

Itk外,x荧光光谱法(XRF)、动:tJ学法[151、中r-活化分析(NAA)116]也有应用,关于上述现代的金、银测定技术将在相关章节进行i羊述,在此不一一列举。

金的地球化学特征如下:(1)强的稳定性。

金原于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充满的5d电子业层。

它与4f电子产牛的屏蔽很微弱.因而在6s电子业层和原子核之问结合力很强。

金的电离势、电负性、氧化还原电位较高,这些性质决定了金兀素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获得电子,使其成为倩性元家,这就决定f金在白然界主要呈自然元素(自然金)存在。

由于金的不活泼性,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受外界的影响,在多种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均较小,使金不容易迁移富集,因而金在岩石矿物中的含量较低。

(2)一定的亲琉性。

金的电子构型为5d106st与亲硫性很强的铜电子构.1 3d104.ct相近,所以金具有一定的亲硫性,它与铜、铅、锌的硫化物密切共生或伴生,其含金量有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的变化规律。

但金的亲硫性远比铜、铅、锌、铁等差,岩浆中硫几乎与这些亲硫元素化合成硫化物,因此尽管有许多富含硫的金属矿床中含有许多硫的化合物,却没有金的硫化物。

(3)较强的亲铁性,金的亲铁性比亲硫性强.金的亲铁性表现在m铁中含金可达5一10 g/t,这比地壳中各种岩t平均含量高出100(.1倍以上。

由于地球中心是一个铁镍核心,所以完全可VA推新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地球中99%以上的金进人地核,这就是地壳物质中含金相当贫乏的基本原因。

金的亲铁性还表现在可以与亲铁的铂族元家密切共生,且可形成多种金与铂族的金属互化物。

由于金的强烈亲铁性和明显的亲硫性,因此金与含铁硫化物关系密切,硫化物为金矿床中金的最重要的载体矿物。

(4)亲铜性。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占据着亲铜和亲铁兀素之间的边缘位置,并与铜、银都届干T副族,有时与亲铁元素共生或者呈金属互化物。

也明显地与亲铜元紊共生,或者呈金属互化物。

(5)强的再生能力,金强的再生能力表现在砂金中常常发现有较人的自然金,根据我国的习俗,这些重5只以上的自然金被称为“狗头金’.或“马蹄金’。

这种狗头金〔马蹄金)并不是原生沉淀的,而是由于金晶体的聚合作用.即金离子或分子浓度扩散、电化学反应和次生作用。

使之再生长形成的。

20供纪以来.我国先后在湖南、四川、青海、斯班、甘肃、内蒙古等地发现过狗头金,其中1983年6月,在湖南益阳发现的重达2160.Rg"狗头金”.是我国解放以来采到的一块最重的、纯度最高的砂金,(6)持定条件下的不稳定性。

除了上述性质外,金还有另一种性质,即特定条件下的不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金甚至比钢、铅、锌还不稳定。

在热水中当有氧化剂存在时能形成Au-CI,Au-S,Au-Tc,Au As,Au Sb及Au Te S,Au As S,Au-Sb-S等络合物而发生运移。

高a缺水时金也可从硫化物(黄铁矿、毒砂等)的品格中移出,形成归并的自然金粒分布在载体矿物粒间或裂隙内。

金的不挽定性是各种后牛热液矿床成矿的基础。

银的地球化学特征:银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x10一’%,是金的20倍,按地壳中元家的分布情况仍属微量元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