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犯罪案例【篇一:商业犯罪案例】紧接着检查人员从一家行贿企业的记录里发现,收取回扣的并不止是开江县县医院一家。
从2005年5月到2006年1月,四川全省医疗卫生系统的专项反商业贿赂行动当中,包括全省各地的36名医院院长、副院长在内的128人被依法查处,涉案金额上千万元。
主持人:其实从这个片子里,大家更多看到的是结果,终于大白于天下了,但是真正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今天我们也把肖大夫请到我们的演播室,欢迎您肖大夫。
我看上面说您举报了八年,按理说您本身又是医师,而且还是主任,像进药、回扣有非常详细的记录,证据明确,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肖启伟:药品回扣应该说在九年、十年前就存在,到1998年以后,大量的药贩子就到医院,他不是给院长,他要给院长、副院长、分管药品的副院长、书记、药剂科主任、药房的工作人员、医生等等,总共大概有七到八道关口全部要打通,药贩子直接跟医生面对面接触,而且临床各个系统的用药基本上都涵概了所有的回扣药,过去回扣药的品种比较少,1998年以后就比较多,因此医生的处方基本上是回扣药,过去一个处方就是几十块钱,以后可以到几百,甚至上千元,这样病人就承受不起,因此这个回扣就比较严重。
主持人:肖大夫,你一个月最多可以拿多少回扣?肖启伟:我是外一科的主任。
主持人:主任级别的,比一般医生还多一点是吧?肖启伟:因为我们有具体分管床位,我们是必须要开处方才有回扣,药贩子是根据你的处方均额来算你的回扣。
主持人:医生都爱开大单子吗?肖启伟:都是大处方,而且是过度治疗,我每个月有时候可以有两三千元,有时候有三百、五百元不等,但是我们有的医生一个月可以上五千、六千都有。
这个问题一开始大家对这个认识比较茫然,认为这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的院长也跟我们讲,搞一点回扣,医生待遇比较低,通过这个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待遇。
主持人:当时你们意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吗,或者说是违法的?肖启伟:一开始还没有这样认识,以后就看到这个病人承受不起,我们的处方他不在医院买药,全部拿出去买,而且就骂医院,认为医院是敲他们的竹杠,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医院的名声不好听,而且对医院的损失比较大。
我们的门诊原先每天有四百到五百人,以后就只有一百人左右,门诊人次减少,处方量大量外流,因为我所接触的病人都是农村来的,他们是卖了耕牛、生猪、粮食来治病,我们感觉他们确实承受不起。
这个医生,医院搞回扣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在医药上面,医药厂家、药品制造商,甚至药品、食品审批的部门、物价的审批部门、药贩子、医院的院长、医生,他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共同体是一个医疗上的强势群体,老百姓看病,在这个市场上你肯定是一个弱势群体,因此他这样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你要来惩处,还涉及到一些权贵,一些党政的官员们,这个网络比较宽,因此这个惩治难度相当困难。
主持人:你受到什么打击报复没有,在举报的过程当中?肖启伟:我的打击报复可以说一言难尽,但是我很少谈我这方面的事儿,应该说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主持人:虽然说医生拿回扣之间,医生有的已经依法处理了,但是最后肖大夫也只能换个医院,因为在这个医院已经无法工作下去了。
肖启伟:没有办法。
主持人:刚才像肖大夫讲这个过程,其实很多医院大家都知道,在采购药品,在开单的过程中拿回扣,像这种情况,我们司法介入或者检察院在查处的时候,真正的难度在哪儿?王振川:关于商业贿赂的问题,现在我们从查办案件来说,应该说是有法可依的,现在《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有1996年工商发布的《严格禁止商业贿赂的暂行规定》,这都是法律根据,而且《刑法》规定的罪名非常具体,应该说我们有法可依,不是没法可依。
再一个就是刚才大家说到的,虽然现在大家感到医院也是一种商业贿赂,对医院的工作人员,但是对于这种事业单位的医生,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现在处罚起来就感到无法可依,就感到拿不准。
主持人:那现在怎么处理呢?王振川:目前个别地方是按照受贿罪处理的,但是判的也比较轻,一般判缓刑,但是多数都没有追究,都是按照违规去处理的。
今后如果把《刑法》修改,如果把这个纳入进来,这就比较完善了。
主持人:今天我们也把最高检反贪总局的王局长请到了我们的演播室,欢迎您王局长。
王局长,在您日常查处商业贿赂的案件当中,您觉得在执法过程中,困难主要是在哪些方面?王建明:在办理商业贿赂犯罪案件过程中,我们感觉困难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从法律的适用上,刚才王检察长也说到这个情况。
主持人:有法律缺位是吧?主持人:您能给我们讲一个例子吗?王建明:比如刚才讲到医生的问题,医生在利用处方权,收取药品回扣的问题,作为医生这个是不是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来看待,以及医生的这个处方权本身是不是一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个在实践中看法不太一样,在理论界认识也不太一致。
王振川:是职务行为还是职业行为不是很明确,还有争议。
主持人:一到司法上就专业到这种程度了。
王建明:这样我们在查处一些案件的时候,就感到有法律上有一些障碍,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从我们查办案件来看,还有一个手段的问题,就是现在商业贿赂犯罪,刚才王检察长也讲了,隐蔽性比较突出,作案的手段隐蔽。
主持人:比如王检察长举那个例子,我觉得很难,一个企业跟这个权力部门长期打交道,并不是说为批一个项目,一单一单结账,但是我长期的,今年请你出趟国,明年请你出趟国,等您退休了,我把请您顾问的咨询费送上去,王检察长说这属于商业贿赂,但是你要查处的话。
王振川:隐蔽形式的。
主持人:这个怎么查呢?很难认定。
王建明:非常困难。
而且现在有很多案件,一个是跨地区作案,有的甚至是跨国境作案,给我们的侦查取证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三个方面,涉及到人员众多的这种案件,特别是现在商业贿赂很多都是窝案串案比较多,刚才王检察长也介绍了一些情况,比如说医院,还有一些图书回扣领域,涉及到了商业贿赂的这些人员,应该说人数众多,对一个单位,众多的人员如果都涉及商业贿赂的违法行为或者是犯罪行为,这给我们在查处这类案件的时候如何来区分每个人的具体的情节,如何来突出打击的重点,来教育挽救多数人员,给我们在政策的把握上如何发挥最佳的打击效果,做到既打击犯罪,同时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经济秩序,在具体的把握上我们感到也有很多困难,所以这个就需要我们下一步运用形势政策,来加以指导的问题。
主持人:您这儿有统计吗,近两年我们查处了多少商业贿赂的案件?王建明:我们检察机关现在对商业贿赂这块,因为没有一个专门的,《刑法》上没有专门的罪名,所以我们在统计数字上没有单独加以区分。
但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两年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保持了打击的力度。
每年查处的立案侦查的案子38000件左右,其中涉及到商业贿赂案件应该说占相当大的部分。
主持人:今天我们也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赵秉志教授请到我们演播室了,欢迎您赵教授。
赵教授,我们在界定的时候,什么是罪与非罪,什么是违法或者违规,有没有界限?赵秉志:《刑法》里有八个罪,涉及到贿赂犯罪,应该说有些可以说本身就是商业贿赂,有些是涉及到商业贿赂,我们国家的刑法规定的犯罪都是有它的标准的,都是有它的界限的,有些是通过数额,有些是通过综合的情节,刚才王检察长讲到的,有一些贿赂的行为不是说都构成犯罪,我们的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结合起来,跟这个都有明确的规定。
主持人:现在我们看到的认为是商业贿赂的现象有没有在我们原来的法律当中没有规定的,或者没有处罚措施的有没有?赵秉志:当然有。
主持人:什么呢?赵秉志:我们目前的立法草案,具体说就是正在讨论中的《刑法修正案(六)》涉及到这个问题。
主持人:您给我们举一个现象,说这是明显的商业贿赂。
赵秉志:比如刚才讲到的医生收红包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医生既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也不是企业工作人员,现行《刑法》里这两类关于贿赂的犯罪就治理不到这一类情况。
类似这样一个问题,就要通过完善有关的立法来实现,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空白点,也就是事业单位的一些人员既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又不属于公司企业的,这就是很大的一个空白点,有相当的危害性,但是目前我们刑法还没有相关的规范,这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才能实现。
主持人:我这里也有一组数据,我们来看一看。
当然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当中也存在着一部分商业贿赂案件,但总体刚才您也讲到了,很多是被行政处罚了,真正最后司法追究的并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王振川:这个话应该这样看,像工商查处了大量的商业贿赂,但是大部分都作为行政处罚,很多没有进入司法程序,司法机关查贿赂,所以大家沟通协作机制不够,移交案件,互相沟通不够,现在为什么中央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商业贿赂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办公室,有司法机关,有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还有商业贿赂高发的一些部门,比如说国土资源,教育、卫生、银行、证券等等这些部门,也都参加领导小组的讨论,参加了这个领导小组,又由办公室专门研究治理商业贿赂的问题,所以现在应该说形成一种合力,我想今后打击商业贿赂,制止不正当的交易行为,打击商业贿赂犯罪我想会更加有力。
主持人:刚才您也讲到,商业贿赂案件实际涉及到很多管理部门,方方面面应该协调,现在中央领导也成立这样一个小组,来整治商业贿赂案件,就您来看应该如何协调管理呢?王振川:我们是作为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我们积极参加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只能从罪,已经涉嫌犯罪这个角度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一如既往地对严重的贿赂案件坚决查处。
打击面太大肯定不行,妨碍企业的正常发展,如果打击面过小了又打击不利,所以恰当处理政策方面的关系非常关键。
主持人:对行贿者会不会加大处罚力度?王振川:过去行贿和犯罪是一样的是犯罪,一样的是处罚,但是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过去对受贿处罚比较严厉,对行贿罚往往是网开一面,或者是处罚得不够严厉。
这次反商业贿赂,对受贿这一方会更加引起重视,本来它也是犯罪,也是违规,也应该处罚,本来是犯罪,也应该受到《刑法》的处罚,但是过去往往在这方面不像行贿那么严厉,这次肯定对这方面也得严格起来,对行贿方严重的行贿,破坏经济秩序这个行为应该严厉给予处罚。
主持人:我们看一个案例,就是真正要整治商业贿赂,难,难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2005年5月20日美国司法部门决定对美国德普公司处以高达479万美元的巨额罚款,原因是根据调查,从1991年到2002年的11年间德普公司在中国天津的子公司向中国的医疗机构及医生进行了总额为162.3万美元的现金贿赂,以换取这些医疗机构购买德普公司的产品,德普公司从中赚取了200万美元,根据美国司法部的判定,德普公司违反了美国海外反腐败法有关禁止美国公司向外国有关人员行贿的规定。
主持人:我们看到的是2005年非常著名的案例,美国在中国做生意的公司。
王振川:叫德普公司。
主持人:德普公司,美国人为什么把这个商业贿赂要查到国外去呢?王振川:是这样,现在多数的发达国家,因为商业贿赂是严禁的,比如说美国制定了反垄断法,早就制定反垄断法,就是为了禁止商业贿赂,他对这个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他不允许自己的公司在海外通过行贿的办法来取得交易机会或者经济利益,是不允许的,所以德普公司下属子公司在中国,它主要是医药制剂比较大的公司,它在中国用行贿的办法这样做,它是母公司来举报了子公司,为什么呢?大家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举报子公司呢?主持人:对,公司赚钱了,还要把利润交给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