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美丽的家乡平度
•
•
•
• • • •
•
区划调整(二)
• • (9)、撤销龙山乡、大田乡,以原龙山乡、大田乡地行政区域设立大田镇,镇人民政府驻北大田; (10)、撤销宅科乡、万家乡,以原宅科乡、万家乡地行政区域设立万家镇,其人民政府驻大万家; (11)、撤销郭庄乡,设立郭庄镇,其行政区域与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2)、撤销蟠桃乡、唐田乡,设立蟠桃镇,其行政区域范围为原蟠桃乡地姜家疃等等13个村划归 城关街道办事处、里半庄等等7个村划归李园街道办事处后地区域及原唐田乡地崔家烟村、郝家烟 村、贾家烟村、高家烟村、曲家烟村、赵家烟村、坦埠、韩家庄、西二十里堡、东二十里堡、庞家 沟、巧女张、东崔家营、东阳召、大阳召、前杨召16个村,镇人民政府驻七里河子村; (13)、撤销何家店乡,将原何家店乡地林家、任山庙、吴家、窦家、后宅家、韩家辛庄、彩村、 何家店、杨家顶子、西何家店、硝场、滑溪头、后三十里堡、西三十里堡、前三十里堡、马家屋子、 双柳村、小李戈庄、管家、冯家庄、权家、家后22个村划归蓼兰镇,其余21个村划归张戈庄镇; (14)、撤销亭兰乡,将原亭兰乡地小亭兰丘、大亭兰丘、小高家庄、陈家顶、大庞家庄、大高家 庄、河上庄、小庞家庄、东朱家庄、汪家庄、南吴家屯、小洪兰、范家屯、黄丘14个村划归南村镇, 其余13个村划归兰底镇; (15)、撤销石桥乡、两目乡,以原两目乡地行政区域与原石桥乡地北黄同、水磨涧、南黄同、东 李家庄、沙埠、小沽洄、铁家庄、苏格庄、孟戈庄9个村设立祝沟镇,镇人民政府驻祝沟。原石桥 乡地其余村庄划归旧店镇; (16)、撤销昌里镇、青杨乡,以原昌里镇地行政区域与原青杨乡地北国家埠、赵家、盘古庄、南 郭家埠、二甲、董家庄、官道蒋家、官道杜家、官道姜家、姜家庄、小青杨、下洄、西魏家、崔家、 上洄、西于庄、薛家、董家庙、大青杨、北盛家、高古庄、塔山陈家、琥珀杨家、老山、黄哥庄、 旺村、苏村、七丈、荆许家、南盛家、店子任家、朱流丁家、朱流姜家、罗白刘家、棘子嶂、李家 寨36个村设立店子镇,镇人民政府驻店子村。原青杨乡地其余10个村划归大泽山镇。2001年又撤 销了蟠桃、中庄两个镇,至此,平度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26个镇、1788个行政村
平度简介
• 平度市位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环渤海湾经济圈、山东半 岛制造业中心地带,是连接青岛、潍坊、烟台三大城市的 “枢纽”,是胶东半岛制造业中心、青岛经济发展的潜力 之都,被誉为青岛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后花园”。
• • • • • • • • • • • • • • 中文名称:平度外 文名称:Pingdu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山东青岛 下辖地区:辖4个街道、26个镇 电话区号:0532 邮政区码:266700 地理位置:胶东半岛西部 面积:3166.54平方公里 人口:135.74万人(2011年5月) 方言:平度话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大泽山、千佛阁、老龙湾等 车牌代码:鲁B
行政区划
• 区划调整 • 下辖村镇 • 人口数量 • 少数民族
•
区划调整(一)
• • 1994年12月29日,平度市行政区划作了较大地重新调整,具体情况: (1)、撤销了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办事处,其驻地在原镇人民政府所在的地方,办事处区 域范围包括:原城关镇地尚家疃、贾家茔、后巷子、王家栏子、石羊沟、东阁、东关、菜园、即墨 旺、河头、大李家疃、吴家疃12个村,香店乡地小十里堡、康家疃、金沟子、徐福、兰家庄、东窝 洛子、辛家庄7个村,蟠桃乡地姜家庄、下李元、付家涯、代家上观、梨沟、官家上观、尚家上观、 官地、石茔崖、上李元13个村; (2)、撤销同和镇,设立同和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同和镇人民政府驻地,其区域范 围包括原城关镇地姜家沙戈庄、倪家沙戈庄、王家沙戈庄、柴家沙戈庄、兰家窑、中李家庄6个村, 李园乡地孙家柳疃、王家柳疃、林家疃、黄家疃、石家庄、王家赵戈庄、大赵戈庄、宋家赵戈庄、 刘家赵戈庄、沟崖、石庙、中辛庄12个村; (3)、撤销香店乡,设立香店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香店乡人民政府驻地,其区域范 围包括原香店乡地徐福等7个村划归城关街道办事处以后地区域及原城关镇地大官家庄、杜家疃、 大窑、何家楼、杨家庄、南姜家庄、战家疃、小官家庄、河崖、西潘家疃、东潘家疃、小李家疃13 个村; (4)、撤销李园乡,设立李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李园乡人民政府驻地,其区域范 围包括原李园乡地孙家柳疃等12个村划归同和街道办事处后地区域及原城关镇地西阁、柳行头、桥 北、西关、北关、胜利、后戈庄、宗家庄、西马家沟、粉家庄、东马家沟、谭家庄、油房、南关、 小庄子、白果园、代家庄17个村,原蟠桃乡地里半庄、水沟子、花园、北于家庄、府君庙、朝阳庄、 山前7个村。 (5)、撤销前楼乡,将其行政区域合并入明村镇;撤销三堤镇,将其行政区域合并入灰埠镇; (6)、撤销官庄镇、张舍乡,以原张舍乡、官庄镇地行政区域设立张舍镇,其人民政府驻张 舍; (7)、撤销洪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合并入云山镇; (8)、撤销冷戈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合并入仁兆镇;
人口数量
• • • • 2011年5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135.74万人。 2005年末,平度市户籍人口为135.36万人,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 计,2005年年末在平度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共有132.84万人,比上年低0.91个千分 点。平度市人口出生率为10.40‰,人口死亡率为6.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3‰。 2008年末,平度市户籍人口为136.9675万人,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 计,2008年年末在平度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共有132.84万人,比上年低0.91个千分 点。人口出生率为10.40‰,人口死亡率为6.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3‰。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平度市总人口 1321975人,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 街道 78142、李园街道 62425、同和街道 33283、香店街道 28428、麻兰镇40220、 古岘镇43548、仁兆镇 66886、张戈庄镇 45881、郭庄镇 29628、南村镇 60112、兰 底镇 35859、万家镇 41105、蓼兰镇 45974、中庄镇 26783、崔家集镇47846、明村 镇 54403、白埠镇27783、门村镇 39321、田庄镇31044、马戈庄镇 28580、张舍镇 39834、新河镇22415、灰埠镇 49658、长乐镇 30336、店子镇 55389、蟠桃镇 22713、大泽山镇 32030、大田镇 32579、旧店镇 35296、祝沟镇 33585、云山镇 52337、崔召镇30431、平度经济开发区虚拟街道 18121。2001年,全市总面积 3176.13平方千米。辖2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44个居委会、3 个家委会、1788个村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133.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69万人。 2002年,全市总面积3166.54平方千米。辖2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 42个社区、1785个村委会。总人口13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2万人。2003年, 全市总面积3166.54平方千米。辖2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 132.8万人。少数民族34个,少数民族人口1401人。
历史沿革(二)
• • • • • • • • • • • • • •
夏朝为莱夷地,地处古青州。 商朝为莱国地,地处古营州。 西周为莱国之棠邑,地处古幽州。 春秋,初为莱国。 周灵王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属齐国。战国为齐国即墨邑。 田齐时,即墨城(今古岘大朱毛村一带)为齐国东部之政治中心。 秦始设郡,以今胶东半岛地为胶东郡,即墨城为郡治。 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楚项羽分原齐国为三,以田市 为胶东王,都即墨,六月,胶东国复并入齐。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灭齐,齐地尽归于汉,以胶东为郡, 治即墨,并置即墨、郁秩、卢乡、平度、下密等县。郁秩县治在今平度城, 卢乡县治在今灰埠镇城子村,平度县治在今新河、灰埠以北。 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胶东郡为胶东国,都即墨。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废胶东国,复改为郡。 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始正式重建胶东国,仍都即墨,食八 邑,传至王莽代汉始绝。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封贾复为胶东侯,侯国都郁秩,食六 邑。
市名由来
• 道光年间《重修平度志》记载:“平度, 汉旧县名也。通志引说苑闾邱先生对齐宣 王愿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谓义 盖取此。旧籍所不载,特臆说耳。”故亦 无确切定义。
历史沿革(一)
• • • • • • • • • • • • • • • • 章帝建初元年(76年),原胶东侯国废,新胶东侯国只食郁秩一县,郁秩之名废,即为胶东侯国。 魏为胶东、即墨、卢乡三县及下密县之东部和长广县(古城在今莱西市境)之西部。晋置长广郡, 郡治在不其县城(今即墨市境)。 刘裕代晋(420年)到宋明帝泰始六年(470年),为胶东、即墨、卢乡县。 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470年),将原长广郡西界扩大到胶水,移郡治于胶东城(今平度 城)。长广、即墨属长广郡。 北齐文宣帝天宝七年(556年),将长广郡治移至中郎城(今龙口市境),即墨、卢乡、长广 三县合并为长广县,长广县治移原胶东城(今平度城)。隋初为长广县。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卢乡县。 仁寿元年(601年),改长广县为胶水县。 唐代中后期至明初为胶水县,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为平度州,领昌邑、潍县。 清为平度州,约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为散州,不再领县。 1913年平度改州为县。 抗日战争期间,平度城及其周围地区成为沦陷区,自1938年初,成立伪平度县公署,至1945 年9月结束。 民国平度县政府,自1937年底始,先后驻祝沟、丈岭和台头,至1945年春结束。 1940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大泽山区,成立了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由平度县析置平西、平南两县。 1945年,由平南县析置平东县。同年,将属于昌邑县的“三泊”(昌邑在平度境内的“飞地”) 地带划归平南县,属于莱西南县的河里套区划归平东县。解放战争期间,为平北(平度)、平西、 平南、平东四县。 1949年10月1日建国时,平度县人民政府驻平度城,平西县人民政府驻张舍,后迁城子、昌里, 平南县人民政府驻蓼兰,平东县人民政府驻南村,后迁古岘。1952年6月,平南县改为蓼兰县。 1953年9月,平西、蓼兰合并,称蓼兰县,县人民政府驻蓼兰;平度、平东合并,称平度县, 县人民政府驻平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