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 =2Ag+Cu(NO3 )2 ;铜与硝酸
银反应生成银;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 二氧化碳。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碳,故固体 B 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银(或 C、 Ag);样品中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原固体中有铝;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 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氧化铜)和固体 A,固体 A 加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并 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乙(说明原固体中有铜)和固体 B;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 物质是碳、铝、铜(或 C、A1、Cu) ,故该说法正确; ④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无色溶液 甲中溶质是盐酸及盐酸与铝反应生成的氯化铝。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氯 化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铝,蓝色溶液乙中的溶质硝酸铜不参与反应。故蓝色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 转化为 B 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 B 中 Cao 质量测定值偏小 C.粉末 B 中 CaCO3 的质量为 5 克 D.粉末 B 中 CaO 的质量为 16.6 克 【答案】B 【解析】
D、A 到 B 增加 29g-25g=4g,吸水水分质量为 4g-2.2g=1.8g
设 B 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y
CaO+H2 O═ Ca(OH)2,
18
74
1.8g y
18 74 1.8g y
y=7.4g 粉末 B 中含有 CaO 的质量为:29g-5g-7.4g=16.6g,故正确。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 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 Al(NO3)3、Cu(NO3)2、 HNO3),故该说 法正确; 正确的说法有:③④;故选:B。
3.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 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
B.丙是盐酸
C.戊是氢氧化钙
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五种
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铁会与盐酸反应,盐酸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与盐酸、二氧化碳、碳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 NaOH 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NaCl(Na2CO3)——加入过量 CaCl2 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除杂的要求①所用试剂只能将杂质除掉,不能把想保留的成分反应掉,②除杂的 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B 氢 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能除杂;C 氧化 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 钠,但是氯化钙过量,引入氯化钙杂质。选 B
①固体 B 中的物质为碳 ②蓝色溶液乙为硝酸铜溶液 ③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 ④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硝酸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 碳),可能还含有铜,故该说法不正确; ②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故该说法 不正确; ③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是铝与盐酸反应,生 成的气体是氢气;固体 A 与硝酸银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说明固体 A 中含有铜,铜与硝酸
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
A.Na2CO3、NH4NO3、Ca(OH)2 B.Fe2(SO4)3、Na2SO4、Mg(NO3)2 C.AlCl3、Ba(NO3)2、CaCl2 D.Na2CO3、AgNO3、BaCl2 【答案】C 【解析】 A、Ca(OH)2 和 Na2CO3 能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NH4NO3、Ca(OH)2 会生 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 Fe2(SO4)3 溶于水呈 黄色;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D、AgNO3、BaCl2 反应 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Na2CO3、BaCl2 能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共存。故 选 C. 点睛:熟记常见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 铁等;常见溶液的颜色:含亚铁离子时溶液为浅绿色;含铁离子时溶液为黄色;含铜离子 时溶液为蓝色。
和),计算所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会(比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的质量)更小,则粉末 B 中 CaO
质量测定值偏大,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2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44x Nhomakorabea2.2g
100 44 x 2.2g
x=5g,故正确;
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乙是铁,所以丙是盐酸,故 B 正确,不符合题
意;
C、甲、丁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如果甲是碳酸钠,丁就是氢氧化钙,戊就是二氧化碳,如
果甲是氢氧化钙,丁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不合理,所以甲是碳酸钠,
丁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所以 C 错误,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A 转化为 B 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吸收水和二氧化
碳气体,固体的质量增加,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正确;
B、如无浓硫酸,气体 C 中的水分会被烧碱固体一同吸收,固体增重偏大,计算得到碳酸
钙的质量偏大,相应吸收水的质量偏小(A 到 B 增加 29g-25g=4g 为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