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趋势及补贴情况分析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趋势及补贴情况分析

内容目录1、欧洲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海上风电迎来黄金发展期 (4)1.1 全球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欧洲市场已进入平价时代 (4)1.2 我国海风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7)1.3 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各异,永磁半直驱优势明显 (8)1.4 海上风电产业链更长,降本增效空间大 (14)2、风电:抢装期行业量价齐升,风机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回升 (18)2.1 风电抢装开启上行周期,行业景气度上行 (18)2.2 弃风改善三北解禁,风电厂商盈利能力提升 (20)2.3 平价上网为指导价,海上风电有望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21)2.4 海上风机厂商集中度稳步提升,国内外技术差距缩小 (23)3、陆上风电平价后趋于稳定增长,海风潜力大,补贴有望延续 (26)3.1 陆上风电步入平价时代,未来有望趋于平稳增长 (26)3.2 海上风电可开发资源丰富,未来有望开启平价时代 (27)3.3 借鉴欧洲降本路径,海上风电平价可期 (29)3.4 地方补贴有望接力,海上风电将开启黄金5年 (33)图表目录图1:海上风电工作原理 (4)图2:欧洲海上风电发展历程 (4)图3:英国新增装机量与度电成本趋势 (5)图4:欧洲各国海上风电市场份额(到2019年末) (5)图5:各省“十三五”海上风电规划 (6)图6: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历程 (6)图7: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全球领先(截至2019年末) (7)图8: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第三(截至2019年末) (7)图9:柔性直流输电用XLPE绝缘直流海底电缆 (9)图10:风电机组示意图 (9)图11:风电产业链 (14)图12:海上风电成本拆解 (15)图13:设备购置费用具体拆分 (15)图14:碳纤维进口平均价格(美元/吨) (17)图15:中厚板价格走势(美元/吨) (17)图16:海上风电运维成本分析 (17)图17:国内风电项目潜力巨大(GW) (19)图18:国内风电新增装机量及未来预测 (19)图19:2016年以来弃风率持续下降 (20)图20:零部件厂商单季业绩增长(亿元) (21)图21:风机厂商毛利率环比略有上升 (21)图22: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21)图23: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21)图24:我国海上风电电价政策梳理 (22)图25:我国海上风电电价政策变迁 (23)图26:海上风电产业链环节 (23)图27:2019年国内主要开发商招标情况(GW) (25)图28:2016-2019国内开发商前十名合计份额 (25)图29:2019风电开发商市场份额 (25)图30:国内主要风机厂商海上份额变化情况 (25)图31:2019国内主要整机厂商海上份额占比 (25)图32:国内新增、累计并网容量(GW) (27)图33:中东南新增装机占比逐渐超过三北地区 (28)图34: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28)图35: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28)图36:海陆风机累计装机容量对比(GW) (28)图37:海陆风机新增装机容量对比(GW) (28)图38:2010-2019欧洲海上风电度电成本大幅下降 (29)图39:欧洲平均单机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30)图40:明阳智能大功率风机销量大幅提升(MW) (30)图41:金风科技大功率风机销量大幅提升(MW) (30)图42:2010-2019欧洲海上风电单体规模增长近一倍 (31)图43:我国海上风电运维特点 (32)图44:2019年国内海上风电开工、核准项目 (34)图45:广东省占2019年已招标项目半数以上 (34)表1:我国沿海格式件近海区风资源情况 (8)表2:风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 (8)表3:三种主流技术类路线 (10)表4:不同技术路线风电机组的定性比较 (10)表5:主要整机厂商采取的技术路线 (10)表6:海上风机的主要构成 (11)表7:风电机组基础结构介绍 (12)表8:苏浙闽粤海上风电项目造价控制范围 (14)表9:海上风电成本解析 (15)表10:海上风电安装船 (16)表11:陆上风电上网电价调整方案(元/kwh) (18)表12:海上风电上网电价调整方案(元/kwh) (19)表13:国内外海上风电运维情况对比 (33)表14:沿海各省煤电价格及地方补贴意愿 (34)1、欧洲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海上风电迎来黄金发展期1.1 全球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欧洲市场已进入平价时代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稳定,全球风电开发呈现由陆上向近海发展的趋势。

风电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促使发电机发电,因而风电场当地的风速对发电量影响较大。

相较于陆上风电,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稳定、且沿海地区电网容量大、风电接入条件好,因而海上风电更具优势。

海上风电的并网由两部分组成:(1)海上风电机组通过33或66KV的海底电缆连接到海上变电站;(2)海上变电站通过132-220KV的海底光电复合缆与陆上变电站相连,再由陆上变电站将电力输送到电网公司。

1全球海上风电起源于欧洲,现已开启平价时代。

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上风电场——丹麦Vineby海上风场正式投运,迄今海上风电已有约30年历史。

欧洲海上风电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技术可行性验证阶段(1991-2001年),建设规模及单机容量较小,期间丹麦、荷兰、英国等国合计建设了9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中5个项目容量低于10MW,总投资额不超过1亿欧元;(2)商业化开发阶段(2002-2011年),单个项目的建设规模平均达到400MW,累计装机规模超过6GW,海上风机进入大功率时代,平均单机功率达到4MW,平均度电成本降至0.69-1.29元/千瓦时。

同期多国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海上风电建设,投资规模超过20亿欧元;(3)平价时代(2012-2019年),欧洲开始深水远海的探索,新技术的探索带来建设成本的先抑后扬,2015年单位造价高达3.3万元/KW,截止2018年,单位造价已经可以控制在1.8万元/KW左右。

目前欧洲已步入平价时代,度电成本现已低于0.5元/千瓦时,英国海上风电的招标电价已经下降至0.35元/千瓦时,德国也实现了零补贴,目前计划在2023-2025年投运的欧洲项目多数电价在0.4元/千瓦时以下。

2:欧洲海上风电发展历程目前欧洲已步入平价时代。

欧洲平均度电成本现已低于0.5元/千瓦时,英国海上风电的招标电价已经下降至0.35元/千瓦时,德国也实现了零补贴,目前计划在2023-2025年投运的欧洲项目多数电价在0.4元/千瓦时以下。

3图4:欧洲各国海上风电市场份额(到2019年末)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十二五”期间发展相对缓慢。

2007年11月,中海油渤海湾钻井平台试验机组(1.5MW )的建成运行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式开始。

2010年6月,我国首个、同时也是亚洲首个大型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100MW 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迈出了第一步。

海上风电初期由于技术欠成熟,投资成本高昂,维护困难,缺乏专业开发团队,“十二五”期间开发进度相对缓慢,截止2015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1GW ,远未达到“十二五”规划定下的5GW 目标。

随着国家层面以及地方政府层面政策持续扶持,以及设备技术逐步成熟,开发经0.00.20.40.60.81.01.20.00.51.01.52.020102012201420162018新增装机容量(GW )度电成本(元/kwh )英国45%德国34%丹麦8%比利时7%荷兰5%其他1%验的不断积累,国内海上风电开发逐步进入了加速期。

2016年11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确保2020年实现海上风电并网5GW,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10GW以上,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

为响应国家能源局号召,总共有20多个省份对外公布了“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每个省份都根据自己独特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风电。

目前有7个省份明确规定了海上风电建设规模,到2020年底海上风电规划装机规模达22GW以上。

5我国现已成为仅次于英国、德国的海风第三大市场。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示范探索,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技术逐步成熟、制造能力快速发展、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各方面条件基本成熟,“十三五”时期,我国海上风电正加速发展。

截止2019年,我国海上风机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8GW,已成为仅次于英国(9.7GW)和德国(7.5GW)的第三大海上风电市场。

图6: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历程至2019年末)至2019年末)1.2 我国海风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我国海风资源丰富,大部分近海海域9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可达6.5-8.5m/s ,具备较好的风能资源条件,适合大规模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场。

我国海岸线长约18000多公里,拥有6000多个岛屿,近海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包括苏州、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广东等地,这些地区均属于低风速地区,相较而言,近海90米高度海域平均风速可达6.5-8.5m/s ,海上风资源更充足。

根中国39%英国29%德国18%丹麦6%比利时6%其他2%英国33%德国26%中国25%丹麦6%比利时5%荷兰4%其他1%据风能资源普查成果,我国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00GW;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500GW。

1省份90米高度海域的年平均风速(m/s)江苏省7.2-7.8浙江省7.0-8.0上海市7.0-7.6福建省7.5-10广东省 6.5-8.5辽宁(大连)7.4-7.6河北省 6.9-7.8山东省 6.6-7.31.3 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各异,永磁半直驱优势明显海上风电场主要由一定规模的风电机组和输电系统组成,通过在风电场海底敷设输电电缆,将其所发电力送至陆上。

海缆以光电复合缆为主。

由于敷设运维经济性好,海底光电复合缆现已成为海上风电采用的主流海缆类型,负责电力输送与信号传输。

国内采用的光电复合缆主要分为两种,35KV的集电线路海缆与220KV的输电线路海缆。

海缆向直流化、动态化方向发展。

随着海上风电朝着深远海发展,对海底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底电缆向直流化、动态化方向发展。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输送效率高、线路损耗小,有利于长距离输电,稳定性高,不产生大的短路和环线电流,能解决风力发电场间歇式电源并网的问题,大幅改善大规模风电场并网性能,在海上风电、长距离海上输电项目中应用广泛。

9风电机组由风电机舱(内装齿轮箱和发电机)、轮毂、叶片和塔筒等构件组成。

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是空气动力学,风吹过叶片形成叶片正反面的压差,从而产生升力,令风机旋转并经过齿轮箱进而带动风力发电机转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