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情景式默写训练

高三语文情景式默写训练

8(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用了类似的手法。 •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 • 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 • 喧闹的场景。 •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 • 对比的手法谴责了秦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 • 惜的做法。
18.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
句子是:“____,_____”。 • (2)《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 •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
•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神地勾画出了 • 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的豪壮场景。 •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 • 得“_________________”,收兵后,呈现在眼中的则是“ • 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 • 照耀下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美丽的月影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羁旅之苦和孤独之情。 •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两句以对比手法说明学与
思的关系。
14.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刘后主扩大听闻,发扬先帝
美德,振奋士气,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避 免堵塞言路。 •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 意思与《论语》中“思而不学则殆”句相近。 • (3)在《琵琶行》中,琵琶女一出场,“_______,_________” 简单的几个准备动作,就己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
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
19.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获花秋瑟瑟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____, _______”,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 •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 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 (3)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 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在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 道理。
• (2)在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 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两句展现出一幅老
幼生活安宁、人人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两句从时空交织的角度表
•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选择帐内人物的居住、 睡眠等日常生活场景来表现塞外雪中奇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情景式默写 训练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宋荣子毫不在乎世人态度,已经达到了宠辱 • 不惊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次写“月”,送别友人________________”, • 别情;欣赏音乐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烘托琵琶女的演奏 • 效果。 • (3)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规定“受上赏”的条件是_______”, • 而“受中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杜甫《登高》中以“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 • 势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被前人誉为“古今独 • 步”“句中化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5.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赤壁》诗中慨叹诗人生不逢时,有才不得施展的诗句是
“_____,_____。” • (2)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 • 明作者因为不被接纳,遭受指责,决心退隐并秉持原先的志向。 •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两句,正好与唐太 • 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20.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诗经·氓)中以桑叶落下暗示女子年长色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晏殊在《浣溪沙》中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对暮色中春花 飘零的感叹;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他在花间徘徊、心绪难宁的 情形。
无比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自己所在地有点偏,长年没法
欣赏到音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庄子《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即使如此,
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奋飞时依然“有所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然要靠大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 释。
1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1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青碧、清澈
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阐明了“志”对于我们一般人的重要性。 • (2)王湾《次北固山下》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景,触发了诗人思家之情。 • (3)三毛说:“苦难对我们,成了一种功课,一种教育”,究其原 • 因可以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12.(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诗经·氓》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男主 • 人公迎娶女主人公后变得粗暴无礼。 •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孤 • 独和漂泊之苦,也暗含与苦难命运的抗争。 • (3)李贺在《雁门大守行》中表现将士们视死如归、报效朝廷的豪迈 • 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表达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与短暂的语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6.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17.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学习是人的生活常态,向别人学习是一条重要途径,孔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人有优点学 • 之,人有不足作为反面教材对照自己改过自新。 • (2)古往今来严明赏罚,一视同仁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的执 • 政执法境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如是表达:“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