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ppt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ppt
犯规类型及手势
打手、推人、阻挡、拉手、过分挥肘、带球撞人、双 方犯规、技术犯规(T)、违反道德的犯规、取消比 赛资格的犯规
5.双方犯规(同时侵人犯规)
定义:两名互为对方的队员大约同时相互发生 侵人犯规的情况。
罚则:各登记一次侵人犯规,不判给罚球。比 赛重新开始时,由发生双方犯规前控制球的球 队掷球入界;如果双方都没有控制球,一次跳 球情况出现。
情况均按照交替拥有执行。
交替拥有:在第一节比赛开始执行跳球,然后 在所有跳球情况中,双方球队将交替拥有在最 靠近发生跳球情况的地点掷球入界权。
暂停:每队上半时有2次,下半时有3次,决胜期 有1次暂停机会,每次暂停时间为1分钟。暂停应 在球成死球,并且比赛计时钟停止时;或在对方 投篮得分后;并且在球成活球之前提出请求,也 可在记录台发出信号前取消。
篮板
一 篮球
重量 567g—650g 周长 74.9cm—78cm 小知识: 普通情况下如何检验气压? 把球从1.80米高度自由落体, 反弹 1.2~1.4米为正常。
2. 比赛规定
时间:比赛共4节,每节10分钟;决胜期5分钟。 得分:罚球中篮得1分,三分区投中得3分,其
余投中得2分。 跳球:第1节比赛采用跳球开始,以后出现跳球
篮球运动的发展
现代篮球运动演进发展,大体经过五个时期:
(一) 初创试行时期(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 (二) 完善、推广时期(20世纪30—40年代) (三) 普及、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四)全面提高时期(20世纪70~80年代) (五)创新攀登时期(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2. 篮球的发展历程
初创阶段(1891—1930年前后):
篮球竞赛规则初步形成。 形成了初级阶段的篮球技术(如单、双手低手传球、 双手胸前投篮)和战术(长传快攻,盯人防守)。
推广阶段(1932年—1940年前后):
1932年6月18日,国际 业余篮球联合会在瑞士日内 瓦成立。篮球运动进入推广 时期。出版了第一本国际篮 球比赛规则;国际间的比赛 不仅推动了篮球技、战术水 平的提高,更使篮球运动向 世界更多的国家传播和推广。
普及阶段(1940年—1960年前后):
1849年以后,篮球运动在世界各地广泛普及, 世界篮球运动开始形成以美国队为代表的高度与 技巧结合的美洲型打法,以前苏联队为代表的高 度与力量结合的欧洲型打法和以韩国、中国队为 代表的快、灵、准结合的亚洲型打法,篮球运动 进入普及、发展与提高的新时期。
提高阶段(1960年—1990年前后):
6. 技术犯规
定义:是包含行为性质的队员非接触犯规。 规定:队员或球队人员有以下行为者,可判技术犯规
进攻技术、战术 防守技术、战术
1. 基本技术
移动
传接球
运球
持球 突破
投篮
篮 板 球
与 防 守
2. 基本战术
进攻基本战术:
传切
突分
掩护
策应
防守基本战术:
关门
补防
防守对方掩护的配合
全队进攻与防守战术
快攻:由防守转为进攻时,在对方未部署 好整体防守情况下快速发动进攻,创造人 数或位置上的优势,取得投篮机会的一种 进攻战术。
常见的违例有球出界、两次、翻腕、走步 、
脚球、球回场、三秒、五秒、八秒、二十四 秒、干扰球
4. 侵人犯规
队员累计5次犯规,应被替换下场。 每节比赛全队犯规累计4次后,发生的对非投篮
队员侵人犯规应被判两次罚球;如果控制球队 的球员犯规,应判对方队员掷球入界。
如果是对没有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登记犯 规队员一次犯规,在犯规的就近地点掷球入界。 如果是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如果球 中篮则判给投篮队员追加罚一次;球未中篮则 根据投篮点判给被侵队员2次或3次罚球。
人盯人防守:每个防守队员防住一名进攻 队员,并协助同伴进行集体防守的全队防 守战术。
区域联防
四、篮球规则
1. 场地器材
场地长28米,宽15米;篮板长1.80米,宽 1.05米;篮板下沿距离地面2.90米。
球篮:篮圈水平距离地面3.05米,内径0.45 米。
球:橙色;周长0.780—0.749米;质量 0.567—0.650千克;球充气后,从1.80米的 高度(从球的底部量)落到地面上,反弹 的高度(从球的顶部量)应在1.40—1.20米 之间。
篮球运动进入了融竞技化、智谋化、技
艺化于一体的新时期,篮球运动正朝着 “高、快、全、准、变”和技战术运用技 艺化的方向发展。
二、篮球的特点
集体性、对抗性 快速转换攻守性 时空性、综合性 增智性、智艺性 职业性、商业性
集体性
对抗性
快速转换攻守性
时空性
综合性
增智性
智艺性
职业性
商业性
三、篮球技、战术
篮球理论课讲稿
一、篮球发展史
1. 篮球的起源
篮球运动是在加拿大出生 的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 (James Naismith)于189l年美国 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 发明的。
James Naismith
詹姆士·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向
“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设计 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 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把球向篮内 投掷。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 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才逐渐 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由 于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 名为篮球。
1960年后,世界篮球运动进入全面发展 与提高的新时期,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朝 着高度、高技巧、高速度、高强度、多变 化、高比分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进攻时间、 犯规罚则、增加3分球等条款促使攻、守平 衡,使篮球运动向既重进攻又重防守、既 重高度又重速度、既重力量又重技巧的方 向发展。
攀高阶段(1990年以来):
替换:替换应在球成死球,并且比赛计时钟停止 时;或在第4节和决胜期最后2分钟,当对方投篮 得分后提出请求,也可在记录台发出信号前取消。
3. 违例(违反规则)
发生违例的队失去球权,将球判给对方在 就近的地点掷界外球。
进攻队员干扰球、干涉球违例,不判给得 分,由对方在就近的地点掷界外球。
罚球队员违例,不计得分。对方队员违例, 如罚中,计得分;如未中,重新罚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