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判断题
判断题:
(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可以完全实现。
()
(2)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3)一种物品或服务的净边际效益是正数,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上,会获得追加的效益。
()
(4)效率是评判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的唯一标准。
()
(5)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调节分配职能、替代市场职能、稳定经济职能。
()
(5)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调节分配职能、替代市场职能、稳定经济职能。
()
(6)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无论是产品的买者,还是卖者,都会在其决策中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交易会给其他人带来益处。
()(7)所有的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影响都可称作外部效应。
()
(8)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私人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会同社会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发生偏离。
()
(9)在存在负的外部效益的情况下,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
(10)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正的外部效应时,市场机制下的产量水平总是缺乏效率的。
()
(11)人们可以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
(12)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应当由公共财政来提供。
()
1 / 9
(13)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可以将其购买量调整到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价格恰好等于其边际效益的水平。
()
(14)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最佳产量,应当使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总和恰好等于该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15)投票者须承担的税收份额的大小,是由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成本决定的。
()
(16)一个人承担的税收份额恰好与政府为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带给他的边际效益相等,此时他获得的满足程度最大。
()
(17)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形的,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也有可能出现循环现象。
()
(18)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性,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
(19)投票交易只有在与提案有关的效益和损失不对称——收益大于损失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
(20)投票交易的结果必然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
(21)选票极大化是多党制社会中成功地获得政治权力的先决条件。
()
(22)实证分析表明,官僚们对政府预算极大化的追求,必然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量过剩,而高于其最佳的产量水平。
()
(23)特殊利益集团在获得来自政府支出增加的效益的同时,不必以其他人的境况因此变坏为前提。
()
(24)政府的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性、单方面的转移,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
2 / 9
(25)财政转移性支出不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
(26)购买性支出可分为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两者的区别在于支出项目发生后是否形成资产。
()
(27)所谓特殊利益支出,指的是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如国防支出、警察支出、司法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
(28)xx的预算年度采用跨年制。
()
(29)预算草案最终要由国务院审查批准才具有法律效力。
()(30)财政收支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预算发展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这称作零基预算。
()
(31)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所可能享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
之间存在直接的必然联系。
()
(32)政府通过课征税收的办法取得公共收入,实质是人民将自己所实现的收入的一部分有偿地转移给政府支配。
()
(33)消费税的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
()
(34)课税对象体现着不同税种课税的基本界限,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
(35)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的唯一功能。
()
(36)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不是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的途径而发生的。
()
(37)税收原则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
(38)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理论主要源于凯恩斯主义以及福利经济学的思想。
()
(39)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
()
3 / 9
(40)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是否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了最大的税收收入。
()
(41)单一税制只是在理论上存在,世界各国的税收制度都是复合税制。
()
(42)德国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瓦格纳主张以课税主体的收入来源给税种分类。
()
(43)OECD和IMF税种分类的意义在于为各国之间的税制比较提供了方便。
()
(44)税制结构的设计不必考虑税收原则的要求。
()
(45)税率越高,政府取得的税收越多,因此对政府越有利。
()(46)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通常是中性的。
()
(47)征税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比征税前的价格高。
()(48)征税后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比征税前的高。
()
(49)若税收制度规定的税收折旧率高于实际折旧率,则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性。
()
(50)若税收制度规定的税收折旧率等于实际折旧率,则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表现为中性。
()
(51)将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理论化是在17世纪的英国。
()
(52)一旦税收发生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就是不一致的。
()(53)税收资本化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
()
(54)局部均衡分析就是只对局部市场进行的分析。
()
(55)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即借债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
4 / 9
(56)公债不仅形成当前的社会负担,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
()
(57)公债的偿还方式主要有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到
期一次支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和以新替旧偿还法这五种。
()(58)非银行系统包括社会公众和政府机构作为应债来源的经济影响是“扩张性的”。
()
(59)公债具有调节经济功能,是政府发行公债的基本原因。
()(60)所谓公债负担就是公债的利息支出负担。
()
(61)年度预算平衡可以缓解经济的波动。
()
(62)周期预算平衡论的出发点,是主张政府财政发挥反经济周期的作用,同时也实现预算平衡。
这种平衡是以12个月作为一个预算年度的平衡。
()
(63)勒纳的功能财政论把着眼点放在通过预算收支的安排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上,但并未完全抛弃预算平衡的准则。
()
(64)由税收乘数可知,税收的增加会引起GDP的减少,那么GDP 的减少必定等于最初的税收增加额。
()
(65)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对GDP仍有扩张作用,其扩张的规模就是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量。
()
(66)增加政府支出可刺激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
()(67)自决的财政政策不是自动地发挥作用,而是一种人为的政策调节,它要依靠政府对客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经过深思熟虑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措施。
()
(68)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并非一定是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
()(69)全国性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应当由中央政府负责生产或提供。
()5 / 9
(70)地方性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应当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生产或提供。
()
(71)当今的世界,各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财政收入的划分也就主要体现在税收收入的划分上。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6
×17)(√(18)√(19)×)(20 √(21)√22)(×)(23 √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
)(377 / 9
)√(38 √39()×)(40 √(41)×)(42 √43)(×)(44×)(45×)(46 )√(47×48)(×49)(√50()×)(51 √52)(√53)(×54)(√)(55 √(59))√(57×
)(588 / 9
×59)(×60)(×61)(×62)(×)(63×)(64 √65)(√66)()√(67 √68()×)(69×70)(√(71)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