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浅析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浅析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虽然不能说成是一个城市的心脏,但它却是城市的脉络,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则可辅助城市的发展,反之排水设计不合理则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本文就城市排水设计的现状论述,并展望排水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abstract: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s,though not the heart of a city, is the venation.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 would be helpful to urban development, while the unreasonable w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tatus of urban drainage design, and look to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drainage design.
key words: urban; road; drainag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城市道路是使用年限,还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美化和卫生环境。

城市道路设计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要确保车辆可以安全通行,还要确保路面不被早期损坏,排水设施要迅速排除多余的水,改善城市的卫生环境,同时还要及时排除生活、生产废水,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可见,城市道路排水在城市道理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城市道路排水重点是路基路面排水和绿化带的排
水,应综合合理设计使排水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排除雨水和生活废水。

路基和路面结构外露在地表,直接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水是道路上常见的自然物质,由于它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道路的湿度从而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与行车安全,主要体现在地面水对地表的侵蚀与地下水对地基的破坏。

一、道路排水设计的内容
道路排水设计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的不良影响,这被称为第一类排水;其次在考虑如何将水迅速的排除路面之外,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冲刷对路面和路基的不良影响,减少因路面排水不通畅而引发的水分渗漏,对地基造成不良的影响,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提高路基的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来减少影响。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在施工前,首先要在附近开挖一条排水沟,有排除路面水和减低地下水位的特点,对于软土地基处理路段,如塑料排水板、预压等一般设置 50cm 左右砂垫层,以加快排水。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
1.路面水:利用道路横坡、急流槽、边沟及排水系统等,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再收集路面水,将其排除路面,主要设计范围:对于超高路段,可通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处的中央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等排出路面水,或通过中央分隔带开豁口方法把超
高路段外侧路面水排到路面另外一侧并通过路面横坡排出。

2.下渗水:下渗水有两种情况,即中央分隔带下渗水和路肩下渗水。

按照不同下渗水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排除:a、中央分隔带下渗水:中央分隔带下渗水可通过在中央分隔带下设置纵向盲沟收集,并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将下渗水排出路基。

b、路肩下渗水:一般处理方法为在路肩设置纵向渗沟,并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

二、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任务
在我国的道路中,排水工程设计的任务主要是:排除人类生活污水和生产中的各种废水、多余的地面水的工程。

此设计从宏观角度来讲是由排水管系或沟道、废水处理厂和最终处理设施组成。

其中,排水管系是用来收集和输送废水及污水的管网,有合流管系和分流管系。

合流管系只有一个排水系统,雨水和污水用同一管道排输。

分流管系有两个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收集雨水和冷却水等污染程度很低、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的工业废水,其管道称雨水管道;污水系统收集生活污水及需要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的工业废水,其管道称污水管道;废水处理厂是由沉沙池、沉淀池、生物滤池、曝气池、澄清池等设施及化验室、泵站、污泥脱水机房、修理工厂等建筑组成,废水处理的一般目标是去除悬浮物和改善耗氧性,有时还进行消毒和进一步处理;最终处理设施是根据不同的排水对象设有水泵或其他提水机械,将经过处理厂处理满足规定的排放要求的废水,排入水体或排放在土地上。

(一)车行道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排水分成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

当面对较宽的车行道时,为了要减少路面水在路面的流经时间,同时将水分及时的排除,一般使用双坡排水的方法,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以便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后,这些路面水就会排放到河流和海洋中。

(二)人行道排水设计
人行道的路面排水也是十分重要的,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车行道,所以,在人行道上的路面水就会通过横向坡度排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中。

当道路还在开挖阶段时,一般要在道路两边设置两道防土墙,道路两侧应在挡土墙上方安排一道截水沟,拦截将要流入到人行道里的路面水。

此外,还有一些路面水或地下水会从挡土墙上的空隙中从挡土墙流到人行道上,最后随着人行道旁的车行道的雨水口中。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堑挡土墙的路段,人行道上都有沿挡土墙流下的雨水痕迹。

(三)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
路面上一定会有一些缝隙,除了有大部分的雨水通过纵横坡由雨水口排走之外,还有少量地表水通过路面孔隙、裂缝等渗入到路面结构中,影响了路基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完全排除路面水,保证路基结构的稳定。

(1)在城市道路施工中,每层均按照道路路面纵横坡度进行施
工,让每一层路面结构都形成一个排水沟,保证各层的路面水随层次的减低而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处于长期暴露的部分,所以,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为路面保温。

(2)合理的设计施工结构,避免基础过大起伏;施工的工序要科学合理,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混凝土的性能要有一定的改善,预防裂缝的产生,防止表面干缩。

路面排水施工的质量控制中,预防混凝土的裂缝产生是最关键的。

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因为裂缝一旦出现要再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是很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其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三、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及发展策略
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考虑道路等级、地形、地质、气候、年降雨量、地下水等条件,考虑不同的水源,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使路基、路面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把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水排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或下渗,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并引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将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的影响。

一般把道路排水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路界地面排水包括路面(含路肩、中央分隔带)排水、路基边坡排水、沟渠排水等。

地下排水包括路基地下排水、中央分隔带地下排水和纵向填、挖方交界处地下排水等。

对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建设的几点建议:
1.市政建设项目必须加强审计工作,运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要将问题控制在招标投标之前,确保工程项目造价的稳定性,避免招标后出现设计投资大,与招标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不和的问题,所以,在工程建设前的审计工作是显得十分重要的。

2. 如果在工程中确实遇到了无法不进行大型变更的情况时,应追加工程项目,应组织专家根据客观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得出最终的结构后在进行施工。

3.针对工程中因规划滞后、不完善、路网未开工等而导致工程衔接问题的,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延长工程的时间,以便实现工程利益的最大化。

4.建议路基、路面工程设计、施工标准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借鉴先进城市建设经验编制,统一实施或分段试验,对于经严格检测、专家审查一致认可的有利工程科学技术创新、经济合理的,应大力推广并积累经验,进而不断完善。

根据道路上水源的多样化即水源的性质、方位、对道路的影响的不同,导致了我们要扩大道路排水设计的范围,由地表到地下,由地面边缘到地面中心,由地面交界线到道路交叉线上,由跨越沟渠的道路到横穿海、河、湖的桥梁,由道路排水到农田灌溉、废水排放、城市用水排水,环境保护、治水土流失都要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达到多渠道、多方位排水设计。

结束语
排水系统工程适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的质量。

今后排水要联系实际,改进排水设施的结构,优化排水设施设计方案,提高排水设施的排水效果,达到排水顺畅,排水充分,排水便捷快速。

通过进行丰富的研究和试验更加完善我国的《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