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口算乘法 3课时
笔算乘法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总计 8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口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能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数学资源、工具和场所。

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教材特点,可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如: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境、买书买本子、围棋棋盘交叉点的问题等进行数学学习
(二)教学实施
1.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

例如,口算内容中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境、笔算内容中妈妈买书的情境……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

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

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

更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课程评价
1、注重对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小组的评价放在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以激发自己的的学习兴趣。

2、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孩子的表现都给与随即评价。

3、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两位数
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般应每分钟做1~2题.
对学生评价时,应重点考察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

4、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出各种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予定性评价。

5、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纸笔测试、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