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基本性质
系统中的地位
主要内容与要求
重点
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 观基础,审计的概念。
难点
所有权监督在内部审 计中的体现,监事审 计,我国国家审计组 织形式的选择。
本章中心问题是:
什么是审计? 审计有何作用?
请思考:
什么是会计信息? 真实性对会计信息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是伴随会计工作永存 的阴影,当前已成相当普遍和严重 的问题。
3. 为什么在我国有时委托者就是被审计单位?
第二节 审计概念
一、审计概念所表现出的性质 (一)不同观点
查账论; 系统过程论; 经济监督论; 经济控制论; 1995年青岛会议。
(二)我们的观点
1.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2.关于独立:
(1)对谁独立? 三种观点:对被审计人独立,对被审计人和 委托人独立,超然独立。 我们认为,是对被审计人和委托人独立。 (2)独立的要素
国家审计
监察(合法)
内部审计 监督
评价(效益)
社会审计
鉴证(财务)
二、审计的地位
审计地位的内涵
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 督形式之间的关系
1.联系
安达信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是销毁审计工作底稿,妨碍司
四 法调查。
是安达信在已察觉安然公司会计问题的情况
三
下,未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是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缺
二
乏独立性。
是安达信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
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 一
我们这里想说的问题:
▲会计信息需要保持其真实性; ▲所有者及相关利益者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 ▲审计对此可以有所作为; ▲审计也有作假问题,也需要受到监督; ▲什么是审计?审计是怎样产生的?审计有何
阅读教材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所有权监督理论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 和独立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上, 有无不同?
②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权监督需要有何 变化?
三、本节综合思考题:
1. 能否以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作为审计 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2. 中西方在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上有无 不同?
作用?本章将予以回答。
第一节 审计产生与发展的 客观基础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客观基础的 几种不同观点
1.会计监督的需要
(1)怎样了解会计监督?会计法是 怎样界定的?
(2)观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因 为会计监督需要再监督;
第一节 审计产生与发展的 客观基础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客观基础的 几种不同观点 1.会计监督的需要
(2)综合分析:
审计机关的独立程度不同; 中央审计机关与地方审计机关之间的关系不同; 前三种属于独立型的,后一种属于半独立型的; 独立型的国家审计机关较为符合审计的三者关系; 行政式,委托者和被审计者有时是合二为一的,审计 的三者关系不尽明确。
2.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1)1983年设置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审计机关: 行政式
审计的概念体系可用图一表示如下:
审计或 所
经 有权 济 监督 监 督
管理 权监
督
按审计主体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 按审计内容分:财务审计、法纪审计、效益审计 按审计范围分: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 按审计时间分:事前审计、事后审计、事中审计 按审计执行地点分: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等等 也可按各种标志将其
所有者
即 委
审托 计受 责托 任监 关督 系关 系
经管者
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审计者
(3)产生时期:80年代末期与90年代初;
(4)评述:是理论界一种很有影响的观 点,反映了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动因,但 是,考虑对审计的需要时,没有明确重 要方面。
4.所有权监督的需要 (1)观点:强调审计主要考虑所有者的 需要;
罗伯特、莫茨
萧英达等
第一章 审计的基本性质
审计产生 与发展的 客观基础
本章五节内容
审计的职 能与地位
审计概念
审计主体
审计客体 其中审计客体不讲
I. 掌握审计产生与发展 的客观基础
II. 掌握审计的概念体系 III. 理解审计主体与审计
客体的内容和特征 IV. 掌握审计的职能 V. 掌握审计在经济监督
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审计关系中对于审计 委托者也是受托者,这种情况是否影响审 计主体的主导作用?
二、审计机构
(一)审计结构设立的依据 为什么说权威性不构成审计机构设置的依据?
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是什么关系?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立
1.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形式和内部关系
(1)设置形式: 立法式 司法式 独立式 行政式
(2)产生时期:90年代初、中期;
(3)评述:较准确地揭示了审计产生与 发展的客观基础。
二、我们的观点――所有权监督 的需要
所有权监督
代表谁对谁监督? 监督什么内容?
经营权监督
代表谁对谁监督? 监督什么内容?
(二) 所有权监督与经管权监督的特征 1.两种监督的产生基础不同 2.两种监督的目的不同 3.两种监督的对象不同 4.两种监督的主体不同 5.两种监督的方式也有差别
(3)产生的时期:上个世纪的70 年代末与80年代初;
(4)评述:对审计的初步认识, 不全面,有局限性。
2.经济监督的需要 (1)观点:审计不单单监督会计,需要 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2)产生时期:80年代中期;
(3)评述:比第一种观点全面了,强调 审计的综合监督作用,但是,还是没有 揭示出审计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
结果:
在事情被揭露后,银广夏集团趋于崩溃, 进入了“PT”公司的行列。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也由于此案件的影 响:执业资格被吊销,事务所被摘牌。
签字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被吊销 注册会计师资格,被追究刑事责任。
财政部1999年对全国110家酿酒企业的 会计状况进行抽查,结果有102家的会 计信息严重失真,收入、费用不实的金 额共计近25亿元,导致虚假利润13.88 亿元。 其中会计报表所显示的利润与
3.维系委托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
(1)委托受托经济责任的内涵;
(2)观点:两权分离后,需要维系两 者之间正常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独立于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第三者――审计产生 了,并不断发展;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要考虑所有者和经 营者的双重需要。
财产责任 经 经营责任 济 会计责任 责 法律责任 任
关 系
会计专业的学 生可以从事审计工 作.
本课程阅读材料
书名杂志名
《审计》 《审计学-案例与学》 《审计学》 《审计学教学案例》 《审计实验室》 《审计案例》 《审计理论结构》 《国际比较审计》 《审计研究》 《会计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 《中国注册会计师》 《中国内部审计》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作者
经济科学出版社
分为许多监督形式
三、本节思考题
1.各种分类形式之间、一种分类形式下多种要 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 审计署审计财政部2001年度财政决算和 2002年度预算”,分析其所表现的审计分类形 式。
第三节 审计的主体
一、审计主体的构成及其主导作用 1.审计主体的构成
2.审计主体在审计关系中的主导作用
(2)建国很长时间为什么我国没有国家审计机 关?
(3)分析我国80年代恢复审计监督制度的社会 背景
问题辩论
1. 大家根据自己学号的单双数辩论下列问题 2. 我国国家审计应改现在的“ 行政式”为“ 立法式 3. 单学号为正方,双学号为反方,即正方赞同改,反方反
对改。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组织形式
安然事件
安然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 出售商,2000年《财富》500强中安然排名第 16位。安然公司的过去几年的收入在美国几乎 最多,但利润增长并不快。2000年底美国加州 出现能源危机前,安然公司的股价一直是直线 上涨的,后来使得安然公司利润很快就下降了。 2001年10月,安然公司宣布第3季度亏损6.38 亿美元。
安然公司的问题
利用“特别目的实体”高估利润、 低估负债。
通过空挂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 东权益。
安达信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一. 安达信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和内部 控制评价报告。
二. 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缺乏独立性。 三. 安达信在已察觉安然公司会计问题的情况
下,未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四. 销毁审计工作底稿,妨碍司法调查。
会计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开设和 学习审计学?
结构
审计是对以会计资料 为主要载体所反映的 经济活动的监督、鉴 证与评价形式
登记方法
在学习掌握会计有关
理
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论 上
再学习审计也是对会
计的巩固和提高
从实务角度讲
会计工作也需要进 行内部稽核和检查 ,检查方法与审计 方法有相似之处
会计人员了解和掌 握审计程序和内容 ,也是配合审计工 作的需要;
上述5个方面是从不同角度分析的,是否 也存在相同之处?
(三)审计属于所有权监督的形式,或者 说产生与发展于所有权监督的需要
1.审计监督的特点决定了它只能是一种 所有权监督
① 从独立性角度分析; ② 从监督是否分层监督分析; ③ 从是否对经管者的最高层进行监督分析; ④ 服务的对象讲。
2. 各种审计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 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经管权 相分离的基础之上
(1)监事内部审计机构; (2)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3)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
(四)民间审计组织的建立
1.民间审计组织的性质
组织上
经济上
审计程序上
特征上
产生与发 展或组织 设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