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及科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及科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522 | 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6)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
及科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文/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张福铮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科学研究是科研院主营业务之一,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对科研院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完善科研院科研项目管理,规范相关工作流程,强化执行力度,需加强科研项目信息的整合和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支持,推进科研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业务覆盖度不够,流程固化率不高;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不充分,业务数据无法有效的共享和流转;
未实现项目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对项目进度、质量进行控制的技术手段有限;
项目的资金管理未实现闭环控制,预算、采购、合同等环节的资金链条未打通;
科研成果管理不规范,项目立项辅助决策缺乏信息技术手段支持;
项目过程管控手段不足,内控机制未实现信息化支撑。

科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
按照国际项目管理标准及PMBOK 管理标准,围绕科研院的各种类型项目,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项目化管理体系,同时结合科研院的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对项目成本、计划、成果、工作量、变更等业务线条进行精细化的业务设计和实现。

成果货架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实现
成果货架化管理的实现提升了科研院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了规范化的科技成果管理体系,
提高了科研领域布局合理性及持续创新能力,促进了各专业领域科技成果的积累、继承、共享和集成应用,为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及科研项目立项提供指导,提升了科研投资效益与效率。

其中关键技术如下:
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实现的关键任务、TRL 等级和成果交付计划管理;
实现“科技项目的研究课题分解”,并将WBS 过程和成果交付关联,以项目实施过程驱动成果的收集,为技术货架提供数据支撑;
实现项目过程管理和交付成果的紧密关联,第一步将交付成果控制到里程碑级别,里程碑的完成不再仅仅通过工作量的确认,而是要在工作量完成的同时,实现交付物的提交及审批确认。

确保项目过程管理的更完整有效;
实现对于系统管理的关键技术成果,提供从领域、成果类型、关键技术点等多个维度结合不同的等级进行关键技术分析;
实现对历年项目的数目、累积数目、增长率进行统计,统计项目增长趋势、项目类型分布、技术领域项目分布进行展示;
实现为立项申报阶段提供立项辅助依据,进行项目申报时,可以立项辅助模块获取本关键技
图1项目关键过程技术支撑
523
术领域及相关关键技术点的TRL 研究信息,从立项辅助模块获取研究成果,同时为审批立项申请提供依据;
系统提供通过项目的投入情况结合项目成果的产出价值进行成果投入产出分析,成果投入包括人力、财务、时间,成果产出包括专利、论文、奖励、应用,分析各专业所、各专业技术领域的成果投入产出比,统计成果产出的效率。

科研单位多元化项目管理
由于科研院业务发展的多元化,项目类型也纷繁复杂,其管理模式及要求均有所不同。

多类型项目管理:实现了多类型项目的归一化建模和差别化管理的可扩展的软件体系架构,以标准的项目模型为基础,结合各类项目不同的管理环节、个性化的业务表单和各自的审批管理办法进行设计和实现;
主分项目管理:主项目根据实际实施过程中专业分工不同的需要按照不同的承担部所进行子项目划分,系统通过主分项目管理机制,一方面满足了不同项目团队分工协作的管理要求,一方面通过主分项目的管理机制从预算、计划、工作量、成果等不同的业务类别实现了各团队内部绩效管理和主项目总体管理目标的协调统一;
项目群管理:实现项目的组合管理,通过项目群将关联的项目有机的管理起来。

可全面的了解项目群内项目的综合进展、工作量情况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对项目的情况做更全面、更有效的管控;对于院内一些复杂的技术服务项目和科技项目实现综合的管控及操作。

建立了项目过程监控预警机制
为加强项目的过程管控,开发了系统监控及预警模块,通过配置相应的监控参数实现了对系统业务流程节点完成时间和业务进度计划时间的监控及预警,提高了项目过程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

量化指标考核体系
以科研院整体经营管理要求为目标,在项目管理全周期实现了精细化的管理,从项目的计划、成本、进度、成果等各业务线条积累了大量详尽的客观业务数据,以系统产出的基础业务数据为来源结合对全院的人力、资金、工作量、项目与合同等经营指标通过业务分析、标准建立、数据归纳、整理和统计,在系统中实现了项目多级的以项目指标为核心的量化指标数据自动统计生成机制。

以系统产生量化指标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实现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多维度指标考核体系,以自动汇总统计结合直接提取、手工填报等方式生成各类综合业务数据。

一体化业务及数据支撑平台
一体化业务及数据支撑平台的实施目标是把企业内各种不同平台、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应用系统集成起来,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系统、数据源等,完成在科研院内部以及网公司总体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各种系统之间无缝的共享及交换数据。

以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为理念,以企业服务总线(ESB)为基础, 以科研院业务规范为依据,实现了系统间便捷、规范、灵活的数据交换与服务共享,异构系统间的协同办公与数据共享以及企业整体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

目前以本系统为基础的一体化平台,将现有科研院内部系统的功能进行合理规划,对各系统交互业务接口进行统一定义,系统间可通过标准接口进行服务共享,并实现数据同步、发布订阅等数据交换,达到各系统间互联互通,实现服务资源共享。

结语
科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对科研院日常办公及生产运营全方位业务的信息化支撑。

结合PMBOK 的思想,打通项目管理全流程,优化并固化了各类项目管理流程,实现了各个业务线条的闭环精细化管理,一方面保证了科研院业务部门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提升了项目经理对项目的管理力度,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管理成本,其主要特点如下:
项目为中心的综合业务管理体系。

区别于常规的项目管理系统,本系统以项目为中心视角,将项目管理与采购、招投标、合同、财务等业务环节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了以项目管理业务为主线的各类业务数据的流转,保证了整体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实现了资金的闭环控制。

以业务驱动为目标的监控预警机制。

本系统将工作审批、业务指标、计划任务时间等关键项目因素纳入监控体系,结合短信平台、邮件服务、待办集成等预警技术手段,实现了“主动式”的项目综合业务管理的全程监控及预警,提升了系统项目实施和管理效率。

建立了成果货架化管理体系。

建立了技术货架体系,通过对关键技术领域及相关关键技术点的分析、专业领域分析、成果投入产出分析,实现各领域技术成果的有效积累并形成步进式的研发模式,促进科技成果的继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