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与动物的关系精品PPT课件

人与动物的关系精品PPT课件

人类对于它们也应担负某种义务
让·雅克·卢 梭(1712-
1778)
“禽兽没有智慧和自由意志,它们是不能 认识自然法的,但是,因为它们也具有天 赋的感性,在某些方面,也和我们所具有 的天性一样,所以我们认为它们也应当受 自然法支配,人类对于它们也应担负某种 义务。实际上,我所以应当伤害我的同类 者似乎并不是他是一个有理性的生物,而 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感觉的生物。这种性质, 既然是人与禽兽所共有的,至少应当给予 禽兽一种权力,即在对人毫无益处的情况 下,人不应当虐待动物。”
19世纪末与20世纪
人们对肉食的需求大增 1911年,英国颁布的动物保护法将法律的关怀从人扩展 到动物,并在之后的9个相关的修正案和补充条款中,分 别对处罚力度和适用范围加以调整,同时还针对某些特 种动物以及用于商业用途或屠宰的动物作出了特别规定。
阿道司·赫 胥黎 (18941963)
基本态度: 1)人与动物之间存在鸿沟 2)尊崇人类的高贵
②自利选择原理。(当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时 候,凡是对自己的最大幸福能有最高的贡献, 不管对自己以外的全体幸福会带来什么样的结 果,他都会全力追求,这是人性的一种必然倾 向。)
• 1780年,边沁认为动物也能感受苦乐,因此,他在 《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中指出,一个有道德的人 或有道德的社会应最大限度地增加快乐并减少痛苦, 不管这种快乐或痛苦在什么地方。
参考文献
[1]尚未肖. 德里达的动物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7. [2]路阳. 伦理视野下动物福利思想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7. [3]王珀.康德式的动物伦理[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6):3341. [4]刘天娇. 道德的基础[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5]劳若诗,贝安德,王珀.动物伦理、同情与感情——一个整体性框架[J].南京 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03):1-16. [6]何毓德,郎补俄.赫胥黎与达尔文主义及生态伦理学的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
理论依据: 1)人类中心论
列维纳斯 (19061995 )
基本态度: 动物是人类的工具、享乐的对象、审美的
客体,是为了人类存在而存在的在场。
理论依据:
“非人类的存在有许多在场的方式。它们可以 作为工具而为人所用,可以是人类享乐的对 象,可以是人类审美的客体,也可以是送给 人类他者的一个雪中送炭的礼物,甚至可以 是一个匿名的事件,然而,它们都永远无法 从伦理层面影响到我,无法凝视我存在的持 续状态,因此也无法中断我的运动活动。” (《总体与无限:论外在性》)
• “地球上的各种物体是由演化而来的,由于生物 繁殖众多的后代容易产生变异,在变异的物种中, 能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得到生存。”
亚瑟·叔本 华
(17991860)
基本态度: 1)人类必须杀食动物才能存活 2)应该让动物的死亡“尽量不痛苦”
理论依据: 1)动物有感知能力,但是没有抽象思
维,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2)同情是道德的唯一的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亚历山大·蒲柏 (1688-1744)
基本态度:反对活体解剖 1)动物作为次级生物被交付在我们
的权力之下 2)动物若受到了不当处理,我们仍
需负责
理论依据: 1)人类地位特殊 2)较为仁慈的态度
伏尔泰 (1694-1778)
基本态度: 1)食用与我们类似的生物的肉和
杰里米·边 沁
(17481832 )
基本态度: 1)动物拥有权利 2)人类可以随意食用动物。
理论依据:功利主义原则 1)动物的痛苦与人类的痛苦并无本质差异 2)只要制造出痛苦,便是不道德的 3)食肉对我们有利,对动物却无害
杰里米·边 沁
(17481832 )
• 功利主义学说的两个基本原理: ①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人们一切行为 的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抑或减少幸福的倾向。 社会全体的幸福是由组成此社会的个人的幸福 的总和。)
血维生是野蛮的习俗
理论依据: 1)追求自由和反抗暴政 2)拿动物作为食物乃是违反自然
天性、无必要、血林琳的谋杀。
小科普
• 1776年,英国哲学家普瑞马特(H.Primatt)的一篇 题为《论仁慈的义务和残酷对待野生动物的罪孽》 的论文揭开了英国关于动物权利问题讨论的序幕。
• 该文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所有的生命都是上帝的作 品,都应获得人道的待遇,对其的残忍行为是“亵 渎上帝”和“不虔诚的”。
1907年美国学者摩尔发表《普世的亲属关系与新伦理》,他 在达尔文的引导下,主张所有生物都具有自己的目的,没有 生物是工具;所有生物具有权利,但权利不是相等的。他尊 重家畜动物的权利以及鼠类、畜类、昆虫类和鱼类的权利。
马丁·海德 格尔
(18891976)
基本态度: 1)贫乏于世是动物的存在方式 2)人是建构世界的
Thank you!
理论依据: 1)人道法则 2)同情原则是第一道德原则 3)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是程度上的,
而不是本质上的,动物和人类一样 拥有思想和理性。
让·雅克·卢 梭(1712-
1778)
基本态度: 1)拿动物作为食物是违反自然天性
的、无必要的谋杀 2)在对人毫无益处的情况下,人不
应当虐待动物
理论依据: 1)人类与动物有不平等的亲属关系 2)动物和人一样具有天赋的感性,
至今被人们采用。 • 通过为动物命名将动物性的特征合理化,延续了动
物与人类区分化的传统。 • 将人类从人性目动物改为灵长目,后又把人(homo)
命名为智人(homo sapient), 将人单独归为智人一 类,是人类对自我的认同和肯定。
威廉·裴利 (1743——
1805 )
基本态度:人类有权利取用动物的肉 理论依据:神的许可
理论依据: 1)达尔文进化论 2)人文主义
1891年人道主义者赛尔特成立人道主义联盟,并发表《动物权利与社会进 步》 “要想做到真正的公正的对待低等物种的前提,就是人类要舍弃认为动物和 人类之间是具有区别的观念,要意识到共同的人道契约才是将宇宙中所有生 物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1894年美国学者伊文思发表《人类与兽类间的伦理关系》, 反对基督教义中人类中心主义信念,认为人类之外的生命体 也应拥有不被人类所侵犯的权利。
伊曼努尔·康德
(1724-1804 )
基本态度: 1)动物是达到人类目的的手段 2)人对非人动物不负有直接义务,
只负有间接义务
理论依据: 1)人(理性)是目的 2)间接义务论
伊曼努尔·康德
(1724-1804 )
“就动物而言,我们没有直接的义务。 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其存在只是到达 某一目的的手段。这个目的便是人。”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 基本态度:人类有权利取用动物的肉
理论依据:大自然的首要原则指出, 凡 是弱者都要被猎食
托马斯·阿诺 德
基本态度:人类有权利取用动物的肉
理论依据:这么深奥的问题不是人类心 灵所能掌握的
米歇雷
基本态度:人类有权利取用动物的肉 理论依据:不宰杀动物我们便无法生存
19世纪
动物地位于 18 世纪在思想方面的进步,到了 19 世纪带 来了实际方面的改善。这类改善多半出自于立法禁止无 故虐待动物的行为。
1822年,世界上第一个反虐待动物的法案在英国诞生。 (规定无故虐待某些为他人财产之家畜的行为违法。)
1824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动物福利组织“反虐待 动物协会” (PSPCA)
我们对动物不负有直接义务,只负有间 接义务。我们之所以反对虐待动物, 不是因为动物本身值得我们关心,而 是因为虐待动物会使人性变得残酷无 情,会导致人对人的残酷。所以我们 唯一关心的是人性,动物只是人的工 具。
小科普
卡尔·冯·林奈(1707-1778) • 他首先提出界、门、纲、目、属、种的物种分类法,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 文
(1809-1882)
基本态度: 1)尊崇人类的高贵 2)人有权食用动物
理论依据: 1)进化论:人类与其它物种有共同
的起源 2)文明人与动物之间有巨大的鸿沟 3)人在实质上、结构上与动物一样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 文
(1809-1882)
• 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提出演化 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存在亲属 关系,人乃是从动物创造出来的。
18世纪
人对待动物的态度有所改善 首先,人们逐渐认识到动物会感受到痛苦,有资格受 到某种考虑。但还没有人认为动物有权利可言,同时人 类的利益当然要比动物的利益优先。 其次,人们发现了“自然”。 最后,反教会的情绪对动物的地
基本态度:温和地使用动物 1)人类有资格使用动物 2)但必须温和地使用
人与动物的关系
——启蒙运动及之后时期
闫欣彤 李芷菱 邓肯
支持动物权利
18世纪
大卫·休谟 让·雅克·卢梭 亚历山大·蒲柏 伏尔泰
威廉·裴利 杰里米·边沁
19世纪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亚瑟·叔本华
赛尔特
19世纪末与20世纪 伊文思
摩尔
反对动物权利
伊曼努尔·康德
阿道司·赫胥黎 马丁·海德格尔 列维纳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