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大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

某大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

某大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
1、简介
本桥主塔采用直线和圆曲线组成的花瓶形混凝土塔,东、西主塔塔身自拱座顶以上分别为91.46m和90.26m;标高分别自38.5m至129.96m和38.5m至128.76m;均分为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三部分,且设置了三道横撑。

下塔柱为实心矩形截面,东侧塔高度13.46m,西侧塔高度为12.26m;中塔柱为两矩形空心截面斜柱,内倾斜,中塔柱高40m;上塔柱为两矩形空心截面斜柱,外倾斜,塔高38m。

中、上塔柱截面均为单室箱形截面。

上、下横梁为单室箱形截面,中横梁为双室箱形截面。

主塔采用C50混凝土,横梁内均设预应力,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上塔柱斜拉索锚固段顺桥向和横桥向皆设有预应力,采用高强精扎螺纹粗钢筋。

全桥主塔主要工程数量:C50混凝土7846m3,II级钢筋1681.9t,钢绞线158t,精扎螺纹粗钢筋279t,主塔施工劲性骨架235t等。

2、主塔施工
1、主塔施工流程
每个主塔施工时设塔吊一台,砼置泵两台,斜行载人电梯一台,砼生产用拌和站,泵送运输。

施工人员及小型机具等通过载人电梯运送上塔,钢筋、劲性骨架、模板等大宗材料采用塔吊垂直运输,模板为液压钢爬模。

其流程图祥见2-1图示。

框图2—1主塔施工流程图
纹滚扎连接套技术施工工艺。

内模板采用1.8cm厚木夹板加方木肋,拉杆对拉于骨架。

砼由拌和站生产,泵送运输入模,人工振捣成型。

浇注砼后及时进行养护。

为防止下塔柱外倾,在下塔柱施工到一定高度(设计院提供)后,砼强度达到100%时,进行对拉钢绞线张拉,张拉力由设计院提供。

对拉钢绞线设上下二道,每道前后两束,一共四束钢绞线。

4、下横梁施工
主塔下横梁断面高3.0m,宽5.5m,为单室箱形截面,壁厚均为40cm。

底模采用Φ800mm钢管桩支架,贝雷片桁架(单边为3排单层设上下加强弦杆的方式)作纵梁, 45#工字钢作横梁,间距0.5m,其上布置14#槽钢及10×10×200cm方木,间距0.4m。

底模用1.8cm厚镀膜木夹板。

侧模板采用木模,即外模用1.8cm厚镀膜木夹板,内模用普通1.8cm厚木夹板,并用[14#槽钢及方木条作围令,采用标准套头拉杆及斜支撑固定。

下横梁施工流程:底模板安装调整—→钢筋绑扎—→布设波纹管—→安装侧模—→安装内模及顶模—→绑扎侧墙及顶板钢筋—→布设波纹管—→浇筑砼—→穿预应力钢绞线束—→张拉、灌浆。

节段3m,其余每节段为3.7m。

见图2-5示。

中塔柱外模板采用标准斜导架爬升钢模板及其工作平台,见图2-6所示。

主塔中塔柱内倾,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在斜腿内侧设水平支撑,支撑方式为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千斤顶施加主动力。

中塔柱内撑拟设Φ600mm钢管对撑五道,各道的主动撑力由设计院提供。

见图2-5所示。

36.92m
41.3m
13.32m (12.12m )
11910
6
45721
38600钢管
图2-5 中塔柱分段、对撑示意图
标准模板
导向模板
爬架
固定螺栓
顶升脚轮
说明:图中尺寸单位为
图2-6 爬模系统构造示意图
测量控制:由于塔身施工到中塔柱时已很高,常规的坐标测量控制已很难做
到,采用天顶测角法进行中塔柱的施工控制。

天顶测角法,就是参照基线法原理,定出一定空间的斜基线,按此平面上的方法及各点的平面位置关系来确定相应的空间位置。

考虑到实际施工的方便,在横梁与中塔柱相接的转角处设置4个测量平台,每边支腿定出空间断面的对角两点,再按照各断面点的平面关系来确定其余各点的位置。

中塔柱施工工艺流程:
(1)安装焊接劲性骨架,同时将导架和工作平台与劲性骨架作临时固结,绑扎钢筋,用钢套管冷挤压连接主钢筋。

预埋导架的固定螺栓。

(2)拆除导架的工作平台与劲性骨架的临时固结,提升导架及其工作平台,到位后,再将其与劲性骨架作临时固结。

(3)拆除模板并提升模板,同时将模板与导架作临时固结,调整模板及对拉螺栓,检查验收。

(4)浇筑砼。

爬模法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2-7示。

6、中横梁施工
中横梁梁高3.9m,宽5.5m,中间开有1.50m的洞。

中横梁为双箱单室截面,壁厚均为40cm。

考虑到施工的方便,该部分分为两层浇筑,第一层浇注下箱部分,第二层浇注上箱部分。

其具体施工方法同于下横梁。

7、上塔柱(锚区段)施工
主塔上塔柱(锚区段)为两矩形空心截面斜桩,倾斜率为1:5.8516,向外倾斜,高度38m。

上塔柱为单室箱形截面,顺桥向宽6.0m,横桥向宽3.5m。

斜拉索锚固侧壁厚120cm,其余两侧壁厚60cm。

塔柱内空腔尺寸为3.6m*2.3m,塔顶设有一段1.0m高的装饰段。

上塔柱共分为12节段施工,每个节段约为3m。

其施工分段图如图2-8示。

锚区段的施工仍采用爬模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2-7示。

测量仍采用坐标法控制,标高用钢卷尺量距,并由激光测距仪复核。

主塔上塔柱外倾,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在上塔柱施工到一定高度(设计院提供)后,砼强度达到100%时,进行对拉钢绞线张拉,张拉力由设计院提供。

对拉钢绞线设上下三道,每道前后两束,一共六束钢绞线。

36.92m
41.3m
对拉钢绞线
13.32m (12.12m )
1112978534610
1
1110
789541
236
2600钢管
图2-8 上塔柱分段、拉杆示意图
斜拉索套管的定位安装:在劲性骨架位置安装准确后,按照骨架与套管孔位置的关系建立坐标系,按坐标方式控制。

由于套管设备较为笨重,为直接安装带来不便,在具体操作上,可用预先安装胎模的办法来保证其操作的便利及控制的准确性。

锚区段的施工工艺流程:
提升爬架—→焊接安装劲性骨架—→斜拉索套管定位—→绑扎钢筋—→提升模板—→锚固点测量定位—→检查验收—→浇筑砼
8、上横梁施工
上横梁中部梁高2m,端部高4.2m,均宽5.5m。

上横梁为单箱单室截面,壁厚均为40cm。

具体施工方法同于下横梁。

砼生产用拌和站,泵送运输入模板。

由于塔吊安装在承台顺桥向中心线位置上,当主塔土建施工完成后,准备三角区域主梁现浇施工时,塔吊就会影响主梁现浇施工,而此时大桥拉索的安装及主梁施工又必须通过塔吊来配合施工。

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问题,我们设想通过塔吊体系转换来达到这一目的,即在中塔柱及中横梁施工完成后,上塔柱(锚区段)第一节段施工时,我们进行塔吊体系转换。

将塔吊座落于中横梁,其下部的塔吊结构体全部拆除,其上部的塔吊仍然正常工作,完成力学体系转换,详见图2-9及2-10所示。

84236571110
912拉杆
1
6
4235736.92m
41.3m
13.32m (12.12m )
1
水电管道
600钢管
981110
载人电梯
图2-10塔吊转换及人行斜电梯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