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维度述评

国外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维度述评

国外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维度述评一、引言80年代以来,在对可持续旅游实现方式的研究不断深化的同时,国外对旅游有关行动可能引发的伦理和责任感的研究亦不断增加,探讨如何通过改变旅游行为主体的行为以更加有效地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涉及的研究可归结为是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

对“负责任旅游”这个论题的探究由旅游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引起。

以大规模的客流为特征的“大众旅游”,在给游客带来更多享受和给目的地带来可观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环境和社会文化问题,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关旅游业发展的利与弊、功与过的问题便不断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2002年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了第一次负责任旅游国际会议,来自非洲、北美、南美、欧洲和亚洲的20个国家的出入境旅游经营商、旅游界企业家、国家公园、省级保护局、各级政府、旅游教授、旅游官员、非政府组织、饭店集团和其他旅游相关利益者,讨论了在旅游目的地开展负责任旅游的问题,签署了《在旅游目的地进行负责任旅游的开普敦宣言》,宣言指出:负责任旅游是一种“为人们创造更好生活之地与更好的旅游之地”的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途径,开普敦宣言的签署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和实践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对“负责任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国外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形成了以“伦理责任”为核心,逐步形成了以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各学科理论为基础的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

研究者主要分为三类,即生态研究者、经济研究者和社会研究者,他们的研究主要分为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形成对“负责任旅游”研究的“经济性”、“生态性”和“社会性”三条主线。

二、基于生态角度的负责任旅游研究基于生态角度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是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探讨发展旅游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责任行为。

这条主线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社会生态理论和生态伦理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Hetzer、Krippendorf和Wheeler。

(一)在生态学基础上提出的负责任旅游原则1965年,Hetzer在分析旅游活动对自然和社会资源的不当利用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时,从生态学理念出发,提出了发展旅游应该对自然环境和目的地负责任的四个原则,即“环境影响最小化、尊重东道国文化最大化、东道国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旅游者满意度最大化”①,用于指导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环境和社区负责任的旅游开发。

负责任旅游原则的提出,反映出处于那个时期的人们开始警觉旅游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间相互影响的负面性,如果不能处理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客之间和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将导致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效应下降。

同时也说明人们理性地认识到了旅游影响的正反两面性,认识到了发展旅游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要与其他要素相协调的重要性。

负责任旅游原则是基于社会生态理论提出的。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人口暴涨问题,导致各类社会生态问题相继出现,继而使生态学从原先以各类生物生态系统为中心的自然生态研究逐步向以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社会生态研究方向转变,并将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研究。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指出:“构成自然—社会复合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如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及其社会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等,必须协调(协作)同步地向前发展,从而避免自然—社会复合系统尤其是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发展的不均衡。

”②Hetzer提出的负责任旅游原则将游客、当地居民、环境和经济等旅游构成要素视为具有相互关联的整体,从而提出旅游的良性发展需要考虑这几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因此,他所提出的原则也可以看成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同时将生态学与伦理学结合,以环境责任作为理性地处理发展旅游与环境关系的行为约束。

Hetzer所提出的负责任旅游原则包括保护性和责任性两个基本特征,保护性强调发展旅游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而责任性则强调发展旅游业不仅要对游客负责,还要对旅游目的地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社会发展负责。

该原则对于指导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而也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原则。

然而,该原则提出之时,旅游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不是十分普遍和尖锐,旅游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更不明显和严重,因此在当时的旅游开发和管理实践中,这4条原则并非都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应用的范围多集中于以自然区域为主的生态旅游开发中。

(二)在环境伦理基础上产生的负责任旅游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后,阐述旅游如何从大众旅游向更加负责任的模式发展的文献逐渐增多③,出现了各种被视为对环境负责任的替代性旅游产品,例如,生态旅游、绿色旅游、软性旅游等,其中,“可持续旅游”或者“负责任旅游”在旅游开发的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也有所增加。

旅游研究者对这些类型的产品特征展开研究,其共同特征是将环境保护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

Krippendorf首次提出了负责任旅游的概念,他撰写的《度假者:了解休闲与旅行的影响》④一书,阐述了人们在旅游中和在家中的不同行为,针对大众旅游的弊端,提出了代表旅游发展方向的新旅游方式,包括伦理旅游、负责任旅游、特种旅游、真实旅游和可替代性旅游等,旨在倡导不会引起对环境和社会无法容忍的破坏的新型旅游方式。

Krippendorf的观点基于倡导对环境负责的环境伦理理论,在他的观点的影响下,新出现的旅游方式都纷纷将“责任”作为其主要的原则,并在其旅游行为中重视对环境伦理的追求。

例如,Dinah Payne,Frédéric. Dimanche针对在旅游开发规划中很少考虑当地环境或社区需要以及很少考虑特色等问题,指出应将伦理地对待环境和社区纳入规划和决策的过程⑤。

(三)从环境出发对负责任旅游实践方式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研究负责任旅游的学者开始关注实现负责任旅游的不同旅游方式。

Wheeler认为,旅游作为一种全球现象,其合理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旅游的数量规模,只有解决了这个量的问题,才能找到使旅游走出误区的答案⑥。

他对大量游客到第三世界国家旅游而引起的拥挤、污染、噪音、垃圾、环境退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国家缺乏综合性管理政策来处理伴随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导致的结果是旅游发展的收益和成本相互抵消。

基于这一研究结果,Wheeler对一些替代大众旅游的方式是否能够真正解决生态问题发出了质疑。

Wheeler认为,负责任旅游是综括性的,是一系列关爱与以人为本式旅游的总称。

他认为,负责任旅游的前身包括可替代性旅游、适宜性旅游、可持续旅游、软性旅游和绿色旅游等,负责任旅游从本质上偏爱旅行者胜于旅游者,散客旅游比团体旅游更好,采取独立的特种旅游商的组织方式要比大型旅游公司的更好,当地人的民宿胜于跨国公司型饭店,总之是偏爱“小”胜于“大”。

因此,Wheeler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旅游规模和组织方式的价值判断,主张以规模小而独特的旅游组织及其运营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McLaren是负责任旅游运动中的国际领先人物,著有《反思旅游和生态旅行》一书,认为被视为世界上最大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尽管具有巨大的好处,但也往往会导致目的地社区和环境明显的令人痛苦的后果⑦。

她的著作所想起的作用不是停止旅行活动,而是想通过向人们提供深度的和富有说服力的信息以引起人们对旅游业进行反思,从而尽量使旅游发展能对当地人及其生存所依赖的环境有益。

Weiler和Davis两位学者对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的导游做了探索性调查,通过研究导游在环境责任方面应该起的作用和发挥这种作用所需要的条件(知识、技巧和态度)与其实际的能力进行对比,分析了在旅游团为游客提供高质量体验的同时又能够避免引起无法容忍的生态和社会破坏的情况下,导游所起的特殊作用,讨论了“应该”和实际起作用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导游行业进行普通和特殊培训提供了依据⑧。

Sofield和L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西方对“自然”的不同认识所引致的保护职责差异方面⑨。

总之,从生态角度所提倡的负责任旅游,共同点是强调发展旅游的同时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主张通过改变旅游方式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但是在所使用的方式上存在分歧,一是对发展旅游的合理规模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小规模的旅游发展方式是负责任的旅游,而另一些学者认为,规模问题不重要,负责任的旅游可以通过规划和决策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主张从行为角度控制破坏环境的行为,通过对文化背景有差异的旅游行为主体的伦理旅游行为进行引导,包括用传播手段发布信息和提供能力等手段,促进负责任旅游行为的产生。

三、基于经济角度的负责任旅游研究从经济角度研究负责任旅游者的关注点,是发展旅游必须重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落后地区之间发展旅游经济的公平性,该角度的研究以伦理经济理论为依据,主要表现为扶贫旅游和公平贸易旅游研究,目的是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旅游经济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以Harold Goodwin与旅游关注组织⑩的研究为代表。

(一)建立在发展理论基础上的负责任旅游的观点Harold Goodwin是国际负责任旅游中心(11)的负责人,他在提高人们对负责任旅游的认识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为数不多的几位提出负责任旅游定义的学者之一。

Harold Goodwin把负责任旅游定义为:负责任旅游意味着旅游业和旅游者要考虑自身行为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努力采取使负面影响最小化的旅游行为方式。

旅游业要积极引导旅游者接受对旅游影响负责任的观念,并且自身要为减少负面影响和使当地居民及其环境获得最大的受益而努力(12)。

他主要以大型海外旅游经营商的行为为研究对象,认为大型旅游经营商应该制定自身的行为规范,同时也要制定出境游客的行为规范,强调海外经营商和游客要对旅游接待地的经济利益作贡献。

Goodwin关于负责任旅游概念的理论基础是20世纪80和90年代的发展理论。

这个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强调公平、机会均等和公众参与,在90年代初“持续发展”的观念提出后,发展理论不但强调人的发展,同时还强调环境保护。

Goodwin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负责任旅游的文章,曾发表文章分析负责任旅游的市场行为,主张将负责任旅游纳入市场营销等管理方法中,认为在海外投资中应追求伦理目标。

Goodwin还是扶贫旅游的支持者,扶贫旅游试图改善当地社区的状况,鼓励在贫困地区投资以提高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增加接待旅游者的机会。

他希望扶贫旅游能改善当地社区人民的生活质量,认为“国际机构应该协助开发适合特定旅游目的地的扶贫旅游项目,将其融入当地经济并成为当地经济中完整的组成部分,为消除当地贫困作贡献”。

Goodwin在这里将扶贫旅游视为一种工具,用于实现一种多样化的、平衡的经济结构,以满足当地居民对福利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