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依据当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该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合理选择教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采用现代化教学、改革实训教学方法等手段,努力探索一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可为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能力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高职院校中一直广受关注,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专业。
但由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专业性强、涉及的相关课程范围广,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做到既突出专业性,又兼顾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成为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当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科技含量已越来越高,从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到现代汽车诊断设备的使用、互联网在汽车维修资讯上的应用等,处处体现现代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
汽车维修已不再是简单的零件修复,准确无误地诊断出故障所在,才是现代汽车维修的最高境界。
正是因为这些,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特别是电子和机械技术结合日趋紧密。
现代汽车修理厂的主要任务是故障诊断、换件修理及维护保养。
为满足目前汽车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各高职院校也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在此领域开展多项研究和实践,课程改革下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凸现模块性、实践性,如大量压缩原理理论课,增加实践技能课时,改善教学设施及设备,改变教学模式等。
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大多是本科落榜生或由中等职业学校升上来的学生,他们不可避免的存在文化基础薄弱、思维面狭窄、对学习信心缺乏。
特别是对于本专业中的一些抽象的理论,经常表现出没有耐心、信心,而对技能实践却表现出相对浓厚的持续的兴趣。
为此,针对当前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本专业课程凸现的原理性、实践性特点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部分院校围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密切联系企业需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在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当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存在问题分析2.1 教学模式单调迄今为止,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仍较单调,传统的“课堂教学+理论实践”仍是主要的教学形式,但由于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落后,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致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上存在严重的脱节,而且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操作,都是沿袭“老师讲,学生记;老师做,学生模仿”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抽象、枯燥,而且难于理解,学生根本不能被吸引,也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2.2 课程体系划分不合理多数高职院校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以学科为主,过于强调教材的系统性。
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汽车理论后,等到动手投入修理和检测等实践任务时,学过的理论早已忘记,也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3 定位模糊、教学内容过时由于汽修行业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所有的院校几乎都开设有相应的专业。
这其中不仅有本科院校,还有中等职业学校。
高职教育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区别于其他两种类型的教育,定位应该在哪里呢?事实上我们观察的现象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上与本科学历教育和中职教育产生交叉,定位模糊。
从而使学生在适应汽车维修市场上的需求方面,甚至赶不上中职院校的学生。
同时,高职层次本专业教材的编写严重滞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实践教材没有做到和本校实际相配套。
例如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考核,仍停留在东风和解放等车型上等,远远落后于现实生产的要求。
2.4 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现在的汽车维修本身是一个技术更新很快的行业,对教师而言,无论理论课教师还是实训指导教师若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必然面临知识、技能落后的状态。
同时,汽车维修专业又是一个涉及面广阔的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等重要,特别是需要一批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并懂得教学规律的实训指导教师。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学规模的扩张,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规模也在扩张。
但由于全国几乎没有该专业师资培养基地,专业教师来源缺乏,数量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培养、不断引入更新的机制,确保教师自身的技术、技能“新鲜”。
2.5 教学设备投入受限经过近几年的投入,各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设备在数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制造技术不断进步,汽车维修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而因为投资成本和周期的原因,教学设备难以持续及时更新,这就造成了教学设备跟不上不断发展的新技术。
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探索3.1 合理选择专业教材,编制与时俱进的校本教程现在出版社的各种汽修专业教材很多,在选择教材时,应该依据以下原则:一是要尽量选择通用性强的优秀教材。
内容文字准确、简练、流畅,插图正确清晰,文图配合恰当,内容阐述条理清晰,富有启发性,便于自学。
二是教材的教学内容一定要与时俱进。
要选择切合汽车检测维修一线需要、反映汽车维修最新发展动态的内容,对那些已经过时的内容要坚决地删除。
三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
要与“4s”店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培训教程相适应,通过选定原厂资料,使检测的参数更真实,更实际。
实践课程应由授课教师编写指导书,将其作为校本教材。
这样可以使校内的实训设备与实训内容相匹配,教材的内容也更有针对性。
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要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力求使教材更贴进汽修行业,更具实用性和可读性。
3.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行高职教学的重点所在。
我们应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的方法,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高素质、丰富实践技能的专业教师。
特别是在对骨干教师的引进时,尽量引进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的,最好在维修企业里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到企业实习挂职锻炼。
在职专业主讲教师要定期送到专业培训学校进行相关专业培训,每年暑期派汽车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与挂职锻炼。
通过培训或调研,不仅有助于专业教师快速掌握本课程专业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的需求;更有助于教师在开展教研活动时,以更贴近生产第一线的思路,制定教学计划、编写工学结合教材,以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此外,还可以借助“外脑”,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
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教学指导,带动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
聘请维修企业的技术总监来校帮助专业教师了解企业对人员素质的具体要求,并指导专业教师按企业的规范要求进行技能操作。
3.3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感性到理性的提升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也为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多媒体教学能照顾学生个性差异,为个性化教学创造物质条件,在单位时间内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特别是在对汽车零件工作原理和汽车发动机拆装过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声像手段创造教学意境,带领学生走出教材,开发思维。
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更有利于学生对汽车拆装顺序的熟悉,同时也可以减少在实际操作中的设备损坏。
2)先进教学设备和计算机仿真模拟教学软件的投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个对实训环节要求较高的专业,实训设备投入非常大。
但从目前实际来看,即便是个别设备较好的学校,其耗材的消耗量也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实训强度,而按照汽车行业的产品特点,同一功能的具体产品结构形式多样,学校对这些零部件实物的收集不可能面面俱到。
所以,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资源对弥补实训条件的不足起到极大的补充作用,如在整车电路故障诊断实训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教学软件,使学生在软件上熟悉全车故障诊断,并能正确对全车故障进行排除,最后再通过整车实战训练巩固就达到应有的实习效果,这样既便于老师的考核,也更有效地直观地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3.4 加强实训与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1)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搬进实训室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同时在实训室进行,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有问题现场提问,现场解答,这样既锻炼了同学“真枪实战”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
如上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时,老师可以分系统讲解,边讲理论知识,边实际操作演示。
这比上一般的理论授课的有效性有了极大提高,还增加了趣味性。
同时,为学生安排单独的实训课,由学生自已动手去大量练习,教师在巡视指导。
2)注重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首先,学校的汽车实训室针应对本专业学生实行工作时间全方位开放,从而方便学生课余时可以到实训室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积极引导学生以小组交流讨论,或向实训指导老师请教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可以利用汽车实训室对学校内员工以及相关部门的汽车进行保养与维修,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动手参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寒暑假时,积极为学生联系到维修厂实习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完善顶岗实习计划。
应该将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作为顶岗实习期,通过积极联系,多渠道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实现双赢,使职业教育具有(下转第242页)(上接第144页)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方面,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整车电器故障诊断开展兴趣教学。
许多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都反映:这种教学拓展了专业知识,对他们实际工作学习技术很有帮助。
另一方面、经常组织和参加一些与汽车有关的知识、技能竞赛,如汽车知识竞赛、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汽车维修技能鉴定、汽车维修行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有益活动。
4)加强就业指导,正确引导校园行业氛围。
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岗位意识,加强与客户沟通交流的培养,文明礼貌的教育等,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工作岗位。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改革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而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旨在针对当前该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不断尝试、摸索出一条适合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路子作一初步的引领。
【参考文献】[1]王敬,王勇.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2]唐培忠.《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探讨[j].职业,2008(2).[3]毛军鹏.《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资讯,2011(36).[4]柳冬花.《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中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1,09.[5]张文科,王坤.浅谈高职课程《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8).[责任编辑: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