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

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


古印度耆那教寺庙
古中国文化
•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 ,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 尤为发达;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说明墓主人生前大量占有 他人的劳动,也正说明了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前奏,预示 着东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 。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的象征——玉琮 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许 多美好、珍贵、高尚事物的代称,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称。 玉为美石,也是一种矿物。从矿物学角度看,玉可分为硬玉(翡翠)和软玉( 阳起石、透闪石)两类。 有的研究者认为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财富的标志物。 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 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杭州市余杭县雉山村南侧的反山墓地,发现了距今5000 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11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8.8厘米,孔径 4.9厘米,外径17.6厘米,重6.5千克,是迄今发现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带 浅黄色,矮方柱体,孔小壁厚,俯视如璧形。 红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的部 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 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迄今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 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的几近千处。 位于辽宁省凌源县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其中的“女神庙” 、祭坛、“积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专家们由 此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 ,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 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女神庙全长约22米,宽约2~9米,主体建筑长18.4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筑遗存 。庙为多室组成,主室为圆形,左右各有一圆形侧室。主室北部为一近方形室 ,南部似有三室相连,成一横长室,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而又有所 变化。这种建筑格局,作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已可追溯到此。
古巴比伦
•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 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 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巳消失,但其 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 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 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 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 ,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王 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个以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的 王朝。从那时起,美索不达米亚就被称为“巴比伦尼亚”,那里所有居民都被称为巴比 伦人。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位著名的 君主-汉穆拉比。汉穆拉比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 家。他个人集宗教、军事、 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设等各种大权于一身。为了更有效的 统治自己的国家,他颁布了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条,刻在一块高 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完备成文的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穆拉比统治时期达到极盛,但是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 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联合米底人推翻勒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的帝国也是以 巴比伦城为首都,历史上称为“新巴比伦王国”。这个王国在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打到 鼎盛。尼布甲尼撒曾两次攻陷耶路撒冷,毁灭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人当奴隶押往巴 比伦。这就是圣经上所说的“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还下令重建巴比伦城,在城内 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重建后的巴比伦城宏伟壮丽,直到100 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 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新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帝国所灭。此后,古代两河流域再也没有出现过 独立的完整的国家。
古埃及金字塔
• • • • • •
古 印 度

印度的早期居民 印度文明的黎明期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以前,在雅利安 相当发达的文化。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达罗毗荼人就已经从氏族公社演进到 国家,有了城邦政治组织。雅利安人 公元前20世纪中叶雅利安人由兴都库什山越 过帕米尔高原迁入印度河流域,和当地的主要土著民族进行长期斗争并最终征服了 他们。雅利安人在进入印度以前是游牧部落,他们在印度河流域定居并和当地土著 民族混合后,逐渐过渡到农业社会。公元前10世纪中叶,雅利安征服者又从印度河上 游向东推进到朱木那河、恒河流域,在这个时期,印度次大陆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 了重要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分化,过去以血缘为联系的村社变成了以地 域为联系,由若干村组成的农村公社,随着阶级的分化和奴隶制的形成与发展,印度 最初的国家形成了,恒河流域从此成为印度次大陆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心。 “哈拉帕文化” 印度河流域考古发掘的最具代表性的是摩亨佐· 达罗和哈拉帕,它们是印 度河流域的两个中心:摩亨佐· 达罗在印度河中下游;哈拉帕在印度河上游的“五河之 地”。摩亨佐· 达罗和哈拉帕遗址都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其文化是由达罗毗荼人创造出 来的,当时达罗毗荼人还处在“金石并用”时期。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把它们称为“印度 河流域古文化”,亦称“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为后来印度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 “哈拉帕文化”的年代范围约从公元前2500~前1750年。它在时间上晚于埃及的古文 明和苏美尔的古文明,但它们却同为远古时期伟大的文明。 摩亨佐· 达罗和哈拉帕 摩亨佐· 达罗这座古城是有计划地建造的,呈长方形,周围约5 千米。它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是政治中心,筑有用来防守的高墙和塔楼,有 宏大的“议事厅”和大型的“大浴池”;下城是居民区,有宽阔的大街和相当完备的下水 设施,沿街是繁华的工商业区。约有居民三四万人。 哈拉帕的古城遗址,与摩亨佐· 达罗的遗址大致相仿,但哈拉帕可能遭过战争的惨祸, 大部分建筑物都遭到破坏,只剩下残垣断壁。 印度的列国时代和摩揭陀王国 公元前6~前4世纪是次大陆的列国时代。根据史料记 载,公元前6世纪初,次大陆北部有16个大国,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列国为摩揭陀所 统一,因为佛教在此时产生,所以史学上又把这一时期称为“早期佛教时代”。 列国之间不断发生兼并战争,在战争中摩揭陀国越来越强大,逐渐发展为统一次大陆 的大帝国。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时期,摩揭陀国基本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 阿育王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即历史上著名的阿育王。阿育王通过武力征伐扩大 王朝的版图,他在位的时期(公元前273~前236年)是印度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宣布以佛教为 国教。随着阿育王的胜利,佛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恒河流域传到印度各地,并远 及斯里兰卡、缅甸、叙利亚、埃及等国。 人入侵印度之前,印度的土著居民,其中最主要的是达罗毗荼人,就已经有了
古巴比伦
• • • •
古 埃 及
古埃及是指从公元前4000多年开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而结束 ,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作为一个基于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国的 经典范例。在古埃及南北分治期间的疆域最大,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 领域有现在的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现在的埃及和 部份阿尔及利亚以外,其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但由于邻近地区的 民族不断壮大,使古埃及的版图不断缩少。及至埃及妖后自杀之后,原来神庙的官 员把埃及语变成用希腊字母书成的科普特文明继续流传下去,直到近代的17世纪欧 洲开始进侵非洲时,为传教士所焚毁。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000 年后半期,逐渐形成了国家,至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为止,共经历了前王朝、早 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后王朝8个时期31个 王朝的统治。(参看埃及王朝) 古埃及历史 古埃及最早形成的国家叫做诺姆,也叫州,是一种城邦式的国家。公元前3000年 左右,传说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今开罗西郊)。 发展农业,开发水利。 古埃及真正的统一是在古王国时代。这是古埃及史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 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第一个伟大时代。确立了以官僚体制为基础的、君主独裁的 专制统治,并且出现了金字塔。 第六王朝以后,王权衰落,国家分裂,一直到十一王朝才重新统一。十二王朝时迁 都底比斯(今埃及卢克索),开始使用青铜器。与叙利亚、克里特的交往扩大。十 三王朝时政权又瓦解,喜克索人占领了埃及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长达100多 年的“太阳神不在的统治”。第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最后驱逐喜克索人,重新统 一埃及,开始了第十八王朝。 第十八王朝国力强盛,对外频繁发动战争。十九王朝时与赫梯帝国发生了卡迭石战 役,经过16年之久的战争,最后以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王哈图西利斯签订和约告终 。此时的埃及成为了一个大帝国,统治范围北起叙利亚,南到尼罗河第四瀑布,横 跨北非和西亚。 到第二十王朝以后,一系列的奴隶起义导致国力衰竭。最终在前525年被波斯帝国 所灭。前332年又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统治,结束了延续3000年之久的法老时代。 古埃及的文化 罗塞塔石碑上同时记录了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和世俗体以及古希腊文,成为后 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 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此外,金字塔、 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在几何 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