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培训教材

《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培训教材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培训教材《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税务总局等级保护项目组2011年9月目录1概述 (3)1.1 背景介绍 (3)1.2 主要作用及特点 (3)1.3 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4)1.4 框架结构 (5)2描述模型 (6)2.1 总体描述 (6)2.2 保护对象 (7)2.3 安全保护能力 (7)2.4 安全要求 (9)3逐级增强的特点 (10)3.1 增强原则 (10)3.2 总体描述 (11)3.3 控制点增加 (12)3.4 要求项增加 (13)3.5 控制强度增强 (13)4各级安全要求 (14)4.1 技术要求 (14)4.1.1 物理安全 (14)4.1.2 网络安全 (21)4.1.3 主机安全 (26)4.1.4 应用安全 (31)4.1.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37)4.2 管理要求 (40)4.2.1 安全管理制度 (40)4.2.2 安全管理机构 (42)4.2.3 人员安全管理 (45)4.2.4 系统建设管理 (49)4.2.5 系统运维管理 (54)《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根据公信安[2009]1429号(关于印送《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函)对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内容的要求,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关于信息系统五个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基础,以《税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关于税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要求为基本内容,按照《税务系统信息安全保护层次、区域和等级划分准则》和《税务系统信息安全保护层次、区域和等级划分指南》关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划分,参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国家标准,结合税务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际进行编制。

以下将《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简称为《税务基本要求》;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简称为《基本要求》。

注:为了突出显示《税务基本要求》与《基本要求》相对应部分之间的不同点,《税务基本要求》中多出部分用斜体表示;1概述1.1背景介绍公安部《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信安[2009]1429号)文件要求,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基础上,在2012年底前完成已定级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工作。

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必须分步骤、分阶段、有计划的实施。

税务总局通过7个典型单位试点工作,不断的分析、总结、完善了具有税务系统特色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主要的包括《税务基本要求》、《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设计技术要求》、《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税务基本要求》作为税务系统信息等级保护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等级保护测评的根本依据。

1.2主要作用及特点1.主要作用《税务基本要求》对等级保护工作中的安全控制选择、调整、实施等提出规范性要求,根据使用对象不同,其主要作用分为三种:a)为信息系统建设单位和运营、使用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在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税务基本要求》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和运营、使用单位如何对特定等级的信息系统进行保护提供技术指导。

b)为测评机构提供评估依据《税务基本要求》为信息系统主管部门,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或专门的等级测评机构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检测评估提供依据。

c)为职能监管部门提供监督检查依据《税务基本要求》为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提供依据,用于判断一个特定等级的信息系统是否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了基本的保护。

2.主要特点《税务基本要求》是针对每个等级的信息系统提出相应安全保护要求,“基本”意味着这些要求是针对该等级的信息系统达到基本保护能力而提出的,也就是说,这些要求的实现能够保证系统达到相应等级的基本保护能力,但反过来说,系统达到相应等级的保护能力并不仅仅完全依靠这些安全保护要求。

同时,《税务基本要求》强调的是“要求”,而不是具体实施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税务基本要求》给出了系统每一保护方面需达到的要求,至于这种要求采取何种方式实现,不在《税务基本要求》的描述范围内。

按照《税务基本要求》进行保护后,信息系统达到一种安全状态,具备了相应等级的保护能力。

1.3与其他标准的关系从标准间的承接关系上讲:●《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确定出信息系统等级后,需要按照相应等级,根据《税务基本要求》选择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要求进行系统建设实施。

●《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设计技术要求》是以《税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和《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关于税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要求为基本内容,参照公信安[2009]1429号文对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内容的要求,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国家标准,结合税务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际进行编制。

明确了税务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要求,对税务总局、省级局、地级局、县级局税务信息系统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分别进行了描述。

●《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是为落实和达到《税务基本要求》中相应等级的保护能力,对税务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从新建信息系统和已运行信息系统两方面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过程进行规范。

●《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是针对《税务基本要求》的具体控制要求开发的测评要求,旨在强调系统按照《税务基本要求》进行建设完毕后,如何检验系统的各项保护要求是否符合相应等级的基本要求。

由上可见,《税务基本要求》在整个标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技术角度上讲:《税务基本要求》的技术部分吸收和借鉴了《基本要求》标准,采纳其中的身份鉴别、数据安全、自主访问控制、安全标记、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可信路径、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等9个安全机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并将这些机制扩展到网络层、主机系统层、应用层和数据层。

《税务基本要求》的技术部分充分借鉴了《基本要求》标准中安全技术部分,并结合税务实际,增加了密码技术基本要求、安全集中管控技术基本要求。

此外,《税务基本要求》的管理部分充分借鉴了《基本要求》等国内和国际上流行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标准,尽量做到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1.4 框架结构《税务基本要求》在整体框架结构上以三种分类为支撑点,自上而下分别为:类、控制点和项。

其中,类表示《税务基本要求》在整体上大的分类,其中技术部分分为:物理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税务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数据保护安全、密码技术和安全集中管控技术等7大类,管理部分分为: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管理、安全变更管理、密码管理基本要求、税务信息系统安全集中管控基本要求等9大类,一共分为16大类。

控制点表示每个大类下的关键控制点,如物理安全大类中的“物理访问控制”作为一个控制点。

而项则是控制点下的具体要求项,如“机房出入应安排专人负责,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具体框架结构如图所示:图1-1 《税务基本要求》的框架结构 第三级基本 要求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主机安全 应用安全 第一级基本要求 第二级基本要求 第四级基本要求 第五级基本要求数据保护安全 技术要求 管理要求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机构 人员安全管理 安全建设管理 安全运维管理 密码技术 安全集中管控 安全集中管控 等级保护管理 安全变更管理 密码管理2描述模型2.1总体描述信息系统是颇受诱惑力的被攻击目标。

它们抵抗着来自各方面威胁实体的攻击。

对信息系统实行安全保护的目的就是要对抗系统面临的各种威胁,从而尽量降低由于威胁给系统带来的损失。

能够应对威胁的能力构成了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之一——对抗能力。

但在某些情况下,信息系统无法阻挡威胁对自身的破坏时,如果系统具有很好的恢复能力,那么即使遭到破坏,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原有的状态。

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恢复系统原有状态的能力构成了系统的另一种安全保护能力——恢复能力。

对抗能力和恢复能力共同形成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

不同级别的信息系统应具备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即应该具备不同的对抗能力和恢复能力,以对抗不同的威胁和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内恢复系统原有的状态。

针对各等级系统应当对抗的安全威胁和应具有的恢复能力,《税务基本要求》提出各等级的基本安全要求。

基本安全要求包括了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基本技术要求主要用于对抗威胁和实现技术能力,基本管理要求主要为安全技术实现提供组织、人员、程序等方面的保障。

各等级的基本安全要求,由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密码技术和安全集中管控等七个层面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和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等级保护管理、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安全变更管理、密码管理和税务信息系统安全集中管控等九个方面的基本安全管理措施来实现和保证。

下图表明了《税务基本要求》的描述模型。

图1-2《税务基本要求》的描述模型2.2保护对象作为保护对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中将信息系统分为五级,分别为: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2.3安全保护能力1.定义a)对抗能力能够应对威胁的能力构成了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之一—对抗能力。

不同等级系统所应对抗的威胁主要从威胁源(自然、环境、系统、人)、动机(不可抗外力、无意、有意)范围(局部、全局)、能力(工具、技术、资源等)四个要素来考虑。

在对威胁进行级别划分前,我们首先解释以上几个要素:威胁源——是指任何能够导致非预期的不利事件发生的因素,通常分为自然(如自然灾害)、环境(如电力故障)、IT系统(如系统故障)和人员(如心怀不满的员工)四类。

●动机——与威胁源和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威胁源对应不同的目标有着不同的动机,通常可分为不可抗外力(如自然灾害)无意的(如员工的疏忽大意)和故意的(如情报机构的信息收集活动)。

●范围——是指威胁潜在的危害范畴,分为局部和整体两种情况;如病毒威胁,有些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较弱,危害范围是有限的;但是蠕虫类病毒则相反,它们可以在网络中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扩散并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