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题的命制角度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 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 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 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1.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水库蓄水之后,客观上会改变临水岸坡的水 土条件,在局部库岸地段产生失稳现象,这 是所有水库在蓄水初期都会遇到的情况。
建筑风格与地理环境 高寒气候区的建筑--防寒保温。 厚墙、南窗、密闭、房顶人字形 湿热气候区的建筑--通风防雨。 屋檐出挑、有走廊-通风降温、防雨 热带雨林区的民居可谓“有顶无窗”,房子 没有墙,只挂长苇席,席子放下可挡风雨, 收起则凉风可入室降温。西双版纳的竹楼分 上下两层,上层风大凉爽用于居住。 炎热气候区的建筑--隔热降温。 厚墙、小窗、平顶
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 食物熟的程度不及正常气压下的透熟,这也就 是藏族等民族多喜欢焙炒青棵碾为粉末做糍 粑吃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东北气候寒冷,其冷冻食品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 且持续使用时间长,成为该区域饮食文化的一大特 色。如冻肉、冻鱼、冻干粮(饺子、豆包、馒头、 年糕、饭团等)、冻水果、冻豆腐等等。此外,由于 这里无霜期短,地产时鲜蔬菜品种和数量都不及关 内,因而在旺产季节大量晾干菜以备冬春两季食用 是各民族共同的习惯。同时每家都有数个大小不等 的咸菜坛,腌制各种家蔬野菜。最具特色的,便是用 白菜等腌制的酸菜,其也成为东北人民冬半年的当 家菜。四川人的火锅情结有目共睹。多山、多水及 四川盆地潮湿阴晦的气候,使川江上的船工和纤夫 为了祛寒驱湿、也为了方便和节俭,在很早以前就 发明了火锅的烹调方法并一直延续至今,且广为流 传。
相关性
相关性良好未必有因果联系
你不开唱,便是晴天
2012年8月8日,上海台风不久。网上传出新段子,称萧 在上海开演唱会时,上海遭遇了50年来最大台风“海葵” 袭击,不过,雨神连忙发微博辟谣,“8月8日只是上海 演唱会开票日”。 2012年10月13日,南京,雨。萧敬腾在南京热力开唱, 向来逢唱必雨的萧敬腾不负“雨神”称号,为一个月没下 雨的南京送来甘霖。 2012年11月23日,萧敬腾在伦敦开唱。此前几日,英国 多个地区已遭遇暴雨洪水侵袭,导致数千人家停电。萧敬 腾伦敦演唱会发布会上,有人问到关于当天伦敦的天气, 萧敬腾感到“抱歉”。
山西黄土高原因含钙过多,使居民嗜酸,其有利于消 除体内的钙沉积,可以克服各种结石病。贵州省许 多民族喜欢酸食,这与长江中下游每年的梅雨以及 贵州山地气候所造成的“天无三日晴”也有关系 。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 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 “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 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 “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 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 说明家底子厚。
自然植被是环境的选择,也作用于环境 地球上某一区域的自然植被是适应环境的产 物。 根深叶茂的植物对于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区 域小气候有一定作用。根劈作用加速对岩石 的破坏。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 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研究小组选择受人 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 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 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三峡库区滑坡,有三大诱发因素。第一是降雨, 其次是人类活动,第三是水位的波动升降。
2.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 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3.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 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灾难片大师罗兰·艾莫里奇最新执导的史诗巨片 《2012》,于2009年11月13日零时全球同步首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影片特效太过逼真,为了防止 影迷信以为真,美国宇航局特别发表了一份声明, 阐明了2012年12月21日绝非“世界末日”,并呼吁 观众切勿因沉迷科幻电影而杞人忧天。但据科学家 预测2012年前后正是太阳活动24周峰年,太阳活动 可能异常猛烈。 1.下列自然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A 南极大陆在7月出现极夜现象 B.天空中斗转星移 C.全球降水异常 D.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含义 成因 厄尔尼诺 发生时间 影响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气相互作用出 现异常的典型代表。 1.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区域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 2.关于图中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 B.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拉尼娜年份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 D.厄尔尼诺年份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份相反
1.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太阳最近出 现新的黑子活动,它可能预示着人们期待已 久的下一轮太阳活动周期从2012年开始。太 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此可推断再下 一轮太阳活动将始于 A.2020年 B. 2023年 C. 2026年 D. 2029年
2.生物圈的结构特性具有亲岩性、亲水性、亲气性、亲 光性和温控性。下图表示生物净初级生产率与年降水量的 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山北坡的生物量大于天山南坡的生物量 B.农用地的生物量大于森林地区的生物量 C.自沿海到内陆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 D.自赤道到两极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
奇在何处,因何而异
饮食习俗与地理环境 南甜北咸 南方气候温热,生长季长,蔬菜供应丰富, 平均吃菜量高于北方,食物中的盐分足以满 足人体需要,因而淡些。南方气候炎热时间 长,人体皮肤多外露,蒸发量大,为补充身 体的水分代谢作用,需在食物中加糖(与病人 打葡萄糖水类似 )。
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作物类别从而影响食物特 色人们择食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 地取材。越是历史早期就越是如此 。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属温带、暖温带气候,降 水较少,大多为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粮食作 物为小麦、谷子、高梁等旱作物,因此风味食 品以面制品为主。馒头、包子、花卷、饺子、 烙饼锅贴、都离不开面粉
北极涛动(AO)是指北半球热带以外地区海平面气压数理分析的一 种大气运动分析模型。在这种分析模型中,AO为正异常时中纬度气 压上升而极地气压下降,AO为负异常时,大气环流形式相反。一般 地,AO异常会持续整个冬春季节。图为R地区地形示意图及气温降 水相关资料。
பைடு நூலகம்
(1)判断R地在2011年11月—2012年3月期间AO的异 常情况。说出气温和降水与多年平均值相比的变化特点, 根据AO异常情况并联系地形和大气运动分析其原因。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R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综合分析R地今年春季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并选 择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 候,降水丰沛,水网密布,水稻广泛种植,因此风 味食品大都用米制成。如米粉、糕团、粽子、 汤圆等都是米制品,粥和饭的品种繁多。
东部:海边以海鲜菜著称;江湖以河鲜菜著 称。 干旱区的牛羊肉少膻味、瓜果菜质量佳。
一年之中具湿冷气候的川、贵、湘嗜辣,其有祛寒 除风湿的作用。但它们之间还有一定区别,川、贵 重干香辣(用干辣椒),而湘善清香辣(用新鲜青椒)。 “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 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野山椒 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 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 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 烫”要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 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 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 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
图3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 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1.奇风异俗:常形容非同寻常的风土人情
(1)负异常;变化特点:该段时间降水多于多年 平均值,气温低于多年平均气温。原因:北极地区 气压升高,中纬度地区气压降低,极地冷空气南下 形成冷锋使该地区降温,冷锋遇到地形的抬升形成 降水(雪)。 (2)R 地位于开阔的河谷地区,地形平坦;有河 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夏季气温较高;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砂质土壤。 (3)问题:春季气温低,使播种期推后;降水 (雪)偏多,在春季融化后容易形成洪涝灾害。低 温解决措施:覆盖地膜,选择耐低温类作物、短生 长期作物。洪涝解决措施:加固堤坝,加强监测和 预警等。
受地面冷高压影响,风力较小,大气稳定度 高,市区上空再次被罩上一层“锅盖”,导 致污染物难以扩散,加之部分地区已经开始 冬季取暖,加大了污染排放,因此出现烟雾 天气。
今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 天气,可谓恰当之极.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 份,许多城市的气温高达40°C以上,“酷热成 灾”;而北方地区却是雨水不断,东北地区更是暴 雨频繁,造成河水暴涨,“水漫金山”,给人民生 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专家认为,多种原因造成了 “水深火热”天气,其中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 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 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造成今年夏 天北方大水南方酷热的自然原因之一。试从积雪冰 川的多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联系角度,分 析其中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