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A .商品的交换)A .法律的调整对象5 •大陆法系是以古代(3 •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现D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4 •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体 D.法律的效力B .国家的形成C .阶级的出B.法律调整的方法 C .法律的制定主)为基础和以 19 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单项选择题 1 •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 文 D .法律现象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B •法律书籍C •法律条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 •萨利克法典会法大全 D •法国民法典 B •唐律 C •教A.罗马法 B .日耳曼法 C .印度法 6. 原始社会 的行为规范主 要表现形式是( 策 C .习惯 )。

A .法律D .命令 7 法律规范属于( )。

A 技术规范 B 社会规范 规范 D 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 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 D .中国法B.政C .道德行条例 D .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 )A.行政法规 B .地方性法规 C .单)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 是否确定 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 D.法律规则内容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 )°A .任意解释 B .立法解释 法解释 D .行政解释1 法律事实分为( )。

A 法律后果 B 法律动机 C 法律行为 D 法律事件2 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 法的实现 B 法的创制 究D 法律现实3 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 )。

A. 契约 B 判决书 C 裁定书 、不定项选择题 定书 C .司C 法学研D 决4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法律移植 D 法律规范的认可 ) A 法律规范的制定 B 法律继承 C5 法 律 规 范 的 逻 辑 结 构 包 括 ( C 制定) 。

A 假 定 D 制裁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 D ) A 、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形式渊源 D .效力渊源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 A ) A.法律理论 B.法律观点 C .法律心理 D .法律知识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D ) A 法律关系主体 B 法律关系客体 C 法律关系内容 D 法律事实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C.委托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A.规范内容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C.实施方式相同D.表现形式相同 14、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 D ) 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 15、 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 B )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16、 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 B )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17、 法律编纂是一种( D )B 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 C.不是立法活动D.是一种立法活动18、 法的关系根源于(D ) 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物质生活关系 19、 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D )A.全国人大的解释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C.人民法院的解释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20、 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 D ) A.习惯法 B.条约 C.法经 D.汉谟拉比法典 21、 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 A )A 、民事责任的原则B.刑事责任的原则C.违宪责任的原则D.行政责任的原则22、 法的本质是指(D ) A.法的规范性 B.法的表现形式 C.法的强制性D.法的阶级性23、 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 D ) A.互不干涉 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D.法必须服从政策 24、 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D ) A.有法可依B.干部守法C.党员守法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 25、 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 D ) A.成文法的汇编 B.不成文法的汇编 C.判例法的规范化D.成文法的整理26、 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 D )A.公法转向私法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27、 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 B ) 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 D .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28、 法体现的是(A ) A.国家意志 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 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D.执政党的意志29、 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 D ) 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B.相互对立的关系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30、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D ) A.人们的思想 B.友情关系C.同学关系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31、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C )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32、 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 A ) 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达到法定的年龄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33、 民主的意思是(D ) A.专指国家的形式 B.永恒存在的现象 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 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34、 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B ) 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究D.有法必依35、 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C ) A.自发形成的B.强制灌输的C.自觉培养而成的D.自然赋予的4、属地原则是指( A ) A 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A ) A.《法经》 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 ) A. —般具有单方面性 “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 ) A.与人治对称 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E.国家司法机关 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 A ) A.阶级性5、6、7、8、 A.9、 E 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B.《秦律》 E.具有被动性 C 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 C.《九章律》 C.不告不理 D 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D.《北齐律》 D.稳定性 B.执法者严明 c. 法律和制度 D.与专制对称 c.国家检察机关 E.公开性 E.法的历史类型 E.法律可有可无 10、 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 ) A.法的历史传统 11、 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D ) A.法律万能 12、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D )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 E 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13、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B ) D.国家行政机关 C.普遍性 D.规范性 C.法的阶级本质 D.法的立法体制 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法律有局限性 C 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D 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D.国务院各部门 C.意志关系D.同学关系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D.美国A ) A 法律概念B 法律原则C 法律规范D 刑法英国C.相对稳定的原则D.法律规范的规定 D ) 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马克思主义思想D 儒家思想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 D ) A.立法体系E.法律体系 C.法规体系 D.法律部门37、 英国的法律属于(D ) A 大陆法系 E.民法法系 C.法典体系D.普通法法系38、 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 B )A 人民群众的觉悟E.社会革命C.先进的理论指导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39、 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D ) A.立法技术水平 E.立法的规划 C.立法的分工D.立法权限的划分40、 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 D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般法与特别法C.根本法与普通法D.国内法和国际法 41、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D ) 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B.法与道德一致C.法与道德无关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致42、 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 B ) A.刑法典 B.民法典 C.宪法典 D.商法典43、 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 D ) A.统治阶级的意志B.中国人的意志C.全国人的意志D.全国人民的意志44、 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 D )A.法自古以来存在B.法是与人类共始终C.法将会永恒存在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之而消亡45、 法的规范性是指( C )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 B 法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C 法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D 法总结和概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46、 狭义的法律是由什么机关制定的( 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国务院C.地方权力机关47、 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 ) A.行为关系 B.思想关系 48、 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 D )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语义分析的方法49、 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 ,其含义是(A ) A.准则 50、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 B ) A.古希腊 B.古罗马 C.51、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属于法的构成中的 52、 划分部门法的第一位标准是( B ) A.法律调整机制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53、 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 54、 对人的效力我国采取的是( D ) A.属地主义B.属人主义C.保护主义D.以属地主义为主,兼顾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 55、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A ) A.法治经济B.人治经济C.自然经济D.计划经济56、 人身权利属于(A ) A.绝对权 B.相对权 C.特殊权 D.职权57、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 D ) 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58、 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D ) A.上层建筑因素 B.生产关系因素C.劳动力因素D.经济因素59、 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 ) A.社会团体的解释B.法系家的解释C.法官的解释D.司法解释60、 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A ) A.法律制裁 B.行政制裁C.刑事制裁D.经济制裁61 、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 B )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C.法律没有相对独立性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62、 法和国家一般关系是(C ) A 法高于国家 B 国家权力大于法 C 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支持 D 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赖63、 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有(B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印度 64、 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D ) A.国家权力 B.人类理性 C.文化传统D.物质生活条件65、 行政处分的对象是(C ) A.公民 B.法人 C.国家工作人员D.社会组织66、 国务院有权制定(B )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地方性法规67、 按照法律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 B ) A 根本法和普通法B —般法和特别法C 实体法和程序法D 成文法和习惯法68、 法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D ) A.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69、 法的科学性是指( C )A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B法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C法能够反映客观规律D法是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反映A.法有阶级性 E.法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以不同的形式否认法的阶级性 D.法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 71、 法律的溯及力属于(B )A.法的地域效力 E.法的时间效力 C.法对人的效力 D.法对事的效力 72、 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之一是( A ) A.法律调整机制 E.根本法与普通法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73、 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特点是( A ) A.适用于特定的人 E.具有普遍性 C 具有规范性 D.适用于一般的人74、 授权性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在于( A ) A.鼓励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E.命令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C.禁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D.防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75、 有权制定狭义法律的有(C ) A.国务院 E.地方权力机关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行政机关 76、 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 ) A.社会团体的解释 E.律师的解释 C.当事人的解释 D.立法解释 77、 普通法法系的特点之一是( B ) A.制定法是法律渊源之一 E.判例是法的渊源之一 C.道德是法的渊源之一 D.赦令是分的渊源之一 78、 奴隶主法的特点之一是( C ) A.确认法律上人人平等 E.确认奴隶的权利 C.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 D.确认自由民的特权 79、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是( D ) A.指导思想不同 E.历史使命不同 C.基本要求不同 D.调整范围不 同 80、 法律事实分为(A ) A.法律事件 E.法律后果 C.法律责任 D.法律制裁 81、 公民的选举权属于(A ) A.政治权利 E.经济权利 C.文化权利 D.民事权利 82、 狭义上讲的执法主体指( B ) A. 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83、 法的强制力表现在( A.约束人们的思想 E.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D ) E.以思想教育为保障 C.来自人们的内心反省 84、 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85、 科学技术与法的关系是(D ) A.法是否进止 86、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法系家主张(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E 所有权社会化 87、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之后就成为( 88、 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的是( A ) A. 89、 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 A 神的意志的体现 E 公共意志的体现 90、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为(A ) A.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 91、 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是( D ) A.宪法 E.行政法规 92、 属于正式的法律解释的人民法院是( C ) A.各级人民法院93、 本质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继承关系的原因在于( C ) A.法的连续性 E.法的稳定性 C.经济条件的连续性 D.政治条件的一致性 94、 法律移植是指( D ) A.新法对旧法中的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收 E.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全部照搬 C.法的西方化 D.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借鉴和吸收 95、 党的政策对法有(B ) A 制约作用 96、 经济基础与法的关系是( B ) A.法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法 C.法始终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97、 授权立法是( C ) A .20 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的法律渊源 C .20 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法律渊源 98、 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说法的( B ) 99、 从法律后果来看,法律规则可分为( D ) A.授权性与禁止性规则 E.授权性和命令性规则 100、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在于( D )A )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E.公平优先 C. E.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C.法的实施技术 A ) C. A. D.以国家的名义并由专门国家机关所实施 正义优先 D. 同时优先 D.生产力与法之间的关系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D.保护垄断 准用性规范 E.习惯规范 C.技术法规 E.立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司法解释 C ) 学理解释D ) C 民族精神的体现 D. —般规范 D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E.法律规范 C.法律概念 D.法律事件C.地方性法规D.乡规民约E.高级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法院D.专门人民法院E.指导作用 C.限制作用 D.监督作用 E.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经济基础始终与法保持一致E.封建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D.奴隶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A.指引作用 E.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C.命令性和禁止性规则D.肯定性和否定性规则1. A . 2、A . 3、 A . 以下法律中属于宪法部门的是( 国籍法 E.国际法 在我国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 立法解释 E.司法解释4、 A .5、 A . 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 国内法学E.国际法学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A ) 有法可依 E.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A )(B )A )( C )( C.法官法 D.C )( E ) C.法理解释 C )( E )C.理论法学C ) (D )( E )C.有法必依 D )D ) 选举法D.行政解释E.知识产权法D.概念法学 D.执法必严E.历史解释 E. 应用法学E.违法必究从实际出发 E.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人人平等的原则A 法律具有阶级性, 道德没有阶级性 E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 道德不属于上层建筑 C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 道德不是行为规则 D. 经济意义上的法律仅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