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研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和形式。
在我区既有城镇学校,也有农村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水平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不但影响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利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因此,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研的有效性,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研机构的重要职责。
一、农村学校教研现状的“三化”
1.参与活动的边缘化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区县级教研活动不管是教研主题,还是活动开展点,经常都是以城镇学校为主。
很多时候,农村学校的教师往往只是被动的旁观者,比如在教研活动的互动环节,常常是城镇学校的教师占有话语权,农村教师多数是只看不说、只听不想、只学不问,他们成了活动中被忽略的群体,没有真正通过教研活动使自己的专业得到提升。
2.校本教研的随意化
大部分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少,兼课教师较多,精力投入分散,教研力量薄弱,而学校对校本教研的开展又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例如,有的活动开展墨守陈规,形式多年不变;有的没有抓住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内容随意;有的即使找准了问题,也只是浅层面的展开,不能进行提升性的分析与研究,
校本教研有名无实。
3.教学转变的滞后化
由于农村学校相对城镇学校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理念、管理与条件等方面有所不足,加之农村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教材理解不到位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灵活、开放,课时划分又不明晰,需要教师进行研读与创造。
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是一人带一个年级,在对教材的理解上,没有同伴互助,只能是单枪匹马,各自为阵。
自己怎样想就怎样去做,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2)课堂效率低
由于多数农村学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师的工作量又大,即使有些教师有好的教学思想和设计,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堂教学可谓辛苦且低效。
二、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研合力
1.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推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举措。
针对以前教研过多关注城镇学校,开展的听、评课活动带给农村教师共享的经验不多,与他们的真实需要
存在一些脱节等现象,我们对教研开展的形式、主题进行了改进,加强了针对农村学校的区域性教研。
组织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结合农村学校课堂的一些共性,对农村教师作了如《怎样训练学生说数学》《有效利用资源库》及《如何选择数学习题》等讲座。
通过生动、详实的讲解,给农村教师具体的指导。
组织城镇优秀教师将区级教研中的好课例带到农村学校课堂中,面对不同的学生,上出同样的精彩。
让农村教师改变传统的“偏见”:课堂教学观摩距离农村教学太遥远,农村孩子比不上城市孩子,从而引起他们主动思考,迫切地去寻求改变,提高教研的实效。
将学科中心组成员和农村学校结对,定期开展集体备课。
为农村教师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教材钻研模式,以教材的重点(难点)片段课例设计为着力点,研讨课例的教材编排、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研讨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农村教师的自主参与。
2.搭建农村教师主动参与、自我展示的平台
对于农村教师,我们要积极为他们创设参与机会、搭建展示平台,提升教学能力。
重点抓住两个层面的教研培训:
(1)对农村新教师,我们坚持汇报研讨活动。
要求新教师按校(片区)集体备课,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带动片区的教学研讨和交流。
听课的新教师参与评课,选取有深度、有思想、有个性的评
课文章,进行汇报、交流。
通过这样的活动,给每一位农村新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活动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为新教师树立了真实的榜样,引起自我反思,构建了成长的最近发展区。
(2)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合理开发、使用。
针对以往骨干教师重选拔、轻发挥的状况,教研室在每学期都会给农村骨干教师分配教研任务,驱动他们去学习、去改变,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
其间组织了骨干教师间的同课异构活动,新教师走进骨干教师课堂,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集体视导等。
对于特别优秀的农村骨干教师,就吸纳到学科中心组,从学校内部给予助推力,各所农村学校的教研力量都有所增强。
3.强化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
为了改变农村学校校本教研随意、低效的状况,我们启动了全区小学校本教研的集体视导。
组织分管教学的教导主任,定期到基层学校观摩校本教研活动。
有了这样的监督措施,部分农村学校也有了改变的意识,他们走出去学习、借鉴了示范校的好做法,回到学校之后,开始根据本校教研实际,思考并开展了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
如:有的学校开展了教学设计基本功训练;有的学校开展了如何利用农村资源教学的小课题研究;有的学校以城乡统筹为抓手,和对应的城镇小学开展手拉手联合教学研究、指导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目前,农村学校的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已有序展开。
我们相信,
只要对他们继续深入地关注,就会有多彩的课堂,就能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