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只有逼着自己进步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有成功的奢望,不但要事业成功,而且婚姻和家庭也能够成功。
然而,有时候,这种成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为,不是光有良好的愿望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具有良好愿望的同时,还必须同时具备各方面的基本能力。
无论在国企,还是在民营、外企,凡是成功的职场人士,他们的身上都有独特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这是旁人所缺乏的。
那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里,未来社会比的是什么?不容置否,当然比的是能力!比谁拥有更多的能力。
那我们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一、学习力工作中,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学历多牛,不是经验多丰富,也不是头衔有多少,而是拥有强大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一个人能够快速获取知识、并让它产生价值的能力。
学习力有三大要素: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学习的能力(效果)。
学习的动力:在没有人的催促下,愿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学习?学习的毅力:面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是否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学习的能力(效果):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
“勤奋”只是一部分,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
如果一个人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最后声明也没学会,那就等于没有效果。
其实,学习无非是:跟书本学,跟自己学,跟别人做的事情学,最重要的是跟自己学。
三个培养学习力的方法:一是学会观察,找到事物的共性。
二是懂得“活学活用”,会举一反三。
三是不在一个领域死磕。
二、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采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思维材料进行分析、整理、鉴别、消化、综合等加工改造,能动地透过各种现象把握事物内在实质联系,形成新的思想,获得新的发现,制定出新的决策的能力。
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逆向思维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
逆向思维能力:是指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
是指暂时放下当前的问题,回到问题的起点,分析问题的本质,从而另外开辟路径的创新方法。
人都有优缺点,很多人只是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却没有想到利用其缺点发挥其优势。
换位思考能力:与逆向能力形成思维上的互补,换位思考指的是设身处地将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视角看待问题,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自控力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
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面对一些事物、突发事件、感情问题、面对金钱权利等等一系列的诱惑,进行的自我控制。
广义的自控力指对自己的周围事件、对自己生活和事业的控制感。
它是能否支配自我的一种能力。
你能否支配自己成功或者失败,你能否支配你的人际关系,你能否支配你的人生走向。
自控力是一个人成熟度的体现。
没有自控力,就没有好的习惯。
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好的人生。
最易干成大事的是那些能掌控自己的人。
缺乏自控力却在妄谈成功,就像盲人在谈论颜色。
但是自控力是一个相对的范畴,如果一个人时时刻刻要想控制自己,按照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这个人个人也容易走向极端。
自控力有三要素:自我的独立性、我的自主性、对规则的遵守性。
自主性和遵守性合成自律性。
拥有良好的自控力,我们才能获得自由快乐的人生。
四、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指沟通者所具备的能胜任沟通工作的优良主观条件。
简言之,沟通能力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
沟通能力看似是一种能说会道的能力,实际上它包罗了一个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等一切行为的能力;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对方留下“我最棒”“我能行”的深刻印象。
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
沟通过程的要素包括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介体、沟通环境和沟通渠道。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
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五、规划力规划力:是指为实现目标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的能力以及不偏离大框架和不弄错优先顺序的能力。
规划力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
规划力,是实际行动的指导,因此目标必须具备确定性、专一性、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行性。
其作为实际行动的基础,更应充分考虑实际行动中的可能情况,以及对未知的可能情况做具体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规划存在的漏洞或实际行动中的可能情况的发生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后果或影响。
六、领导力领导力: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在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
领导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把握组织的使命,引导和动员团队成员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
领导力中的“领导”不是职务地位,也不是少数人具有的特权专利,而是一种积极互动的目的明确的动力。
通俗地讲,领导就是引导团队成员去实现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涉及到领导者的领导技巧,包括授权和管理下属等。
2、团队成员:在团队中员工的人际关系、沟通、冲突管理以及团队建设和维持。
3、目标:涉及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决策。
4、实现过程:涉及到战略实施中的执行,以目标为导向的组织变革和组织创新。
七、统筹能力统筹能力:是指洞察事物、工作谋划、整体部署、衔接沟通、整合协调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简单讲就是做事情有全局意识,分清工作先后次序的能力。
统筹能力是作为管理者必备的一种才能。
每个管理者面对的问题都不会是单一的,每个管理者统领的部属也不会是单个的,面对复杂的问题,面对众多的部属,管理者必须学会统筹安排,就像排兵布阵一样,把问题分出轻重缓急,把人员分出长短强弱,要有合理有序的安排,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而不能随心所欲,随遇而安。
否则,就会被问题和众人缠绕,手忙脚乱或心乱如麻,忙得不亦乐乎却不见成效,顾了此,失了彼,有苦劳,没功劳。
所以,如果不具备统筹意识和才能,就不具备做管理的资格。
要选拔管理者必须首先考察他的统筹能力,看他有没有胸怀全局,综合铺排的意识。
八、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观念、规则、一定的程序方法等对客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遇到问题,有经验的人不会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做“选择题”。
常人遇到问题,首先是向领导汇报、请示解决办法。
带着耳朵听领导告知具体操作步骤。
这就叫让领导做“问答题”。
而他们常带着自己拟定好的多个解决问题方案供领导选择、定夺,这就是常说的给领导出“选择题”。
领导显然更喜欢做的是“选择题”。
善于解决问题很重要,因为领导看重那些能自己战胜挑战的员工,或通过界定问题、集思广益想出替代方案、分享心得并作出明智决定的高效团队成员。
我们每个人,在公司里存在的作用和必要性就在于:我们能够通过实际的工作,去解决一个个的问题。
个人的作用大小,职位的重要程度,就取决于我们能够解决多少个这样的问题,能够通过解决问题来体现自己多大的价值。
九、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
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创造力高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兴趣,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易为常人漠视的问题,推敲入微,意志坚强,比较自信,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特点。
未来的竞争势必很激烈,可以预见的是,当人工智能包揽了很多记忆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工作之后,创造力很有可能是人类最后的一道防线。
所以,从现在开始,从日常生活开始,我们多多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十、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激励:是指个体具有不需要外界奖励和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工作的一种心理特征。
自我激励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引擎。
遇到失败、挫折和打击,我们需要具备能自我安慰和解脱。
还会迅速总结经验教训,而且坚信情况会发生变化。
这种能力的信条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或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自我激励,要注重学习能力培养,提升知识素质。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力,不学习则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首先,我们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修养。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我们事业成功的资本和基础,同时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才能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更好地处理相关工作。
其次,我们还应重点学习专业知识。
十一、收集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指理解、获取、利用信息能力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理解信息即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
具体来说就是分析信息内容和信息来源,鉴别信息质量和评价信息价值,决策信息取舍以及分析信息成本的能力。
获取信息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查找、提取、记录和存储信息的能力。
利用信息即有目的地将信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用于学习和科学研究之中,通过已知信息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和意义并综合运用,以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即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工具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发布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古语有云:“知己知皮,百战不殆”,体现的正是信息收集的能力。
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包括各种政策、报告、计划、方案、统计报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考核方法等,尤其重视竞争对手的信息。
十二、工作总结能力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
按内容分,有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思想总结等,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等。
人们常常对已做过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到理论高度,肯定已取得成绩,指出应汲取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
不善于总结的员工,对事物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上,而缺乏一种深层的理性认知与知识转化的能力,在职场工作中,创新型的员工总能从工作经验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说,总结是一个“悟”的过程。
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
十三、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
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
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同学习能力一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
人进入社会的过程就如同一团面粉,被社会不停地揉捏摔打,最后变得非常坚韧,就有了坚强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