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执笔人:董广坤编写日期:2010-7-15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
2. 课程性质/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
3. 学时/学分:学时/ 2学分
4.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属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是专业限选课。

它主要介绍跨文化交际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从文化的要素和人的思维方式、感知、世界观、人生观等认识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分析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及其中各因素的关系和对交流的影响。

其基本内容是文化和交际、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非语言交际和教育、商务和医疗保健等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

在教学中突出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合理地组织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初步具备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在本课程教学得到深刻体现,授课形式主要是案例分析,同时应尽量采取讲故事、问答、演讲等形式对某些专题进行讲解,以使本课程学习成为饶有趣味的学习活动。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跨文化的能力和技巧,为学生通过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有关研究打好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全书共十个单元,可分成两大部分:一到六单元为第一部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理论问题:语言与文化、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以及文化模式与思维;七到十单元为第二部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方面:东西方的价值观及跨文化交际的社会心理、跨文化障碍、商务、管理和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和文化适应和跨文化能力。

(一)UNIT 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 Overview(第一、二周,4学时)
1.主要内容:
1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基本要求
了解跨文化交际活动及其研究的发展历史,掌握交际和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3.自学内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发展史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历史
4.课外实践:无
(二)UNIT 2:Language and Culture(第三周,2学时)
1.主要内容:
1 Communicative Codes: Linguistic Aspects;
2 Language and Culture: Sounds and Actions 2.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交际符号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3.自学内容:语言交际符号
4.课外实践:无
(三)UNIT 3:Cultural Identit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第四、五周,4学时)1.主要内容:
1 Intercultural Dilemma in Multicultural Setting: Doing vs. Being;
2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Intercultural Relationships
2.基本要求
了解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困境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重要性
3.自学内容: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困境
4.课外实践:无
(四)UNIT 4:Verbal Communication (第六周,2学时)
1.主要内容:
1 Verb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Relationships in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2.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交际的特点及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特征
3.自学内容:语言交际的特点
4.课外实践:无
(五)UNIT 5:Nonverbal Communication(第七、八周,4学时)
1.主要内容:
1 Nonverb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Nonverbal Codes and Cultural Space
2.基本要求
了解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符号
3.自学内容: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符号
4.课外实践:无
(六)UNIT 6:Cultural Patterns and Perception (第九、十周,4学时)
1.主要内容:
1 Cultural Patterns and Communication: Taxonomies;
2 Cultural Diversity in Perception: Alternative Views of Reality
2.基本要求
深入理解文化与交际方式的关系和思维与文化的关系
3.自学内容:文化与交际方式的关系
4.课外实践:无
(七)UNIT 7: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East and West(第十一、十二周,4学时)1.主要内容:
1 Collectivism vs. Individualism: A Reconceptualisation of a Basic Concept in Cross-Cultural Social Psychology;
2 The Concept of “Face” in Chinese- American Interaction
2.基本要求
了解东西方的价值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自学内容:“面子”概念
4.课外实践:无
(八)UNIT:8 Intercultural Barriers(第十三周,2学时)
1.主要内容:
1 Cultural Bias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Stumbling Block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基本要求
文化偏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和跨文化交际的阻碍因素
3.自学内容:文化偏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4.课外实践:无
(九)UNIT 9:I 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Negotiation (第十四、十五周,2学时)
1.主要内容:
1 Negotiating across Cultures;
2 Cross-Cultural Negotiating
2.基本要求
了解商务、管理和谈判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
3.自学内容:管理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
4.课外实践:无
(十)UNIT 10:Cultural Adapt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第十六、十七周,4学时)1.主要内容:
1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Axioms;
2 The Potential fo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2.基本要求
了解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
3.自学内容:文化适应能力的准则
4.课外实践:无
四、教学安排建议
教学课时安排分配表:
1. 作业练习
本课程一般只布置讨论题而不留作业。

每个部分讲完后留有讨论题让学生讨论
2. 案例分析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结合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
3. 专题研讨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美国主流价值观
4.实验安排:无
五、课程考核
1. 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采取写研究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学期结束面罩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课程论文成绩(占6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中出勤、作业、学习主动性等占40%。

2. 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历史及重要理论概念、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教材:《跨文化交际学选读》(2004)杜瑞清和田德新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Samovar,Porter and Stefani2000: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杜学增1999:《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胡文仲1999:《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刘凤霞 2005:《跨文化交际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7.平洪, 张国扬2000: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王克非: 《从翻译史看文化差异》。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许力生2006:《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