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荔枝》教案

《荔枝》教案

《荔枝》教案
这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情节很简单。

我在母亲快70岁的时候,第一次给母亲买回了她从未尝过的荔枝,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母亲喜欢吃荔枝,但她总把大个的给我吃。

母亲去世前,我买了许多新鲜上好的荔枝,本以为她能在去世前吃到她喜爱的荔枝,可后来才知道,她把荔枝全让给她心爱的小孙子吃了,自己没舍得吃一颗。

本课的重点是表现母亲对儿孙的爱。

为此,课文着重讲了下列几件事。

第一件,儿子一回到家,母亲便端出一盘沙果。

这沙果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母亲却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以致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难怪我感叹: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

可见,在经济
不宽裕的情况下,为了让儿子能经常吃到水果,母亲付出了多大的辛苦。

第二件,当客人来家,面对两盘形成鲜明对比的水果,儿子不知所措时,母亲是那样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儿子的尴尬,维护了儿子的自尊心。

要知道,那盘珍贵的荔枝是儿子特意给母亲买的,而那盘沙果又浸透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意。

显然,母亲理解儿子的难处,所以做了那样看起来不经意但实际上是有意给儿子解围的选择。

第三件,母亲喜爱荔枝,也很喜欢吃荔枝,但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儿子吃。

第四件,在母亲临终前,我精心买了好多新鲜上好的荔枝,希望母亲在临终前吃到她喜爱的荔枝。

然而,后来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小孙子吃了。

二、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荔、棠、疤3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筋脉、剥开、妥帖、慰藉、报偿、遗憾、弥补、馋嘴、一辈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三、教学建议
1.怎样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呢?一是让学生反复读几遍课文,找出写母亲的几件事,说说每件事各说明了什么,使学生初步感受母亲的爱。

二是引导学生从几件事中找出描写特别细致的地方,讨论讨论,使学生从这些细致的描述中体会母亲爱儿孙的感情。

如,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从这些
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把大的让给儿子。

三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母亲思想感情的体会。

2.本课的结尾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感情,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

可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深入体会。

思考练习第三题的意图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补充作者没有说出的话,想象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学生作出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只要基本表达出了思念母亲之情,就应予以肯定。

下面的补充仅供教师参考。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三年来,每当荔枝上市,望着它那红红的皮,想到它那白白的肉,我的脑际就浮现出了母亲手心托着荔枝,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的场面,心中感受到了一种无可言说的痛苦,眼里流下了无限思念的泪水。

3. 思考练习第一题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和第四题,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教材之所以不做具体规定,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所背的部分和摘抄的词句,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