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经济现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美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也历经过波澜起伏,最终摸索到一条适合自己国家状况的经济道路,成为现在的第一经济大国。
前殖民时期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当地土著居民与外界鲜有贸易来往。
以伊洛魁人为例,他们的经济以狩猎采集和农业为基础。
而在欧洲人来到美洲后,当地土著居民保有的经济体制从此被殖民者带来的欧洲货品,火器,皮草贸易以及后来的战争,疾病,原著民土地的流失等深远的改变了。
公元1492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西班牙皇室的赞助下启航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道,却意外的发现了“新大陆”。
随后的一百年中,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荷兰等国的探险家们先后来到新世界寻找财富荣耀,和推广宗教。
不过北美的荒地起初未曾给这些探险家们很多黄金和荣耀,于是他们中许多人陆续的退出了这一事业。
而北美真正意义上最初建立殖民地的一批人在随后来漂洋过海来到新大陆。
公元1607年,一小股英国殖民者在现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镇建立了英国在北美最初的永久性聚居地。
殖民地时期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漫画,显示美国正在锯掉一头牛的角(象征同英国商业关系的断裂) ,一个苦恼的英国人正在观看,其他的欧洲列强等着去挤奶。
这幅漫画代表了美国在独立战争时期的经济状态。
早期的移民者有许多不同的原因来到美国。
马萨诸塞州的清教徒想在新英格兰创建一个纯洁的宗教。
其它移民者,比如说佛吉尼亚, 主要的为了商业投机。
英格兰在扩大殖民地的成功以致于后来成为美国,是因为大量的使用特许持证公司。
特许公司是由一群股东(通常是商人和富有的农场主)构成,他们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而且有时还会服务英国国家利益。
尽管它们作为金融私有的公司,英国国王为每个项目颁发了特许状或者经济特权以及政治和司法许可。
各殖民地通常不会短期内看到回报,但是英国投资者会把他们的特许权转让给本地居民。
这样做的政治影响深远,尽管当时少有察觉。
各殖民地开始建立自己的生计,社区和独立的经济。
殖民地早期的繁荣归功于毛皮贸易,但是在殖民地中,人们主要是居住在自给自足的小农场。
而在少数一些小城市以及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的些大型种植园里,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通过出口烟草,稻米和靛蓝来得以交换。
支持性产业随着殖民地的扩张而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专用锯床和磨坊开始出现。
殖民地居民开始建立造船厂,同时制造渔船队和商船。
他们也建立小型冶炼厂。
到了18世纪,局部的发展模式变得清晰:新英格兰殖民地居民依靠造船和航运来积累财富;马里兰,弗吉尼亚和南北卡罗来纳的种植园(其中不少使用奴隶),主要种植烟草,水稻和靛蓝;中部的殖民地如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和特拉华主要经营作物和毛皮的航运。
这个时期,除了奴隶之外,殖民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甚至超过了英国。
而由于英国投资者的离开,土地开始向殖民地企业家开放。
从詹姆斯一世开始(1603–1625)就受控于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在1770年时已经在政治经济两方面做好了加入一场新兴的自治运动的准备。
争吵最早出现在与英国的税收和其他方面;美国人希望修改税收和法令来满足他们对自治的要求,但是一部分人认为,越来越多的争吵最终将引发一场抵抗英国统治,谋求殖民地独立的战争。
崛起的中产阶级借用了洛克的《再论公民政府》中的一句话“生命,自由,财产是不可剥夺的权利”作为自己的口号。
和在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政局动荡中一样,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坚定的支持着美国革命。
虽然政治上的分裂,也许并不是殖民地居民的原始目的,但是独立并且创造一个新的国家——美国,却成了事情的最终结果。
新的国家1789年的美国宪法确定了在州际之间的商业贸易没有关税,整个国家是一个统一联合的整体。
在对联邦的权利范围的讨论中,第一任美国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持有一个很宽松的界定。
汉密尔顿利用国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信用,这些国债被贵族们持有(因为贵族们有利益驱动将国家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下),并利用进口关税作为担保。
汉密尔顿相信国家能通过分散投资船运业,制造业和银行业来实现经济增长。
他提议征收保护性关税来为政府支出买单,然而西部的农民很不满政府征收威士忌税。
1791年他从国会得到特许,成立了美国第一银行,有效期至1811年。
托马斯·杰斐逊和詹姆斯·麦迪逊反对建立一个极权中央政府(相应的也反对汉密尔顿大多数的经济政策),但他们无法阻止汉密尔顿,因为当时汉密尔顿在华盛顿管理层里有着很大的权力和政治影响力。
到了1801年,杰斐逊当选总统之后,开始推行一个分散的土地式民主(agrarian democracy),被称为杰斐逊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
其理念是保护普通民众免于政治和经济上的暴政。
他称赞小农们是“最有价值的公民”。
在他之后的麦迪逊总统让银行特许证于1811年到期,但在美国经济走下坡路之后,于1816年成立美国第二银行。
成长与扩展棉花在开始时只是小规模的在南部种植,后来由于艾里·惠特尼(Eli Whitney)发明了轧棉机,可以将原棉和种子以及其他废物分开。
所以棉花开始大规模种植。
因为棉花的种植,一些使用奴隶的大型种植园让一些家庭变的非常富有。
数以千万计的移民向更加肥沃的美国中西部迁移。
官方建立的国道和水路如“坎伯兰大道”和“伊利运河”帮助大量移民向西部迁移并且将大量的农产品运往市场。
自由党人支持克莱的美国系统,它主张进行内部改进(道路,运河,港口)保护工业,并且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银行。
然而,自由党人的立法程序被民主党人阻止了。
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829年至1837年)反对美国第二银行,因为他认为美国第二银行有利于他的敌人的既得的利益。
在杰克逊第二次当选为美国总统的任期内,他拒绝恢复银行的特许权并获得了国会的支持。
杰克逊反对使用纸币,并要求向政府支付黄金和白银硬币。
1837的恐慌使得经济停止增长达三年之久。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之一。
关于铁路是否是“必不可少”的,有许多截然不同的观点,但毫无疑问铁路是非常重要的。
铁路为经营大规模商业运作的新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创造了一个为未来商业所使用的蓝图。
他们首先遇到管理的复杂性,工会问题及竞争问题。
由于这些彻底的革新,铁路成为首个大规模商业企业。
恐慌并没有对在19世纪经济快速成长的美国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对而言;对于美国人口成长,快数发展的农场及工业发展仍然相当稳定.当交通建设的改善和新市场的持续扩张;新的发明以及资本的投资,仍旧驱使著美国经济引擎推动.蒸气船的发明使得船运更加的方便及便宜;但是铁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更加全面性.不像是其他的交通运输,铁路在发展的期间受到了政府的许多支援,例如土地征收以及开山辟路,隧道工程...等等.并且得到了许多的民间及一些欧洲企业的私人资助。
有一些人一夜致富但是大多数人却失去毕生积蓄,然而愿景以及海外资金,结合了黄金的发现以及对美国公共利益及私人财富的承诺,使这个国家有能力发展大规模铁路运输系统,奠定日后工业化的基础。
18世纪,工业革命从北方开始,到19世纪初期时,迅速席卷了整个美国。
到19世纪中叶,尽管海上贸易通道仍被英国皇家海军的炮舰外交主宰,但是美国的购买力水平已经超过沙俄、普鲁士,并几近与法国或印度相平。
到1860年, 阿伯拉罕·林肯任总统期间,16%的美国人口居住在城市,而且全国三分之一的收入来源于制造业。
城市工业起初仅限于东北部地区;棉布生产占据首要位置,制鞋业、毛纺生产和机械制造也在扩张。
许多新的工人都是移民。
从1845年到1955年,每年大约有30万欧洲移民来到美国。
他们中的很多都是穷人,留在了东部的城市,并且往往是他们刚到达时所在的港口城市。
19世纪60年代的重建而另一方面, 依然是农业地区的美国南方,对北方存在着资本和制造业商品上的依赖。
南方的经济利益, 包括奴隶制的保有, 只有在南方控制联邦政府的前提下才能收到政治力量的保护。
1856年建立的共和党,代表着工业化的北方。
1860年, 共和党和他们的总统候选人阿伯拉罕·林肯在奴隶制上持观望态度,但在经济政策上就坚定得多。
1861年, 他们成功地出台了保护性的关税政策。
1862年, 第一条太平洋沿岸的火车线路被特许设立。
1863年,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系统建立,用以资助美国南北战争;每个城市都设立了“第一国家银行”,有些依然存留至今。
美国北方在工业化程度上对南方的的优势确保了其在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中的胜利。
北方的胜利决定了美国的未来及其经济体制。
奴隶制的废除,使得南方的棉花大种植园收益锐减。
在战时和战后迅速扩张的北部工业则继续迅猛发展。
工业化逐渐统领了美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和政治领域。
南方种植园主的贵族统治宣告结束。
美国南方遭受了巨大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贫困的纠缠。
重建期间铁路建设获得了大量的补贴(同时腐败现象也很严重),但南方地区保持了其棉花生产的独立性。
曾经的奴隶转变成了受雇劳工或佃农。
随着人口增长超过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多潦倒的白人也加入了雇佣工人的行列。
到1940年,卡罗莱纳州的纺织厂,和阿拉巴马州的钢铁企业,成为了少数起重大作用的制造行业。
黄金年代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迅速发展的美国经济奠定了现代美国工业的基础。
1880年代,美国超越英国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从传统上说,美国政府领导人大多不愿意让联邦政府过多干预私人企业,但运输部门除外。
一般情况下,他们认可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理念,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仅限于执法、维持秩序。
到了19世纪后期,当小企业、农场和劳工运动要求政府出面为他们调停时,这种态度才开始变化。
咆哮的二十年代共和党总统沃伦·G·哈定(Warren G. Harding) 提倡“回归常态”(normalcy) ,给战时的高税率画上了句号。
在他的领导下,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Andrew Mellon) 提高关税,并降低其他税率,在1920到1930期间用大量政府盈余减少了大约1/3的联邦贷款。
商务部长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 通过治理商业活动,致力于提高效率。
这个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
快速增长的汽车业刺激了石油,玻璃和公路等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激增,有车族购物有了更大的活动范围。
小城市蓬勃发展,大城市由于商务楼,工厂以及住宅的大量建造,迎来了最辉煌的10年。
新兴电力行业给商业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变革。
电话和电线普及到了农村,但是农民没有能够从战时土地价格泡沫中恢复过来。
上百万的农民迁徙到附近的城市。
然而,1929年十月,股市崩盘,银行倒闭。
经济大萧条发生在1929年10月的华尔街大崩盘或许是金融世界遭受过的最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