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山西省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葡萄糖B.激素C.氨基酸D.纤维素2.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淋巴减少B .组织液增多 C.组织液减少 D .血浆增多3.右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A .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B .食物缺碘——生长激素C .过度饥饿——胰岛素D .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4.如右图所示,神经纤维MB 段距离长于MC 段,在M 处施以电刺激,在B 、C 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A .不动B .向左摆C .向右摆D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5.下图细胞I 、II 和物质E 、F 的关系可能是 ( )6.人体神经调节过程中部分有关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细胞I 细胞II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效应T 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C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 受体 E 细胞II 细胞IE F①神经递质存在于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②兴奋在①处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③丙图中与结构②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其中物质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④若甲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⑤在人体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则受伤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7.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8.右图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A.图中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B.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B的含量会增加C.D代表的激素只能降低血糖浓度D.C激素分泌增加时,B激素分泌增加而A激素分泌减少9.取健康人的血液若干毫升,加入抗凝剂后静置,再取上清液于试管中并加入适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内试管液体中的葡萄糖含量()A.逐渐减少 B.基本不变 C.不断增加 D.先增后减10.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的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

与这种免疫力的产生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B. 中心体C. 溶酶体D. 核糖体11.右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2天开始B.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14天开始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7种D.浆细胞都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12.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13.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效果相同的一组是()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扦插生根14.下列关于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本质相同B.均由专门腺体产生C.均能影响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D.含量少,作用大15.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16.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A.试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B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C.试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D.不同植物的枝条可能要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17.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18.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1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C.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弱到强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9题图)(20题图)20.上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虫和草C.兔和鼠 D.衣藻和甲藻21.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22.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垂直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影响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的原因主要是光照2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24.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不同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段开始时甲植物种群数量为零,所以此演替为初生演替B. 2阶段的优势植物种群最可能是灌木,3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 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25.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 → b → c,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大肠杆菌可以参与丁过程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值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26.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2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28.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28题图) (29题图)29.上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30.分析下图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B.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C.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B所处的营养级3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32.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 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33.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也引起了其它椿象的逃跑。

此现象是因为在椿象之间传递了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语言信息34.下列措施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是()A.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正常的性别比例C.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增加纤维长度D.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相同的频率诱惑蜜蜂采蜜传粉35.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3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A.人工栽培和养殖B.就地保护C.易地保护 D.实施大型的生态工程37.下列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间接使用价值的是()A.药用价值 B.提供工业原料C.作为基因库 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8.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39.右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 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