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阶段性成果汇报---班级小组建设

阶段性成果汇报---班级小组建设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班级学习小组建设
北湖区万华岩中心学校李明良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一个重要的媒介和纽带是学习小组,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建设在实践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本文试图加以系统阐述。

一、为什么用学习小组?
1、打破了原来的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2、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的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
远超出了学习的本身;
3、培养了小集体的团队精神;
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的展示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
课堂的机会;
5、用利于开展“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工程;
6、用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7、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二、如何搭配学习小组?
(一)均衡性原则
1、成绩均衡:
把班上学生按照平时的成绩及表现大致分为abc三类,每一学习小组六人,每类两人,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相应的编号,这样就能使各小组成绩基本均衡,实力相当。

2、男女比例适中。

每个小组内男女同学的搭配要合理,比例适中,以促进男
女成员和谐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性格互补,内外向合理搭配,根据学生平时的性格大致趋向,每个小组成
员性格内向、外向比例大致相当。

4、优弱科搭配平衡。

根据小组成员之间学科的强弱情况及兴趣偏向,合理调
配组员,做到强弱结合,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二)固定性原则
小组成员一旦确定,非特殊情况不随意调整,如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发现需要调整,可以协调好后同号流动包括座位的轮换,也以小组为单位。

(三)集体性原则
学习小组建立后,不能仅停留在名义上,而是要通过小组的建设,把小组成员真正的凝聚起来。

如何进行小组建设呢?我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1)小组成员民主推选一名组长,组长可任命一名副组长,确立小组的核心和灵魂。

(2)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组名、小组宣言、小组公约,并打印贴在课桌的右上角。

(3)平时的集体活动有意识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三、如何选小组长?
班级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如何选择合适的小组长对小组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至关重要。

下面说说我对小组长选择的相关条件:
1、学习成绩相对优秀,至少要在中等以上,才能在学习中起到带动和帮扶作用;
2、性格应比较外向,外向的性格有利于团结和带动其他同学;
3、责任心强、组织管理能力强(老师的后期培养是关键),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
织管理能力,才能管理好本组成员,组织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4、有较强的进取心,自身标准高,强烈的进取心才会在不怕困难,勇于挑战,
敢于创新。

小组长可以可自荐,可老师指定,也可组员民主推选,班主任一定要严格把关,选举前要营造正确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把本组表现好能力强的人选出来.小组长选出来后可以自己任命一名副组长,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选举一名副组长,组长和副组长共同成为本组的核心和纽带。

四、组长的作用
班级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他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明确了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一、组织
1、组长要组织全组开展课内外合作学习,据组员的兴趣爱好等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如板演、讲解、协调、纠错、点评(知识点、解题关键、注意事项、容易出现的错误、辅助线的添加规律、不同方法的相同点、不同点、哪各方法最简单、解题方法规律技巧等)、创新等,最好能展示前进行演练。

2、组长要每天组织组员会议,总结分析本组学习等情况,讨论提出改进办法。

3、组长要组织小组阶段工作总结(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绩考核情况、建议、打算等),上报给教师。

二、协调
1、组长要学会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求大同,存小异,形成小组合力。

2、发挥组长在教师与小组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沟通、协调师生关系。

3、协调并处理好本组成员与其他小组成员的矛盾纠纷,学会借助外部资源(如教师、其他小组长、班级干部),主动与其他小组长一道控制矛盾的激化,化“干戈”为“玉帛”,协助教师建构和谐文明的合作型班级。

4、处理好各组长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小组间的和谐竞争,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示范
1、组长与每一个组员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组长不要有“可以享受特权”的想法。

2、小组内的各项制度,小组长要率先遵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小组内的各项任务,小组长要争取最先按质完成,发动组员积极参加。

四、监辅。

组长要组织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各项制度的遵守情况和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组织组内帮扶辅导,互帮互助,要督促同伴改正错误,帮助同伴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督促完成作业不积极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五、维持
组长要维持小组活动纪律,维持好小组课内外活动的正常秩序,协助教师做好小组活动的安全防范等工作。

六、评价
组长要做好自评、他评与互评工作,协助教师实行“多元化”评价。

自评指组内成员自己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对本小组工作作出中肯的自我评价;他评指其他小组成员、教师对本小组及本小组成员的评价;互评指组与组、组长之间、组员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的相互评价。

七、反馈
1、组长要定期检查组员的学习情况,作好学习记录,及时向教师汇报本组成员的学习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

2、加强与本组成员的沟通,及时把同伴学习等情况反馈给教师,便利于教师作出调整安排。

3、组长要加强与其他组之间的信息交互,与老师或其他组长之间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反馈相关信息。

五、小组长如何管理组员
1、和谐竞争,选出榜样。

及时在小组评价栏内进行表杨;每个小组内每周评一名进步之星,学习之星,文明之星与其他组的同学共同参加班级周星之选,充分利用竞争体制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促进组长对组员的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