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复习(整理)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复习(整理)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复习
一、近代以来的重要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
(1)洋务运动;
1、中国
2、世界(2)日本明治维新;
(2)戊戌变法;
(3)美国罗斯福新政
二、专题知识梳理
(一)、按时间划分
(1);(2);
1、19世纪中后期
(3);(4);
2、20世纪二三十年:;
(二)按其改革的性质来划分:
1、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有:;
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1);(2);
(3);(4);
三、按其改革的结果来划分
(一)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取得成功的:1、;2、;
(二)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并取得成效的:;
(三)三、未能取得成功的改革:;;
四、按影响划分
1、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①②③
④⑤
2、没有改变本国制度的成功改革:
五、比较
(一)、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
项目洋务运动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

相同点时间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背景都是封建国家为挽救统治,走向近代化的改革目的都是要摆脱危机的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都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
不同点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只学西方技术不触
动封建制度
改造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结果失败,没有使中国富
强起来
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立足国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善于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文化等。

(二)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相同点时间时间: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背景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影响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改革后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侵略道路
不同点目的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内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与社会
生活等多方面
核心内容是废除农奴制
学法指导:比较不同的改革可从时间、背景、目的、方式、性质、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

认识(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五、巩固练习:
1、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日本、中国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

1)日本、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分别是什么?
(2)两国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3)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本国的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4)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中考演练:活学活用】
1、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相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2、某校九年级学生李强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将它与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有以下相同点。

其中正确的是()
A.改革前两国同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改革实现了农奴的“解放”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明治天皇和光绪皇帝在位时期进行改革的内容都涉及()
A.大力提倡和发展文化教育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废除封建制度
4 某班举行辩论会,双方辩手主要观点如下:
正方: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应充分肯定。

反方: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销毁了大量农产品,造成严重浪费,不值得肯定。

据此,请判断此次辩论会的主题是()
A.一战后国际新秩序B.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加强
C.罗斯福新政的影响D.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5、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推动近代日本迅速崛起的重要改革是( )A.大化改新B.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D.倒幕运动
7、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

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序上得到解决。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分)
材料二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

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三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3)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3分)
(4)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1分)
8、(2014·山东荷泽·23)(10分)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

……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

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

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1)据材料一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的主要原因。

(4分)
材料二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右图)统治时期,l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2)材料二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分)
材料三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3)“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新政”有何突出特点?(2分)
(4)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2分)
10.(2014·河南省·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

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

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工商业税收入其它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9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2分)
(2)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3分)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