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 ppt课件
三、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 1、是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2、有其独特的视觉样式和审美效果 启示:我们的教育是在珍惜和保护儿童的艺术天性 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推进和促进儿童美术能力 的发展。
四、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类型
▐ 绘画活动 ▐ 手工活动 ▐ 美术欣赏活动
五、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1、涂鸦期(1.5岁—3.5岁)
三、活动性原则——在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艺术素养 ▐ 依据:美术教育的要求 ▐ 具体要求: 1、为全体幼儿提供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 2、让美术教育和其他领域互相渗透
四、愉悦性原则——充满快乐的过程 ▐ 依据:心理学要求 ▐ 具体要求: 1、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帮助幼儿获得成就感 2、采用生动形象的游戏化语言
这些本能反应为以后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做心理准备
1、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约2-7岁) (1)关注作品内容多于形式 欣赏作品时,首先感知的是作品的内容;但对作品 内容的把握是浅表的。
(2)初步关注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 对线条、形状的感知;对色彩的感受;对空间构图
的感知;对情感表现性的感知。
蒙特芳丹的回忆 柯罗
启示: 1、多手段激发创作热情 2、提供机会加深对生活、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扩大创作与表现的的范围
和主题 3、提供多种绘画工具材料让幼儿选择
4、幼儿绘画中独特的表现形式
夸张
透明画
独
拟
特
的
人
空 间
表
现
(二)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
1、玩耍阶段(2-4岁) 启示: (1)态度上鼓励; (2)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材料和工具 (3)教给幼儿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
同伴作品 (7)周围环境、自然景观的美等
(二)各年龄班美术欣赏活动内容的选择
小中班:渗透式的,即使有专题欣赏活动 也 要简短 。
大班:专题欣赏,用多种方式、材料来表达感受
作业
分析这幅儿童画的作者的年龄阶段及美术发展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 原则、方法与组织实施
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
一、审美性原则——对美的发现和感受 ▐ 依据:美术教育的本质特点、美术的社会功能 ▐ 具体要求: 1、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和提升幼儿的审美需要; 2、引导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感知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
(3)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偏爱和评价标准 偏爱:再现性作品和能够识别出作品中所描绘对象 的非再现的作品; 判断标准: 1、作品画得像不像; 2、作品绘画技巧; 3、色彩、形状、整体的形式 特征(形象简练、色彩丰富); 4、幼儿对作品题材的熟悉度。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与选择
一、绘画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内容选择 (一)绘画教育活动的内容 1、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2、绘画的各种形式语言:线条、形状、色彩、构图 等美术要素。 3、不同类型的绘画题材:来自幼儿生活和想象中的 物、事、人。
(四)“欣赏与评议”环节 作用: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新作品欣赏、评议过程 实施要点: 1、作品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2、采用幼儿自述、教师引导、同伴欣赏等相结合方法 3、评价活动要关注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也要关注幼儿行为习惯、意志品质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各年龄班绘画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 小班: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事情,鼓 励用简单线条或线条与图形组合的方法来表现。 中班:幼儿观察过的、认识过的事物都可以选择。 还可针对性选择运用图形组合、图案花纹等让幼儿 练习。 大班:可以选择比较复杂的建筑物、动植物、生活 场景和情节等作为创作内容。还可以安排写生活动。
不急于下结论 3、教师根据幼儿讨论情况小结,不强求标准答案, 多元、开发的观点概括。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形象、直观、具体、真实 (一)观察法: 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的观察 注意点: 1、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 2、教师要恰当选择观察对象 3、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先大体印象后局部特征, 从整体去观察物象、有层次地观察等
。如:《哈里昆的狂欢》 除了欣赏作品内容外, 还可欣赏色彩、线条、 构图等形式审美要素。
二、创造性原则——艺术创造的主动性 ▐ 依据:创新是美术的生命力、儿童天生有创造潜能 ▐ 具体要求: 1、创设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意识的环境 2、丰富幼儿的经验:亲身感受大千世界、参与环境
布置、外出活动中积累审美经验
罗列形象,无刻意安排
启示: 1、保证幼儿适当的绘画工具 2、保护兴趣、鼓励作画、口头赞赏 3、丰富幼儿生活和视觉经验
3、图式阶段(5岁--7岁) (1)造型特点:流畅线条、细节表现 (2)色彩特点:色彩丰富、色调和谐、涂色均匀 ( 3 ) 构图特点:注意比例、位置关系,出现”透明
画“、”基底线“ 我的幼儿园
米莱《缠线》 师幼演唱《鞋匠舞》边表演 绕毛线,感受劳动快乐……
五、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师引导,幼儿发现、探索 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一)尝试法: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二)探究法 注意点:教师要有开发的教育观念;探究讨论;设置情 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启示: 1、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目标 以及幼儿发展水平的把握; 2、“教无定法”,教师根据情况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 学方法。
未 控 制 涂 鸦
有控制涂鸦
圆形涂鸦
命题涂鸦 (涂鸦过程伴随故事)
爸爸和妈妈
启示: 1、重视涂鸦,不加以制止,创造条件; 2、发挥适当作用——鼓励、倾听、尊重
2、象征阶段(3.5岁—5岁) (1)造型特点: 典型代表“蝌蚪人” (2)色彩特点: 能辨认红黄蓝绿主要色相; 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涂色杂乱; (3)构图特点:
(三)再次整体感受,较深入地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 涉及作品背景、蕴义、创作者情感、象征符号等; 可通过给作品命名方式反映整体感受 实施要点: 1、“部分理解整体,整体理解部分”循环反复过程 2、允许幼儿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唐三彩陶俑
掷铁饼者Biblioteka 城市雕塑(3)建筑艺术:古代雄伟建筑、各地不同风格民居 、
世界著名建筑
长城
福建土楼
巴黎圣母院
(4)工艺美术:艺术性用具、陈设欣赏品、标志、
包装、贺卡、服饰
餐具
壁挂
小商品包装
(5)民间美术作品:民间绘画作品、民间雕塑作品 、
民间工艺品
杨柳青年画
泥人
剪纸
(6)儿童美术作品 如“幼儿园绘画大赛”优秀作品
注意点:
1、选择的作品对比特征要鲜明
2、作品出示时要注意孰先孰后
《
哭
泣
的
《 梦》
女
人
》
(四)联想法 注意点: 注意情感基调的营造:情景的创设、 语言的表达力、音乐的表现力等
如《蛙声十里出山泉》引导幼儿想象: 泉水哪儿留下来?会流到哪里? 小蝌蚪哪来的?青蛙在哪里? 我们听到什么声音?
(五)情境法:创设生动形象学习情境 注意点: 1、情境要新颖、多变,能引发幼儿好奇和兴趣 2、创设情境要与作品基调匹配 3、情境要具有启发性
等方式
四、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对话法为主 (一)音乐匹配法 注意点: 1、配乐尽量和活动中的意境、情感基调相匹配 2、平时善于积累各种风格和表现方式的音乐作品
(二)动作模仿法 拾穗者
模仿后提问:感觉怎样等
注意点: 要模仿那些对理解作品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动作
(三)对比法:同类作品,不同表现手法的对比;同作 品经修饰后与原作对比;同手法不同作品的对比
(二)对话法:教师、幼儿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平等 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
注意点: 1、对话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让幼儿有自己的解释 2、教师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和艺术性 3、对话过程中伴随有教师适时的追问 4、引导幼儿学会发问
(三)讨论法:适合大班 注意点: 1、做好讨论的准备:师幼要有前期知识准备 2、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幼儿讨论:宽松心理环境、
2、纸工 小班:培养兴趣为主,初步学习简单知识和技能; 主要是玩纸、撕纸和粘贴等 中班:折纸基本折法、剪贴、复杂材料的粘贴 大班:熟练使用工具、组合折纸、折剪等
3、自制玩具 中班: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粘贴造型 大班:纸、布、木、石子、沙子、废旧材料等制作 简单玩具,侧重于幼儿独立完成制作过程,并综合 运用各种操作技能和工具材料表现立体玩具
2、直觉表现基本形状阶段(约4-5岁) 启示:
(1)鼓励并引导儿童使用不同材料工具; (2)增加儿童的成就感和活动兴趣。
3、样式化表现阶段(约5-7岁) 启示: (1)鼓励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实现自己的创意; (2)鼓励同伴合作完成大型手工作品。
(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
1、本能直觉阶段(约0-2岁) (1)对颜色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 儿童早期对暖色、明亮的色彩比较喜爱 (2)对形状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 儿童早期对复杂图形比较偏爱
三、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内容选择 (一)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1、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 2、一定的欣赏知识和技能 (1)绘画作品(大师经典作品) 如:梵高的《向日葵》
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
(1)绘画作品(大师经典作品) 如:毕加索《哭泣的女人》
梵高的《向日葵》
(2)雕塑作品:形象生动并有一定想象空间的
二、手工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内容选择 (一)手工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1、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质 2、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3、手工的题材:玩具、节日装饰物、游戏饰品、日 常装饰用品、贺卡
(二)各年龄班手工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选择 1、泥工 小班:认识简单工具材料、良好手工活动习惯;培 养兴趣为主 中班:以单个物象的造型为主,能按意愿大胆塑造 大班:会使用简单工具和辅助材料塑造形象的突出 特点和某些细节,表现主要的情节。
一、 美术操作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感知与体验”环节 作用:帮助幼儿仔细观察丰富表象经验 实施要点: 1、提供给幼儿感知的作品要典型性和多样性 2、提供给幼儿感知的作品要与操作主题相匹配 3、尽可能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进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