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保护嗓子的技巧
一、“三要”原则:(1)要量力。
说话时设法调节自己的音量、速度及声调,以避免发声时的阻力及声带的紧张。
(2)要使用“软起声”说话。
也就是在说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时都能轻松地发声,使气流和声音同时出来,以避免声带过于紧张的摩擦。
(3)要使用各种准确的预防措施来保护。
“预防重于治疗”是每位老师应保持的态度,故平时就要由防护的观点,否则等到受伤了才去拼命找药方,可就来不及了。
二、“三不要”原则:(1)不要“吼”学生。
学生在吵闹时,若再大声的说话,很容易伤害到声带及颈部的肌肉,使喉咙共鸣腔的肌肉弹性减弱。
(2)不要情绪激动的说话。
尽量让自己保持在轻松的状态下授课,心平气和、不急不徐地解说更易让学生接受。
(3)不要“拼命”地说话。
亦即不要让自己“连珠炮”似的讲个不停,要能充分地使用时间好好休息,以免声带因负荷不了而“罢工”。
三、多带一杯温开水。
四、采取有教无声的做法:管教孩子,不一定要说很多话,有时无声会胜有声,使用眼神手势表示一下,不说话不打骂,就可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