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论语》十二章教案解析
<
章》教案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 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 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 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 教学课时 课的类型 课前准备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
让学生结合重点字词的解释, 仔细回顾课文, 落实自己的缺漏, 并思考一个问题:这六章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 是讲学习态度?在方法上课文强调的是什么?学习态度上课文又 强调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习态度强调谦虚, 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 与复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 利用手头的工具书, 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论语》 ,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
文前六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法) 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
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 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 并 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 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 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 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 请大家翻到课文44页。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而:然后 知:领悟 以:凭 语气词,了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点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却 则:就 罔:迷惑无所得 殆:有害
译文: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思考却不 读书就会有害。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
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 《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绍孔子)
《论语》 属语录体散文, 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 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 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 曾赞颂说“半部《论语下“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
六、课堂小结 和学生共同回顾这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了孔子和《论语》的 大概情况,还附带赠送了“四书五经”这个知识点,合作探究学 习了课文的前六章,落实了这六章的字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教过的六章《论语》并尝试默写。
2、预习下节课内容:后六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探究学习课文后六章。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六章,全班齐背和学生分则抽背。
2、重点词句翻译抽查:
学而 时(时:按时)习之,不亦 说(说:通“悦”愉快)乎? 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远方来 吾日三 省(省:反省) 吾身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而:就学:做学问 立:独立做事 不惑:通达事理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规律和命运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规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 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 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 超出规矩。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贤:高尚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陋巷:简陋的住所 堪:忍受
译文:孔子说: 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 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 (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下去。
三、朗读课文
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全班配乐齐读一遍。 (由于这篇课文的朗读在早 读和晚读课时已经指导过学生怎么读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时间 在朗读环节上了。 )
老师仔细听学生的朗读, 看有没有读错字, 或者是加字漏字的, 并及时给与改正。(由于在早晚读课的朗读指导中对字词的读音有 明确的,一般学生是不会读错字的,但在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上仍 需注意的:不亦说(yue)乎、人不知而不愠(yn)、吾日三省(xing) 吾身、为(wei)人谋而不忠乎、传(Chuan)不习乎、学而不思 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在学生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 下,有没有读错。)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结合课时练和课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课文 意思,并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就此引导学生先 来看关于着重于讲学习的这六则。
五、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
1.子曰:“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孔子而:进而, 然后
代词,它 亦:也说:
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知:了解 而:但是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
我 日:每天 三:多次 为:替 谋:谋划 忠: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译文: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