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岩爆段施工技术

隧道岩爆段施工技术

隧道岩爆处理技术
埋藏较深的隧道工程,在高应力、脆性岩体中,由于施工爆破扰动原岩,岩体受到破坏,使掌子面附近的岩体突然释放出潜能,产生脆性破坏,这时围岩表面发生爆裂声,随之有大小不等的片状岩块弹射剥落出来,这种现象称之岩爆。

岩爆有时频繁出现,有时甚至会延续一段时间后才逐渐消失。

岩爆不仅直接威胁作业人员与施工设备的安全,而且严重地影响施工进度,增加工程造价。

一、隧道内岩爆的特点
(1)岩爆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

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落。

这与塌顶和侧壁坍塌现象有明显的区别。

(2)岩爆时,岩块自洞壁围岩母体弹射出来,一般呈中厚边薄的不规则片状,块度大小多呈几厘米长宽的薄片,个别达几十厘米长宽。

严重时,上吨重的岩石从拱部弹落,造成岩爆性坍方。

(3)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处。

岩爆发生的频率随暴露后的时间延长而降低。

一般岩爆发生在天之内,但是也有滞后一个月甚至数月还有发生岩爆。

二、岩爆产生的主要条件
国内外的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地层的岩性条件和地应力的大小是产生
岩爆与否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从能量的观点来看,岩爆的形成过程是岩体中的能量从储存到释放直至最终使岩体破坏而脱离母岩的过程。

因此,岩爆是否发生及其表现形式就主要取决于岩体中是否储存了足够的能量,是否具有释放能量的条件及能量释放的方式等。

三、岩爆的防治措施
岩爆产生的前提条件取决于围岩的应力状态与围岩的岩性条件。

在施工中控制和改变这两个因素就可能防止或延缓岩爆的发生。

因此,防治岩爆发生的措施主要有二:
一是强化围岩,二是弱化围岩。

强化围岩的措施很多,如喷射混凝土或喷钢纤维混凝土、锚杆加固、锚喷支护、锚喷网联合、钢支撑网喷联合,紧跟混凝土衬砌等。

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是给围岩一定的径向约束,使围岩的应力状态较快地从平面转向三维应力状态,以达到延缓或抑制岩爆发生的目的。

弱化围岩的主要措施是注水、超前预裂爆破、排孔法、切缝法等。

注水的目的是改变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岩石的脆性和储存能量的能力。

后三者的目的是解除能量,使能量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和释放。

据文献介绍,切缝法和排孔法能将能量向深层转移。

围岩内的应力,特别是在切缝或排孔附近周边的切向应力显著降低。

同时,围岩内所积蓄的弹性应变能也得以大幅度地释放,因而,可有效地防治岩爆。

四、岩爆地段隧道施工的注意事项
(1)如设有平行导坑,则平导应掘进超前正洞一定距离,以了解地质,分析可能发生岩爆的地段,为正洞施工达到相应地段时加强防治,采取必要措施。

(2)爆破应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方法,如超前预裂爆破法、切缝法和排孔法等,先期将岩层的原始应力释放一些,以减少岩爆的发生。

爆破应严格控制用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3)根据岩爆发生的频率和规模情况,必要时应考虑缩短爆破循环进尺。

初期支护和衬砌要紧跟开挖面,以尽可能减少岩层的暴露面和暴露时间,防止岩爆的发生。

(4)岩爆引起坍方时,应迅速将人员和机械撤到安全地段;采用摩擦型锚杆进行支护,增大初锚固力;采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抑制开挖面围岩的剥落;采取挂钢筋网或用钢支撑加固;充分作好岩爆现象观察记录;采用声波探测预报岩爆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