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向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2分)A.展览馆里,一只泥塑小猪半蹲在地上,眼珠瞥.( piē )向一侧,嘴角露出狡黠.( jié )的微笑,显得俏皮又灵动。

B.有空.( kòng )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 kōng ) 话大话。

C.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 mí )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摆脱了现实的羁.( jī )绊,回到了童年。

D.大殿廊下,鸣钟击磬.( qìng ),乐声悠扬。

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烟雾缭.( liáo )绕。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A.驾驶机动车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切不可心不在蔫....。

B.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制裁..香港纯属损人害已,终将自食恶果。

C.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应惯穿..于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的始终,不可有松懈心态。

D.故宫里的楼阁建筑精美,雕粱..,造型别致,神奇多姿。

..画栋3.下列句于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2分)A.真正的益友是那种能发掘你的潜力的人,他们能使你豁然开朗....,更加智慧聪敏。

B.一拿到语文试卷,她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C.钟山百里水墨画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D.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分)A.近来,黄姚镇杨村的“鱼鳞坝”凭借其高颜值,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圣地”。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C. 2018年12月2日,根据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发布的《2018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显示,仅有38%的学生没有报辅导班。

D.由于青少年缺乏判断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2分)A.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是微信转账?还是支付宝付款?她拿不定主意。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理……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2分)A.“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苏轼为“大苏”。

B.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其代表作。

C.“飞来山上千寻塔”“方七百里,高万仞”中的“寻”“里”“仞”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D.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加冠礼,仪式上男子束发戴帽,后人就常用“冠”或“加冠”表示成年。

二、现代文阅读(一)(7-9题,每题2分,共6分)君子知“怕”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

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

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

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

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

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

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

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

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

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

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

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

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b ) (2分)A.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B.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

C.人应该至少有两“怕”:“怕”法律,二“怕”道德。

D.国家也要学会知道“怕”。

8.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 ) (2分)A.举例论证道理论证B.道理论证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道理论证D.对比论证举例论证9.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 )(2分)【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

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A.④段B.⑤段C.③段D.②段三、古诗文阅读(17分)(一)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题2分,共6分)【甲】三峡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2 分)A.略无阙.处(阙,通“缺”)B.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C.哀转久绝.(绝,极)D.二人对酌.(酌,饮酒)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2 分)A.不以.疾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甲翁之.妻子去乡览物之.情(《岳阳楼记》)C.飞漱其.间其.真无马耶(《马说》)D.同邑而.居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 2分)A. [甲]先文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布局自然。

B. [甲]文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扬后抑,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C. [甲]文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如“清荣峻茂”,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D. [乙]文通过对话描写和行动描写,表现了二翁老当益壮,热爱生活,积极奋进的精神风貌。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你这样的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词鉴赏(4分)15.按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借“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

(2 分)(2)请简述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蕴含的哲理。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诗文默写(10分)16.按要求默写(每空一分,共10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3)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