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园林城市植物种植设计
摘要:本文论述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对植物的选择及配植手法等方面的要求,得出园林种植设计既要要继承传统植物种植手法,又要力求创新、发展,强调与环境相协调,强调生态效益,秉承文化,“师法自然”,体现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文脉,展现城市特色的结论。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植物设计
summa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on the plant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techniqu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quest, comes to a dicision that garden planting design should not only be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planting techniques, and strive to innovation、development, emphasize the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emphasizethe ecological benefits, combine our culture, “ learn from nature”, reflect our country and national history context, show city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ecological garden city, plant,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0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言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近年来的热潮,很多城市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的关注力度,力求打造一个舒适优美生态的人居环境。
而植物种
植作为园林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设计的理念、手法、形式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生态园林城市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概念及现状
所谓生态园林城市,就是建设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居住形式。
生态园林城市崇尚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生态园林建设不仅仅关注的是生态方面的建设,还要注重这个过程中人文的和文化的融入,是生态与文化的双重互动。
园林城市的建设,园林植物种植是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植物包括木本的乔木、灌木、藤木、竹类及草本的花卉、地被、草坪在内。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即是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把植物材料进行安排、搭配,栽植、应用于园林绿地中,具有防护、美化功能,或有一定经济价值,创造植物景观。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城市面积扩大,城市环境和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环境质量显著下降,因此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城市绿色空间的开拓。
人们不再满足简单的游乐,而对精神需要有了更多的追求,这样就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各类园林:主题公园、专类园公园、居住区小游园、普及科学知识的植物园、动物园、适应不同活动要求的广场,以及道路绿化、城市防护林带等,这些园林绿地共同组成了城市的绿色骨架,不同的绿地性质的种植形式无疑是有区别的。
如何在个性中寻得统
一要素,对构建园林城市有着重要意义。
3加强生态园林城市植物种植设计的措施
3.1注重生态效益,创造生态景观。
3.1.1师法自然
城市绿地承担着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使命,植物种植首先应师法自然,借鉴自然植被模拟植物自然群落的种类、结构,注重种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营造混交林景观、疏林草地景观、灌丛景观、草原景观、湿地植物景观等各类植物生态景观。
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的植物群落。
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以求创造稳定的生态群落。
3.1.2尊重植物个性
植物种植,不单单是为保证绿地比例和绿化覆盖率,在掌控全局的同时,应关注和重视每一植物个体。
植物是有生命的个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进行种植设计时必须首先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因地制宜,通过植物个性来创造局部区域环境下的植物景观特色。
3.1.3重视乡土树种的利用,同时注重引入新优品种。
植物种植,应以乡土植物为骨干,有力地保证了各类种植形式的实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但也不应固步自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优植物种类和品种的引入,更为城市绿地中的各类种植提供充足素材。
彩叶植物、观花、观果、观干、观姿态、地被植
物、抗性植物等的适量应用,使现代园林的面貌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花草树木以其色、香、姿、韵之美感点缀城市景观,呼唤城市人向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体验那份淳朴的感受。
3.1.4重视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态学原理。
单一植物种群的结构极为脆弱,景观也显单调。
要组成生态健全、景观优良的复层混交群落结构,就要重视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到物种的生态学特性,合理选配植物,避免种间竞争,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结构,以利种间互补,形成具有自生能力、自我维护,能抵抗干扰的生态环境。
在城市绿地中要优化种植结构,实行多种类、多层次、多结构的种植形式,有条件的地区还应采用复层结构,这一切都需要有丰富的植物种类。
3.2 继承传统理论,顺应时代步伐,丰富种植手法。
园林城市的建设,应该具有自身园林景观特色。
并且在不同的城市园林形式中,具有不同的植物种植手法。
3.2.1对传统的继承,对时代的顺应
现代园林植物种植类型除了传统的自然式树木的孤植、对植、列植、丛植、林植及棚架外,形式更趋多样。
有吸取了西方规则式的一些种植类型,如修剪整齐的绿篱、绿墙,各种盛花花坛,模纹花坛;有继承发展古代花卉应用的花境、花丛、花带等;有仅于建筑旁点缀、美化形式扩展到既美化又防护降温的墙面绿化、软化建
筑立面与地面夹角呆板的基础栽植;使建筑立面更加生动自然的阳台绿化、让外部空间的绿色渗入室内的室内栽植;使生活工作在高层的人们更方便接触自然的屋顶花园等。
不能否认,古代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设计手法和经验,但由于现代园林服务对象的改变,必然带来诸多方面的变化,这不仅反映在园林绿化面积的扩大,还表现在形式、风格以及布局手法上的变化。
现代园林种植手法受新艺术形式影响,讲究自由流畅,追求简洁明快,风格上博采众长,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古代园林所刻意追求的意境与含蓄美,诸如大草坪、疏林草地、林缘花境、大地树坪等都呈现出一种疏朗大方的自然气息。
3.2.2 打破思维定式,发掘植物潜力及特性。
要善于运用植物的色彩、芳香、姿态、质感、体量等个体特性,调动一切艺术手段,精心搭配。
植物景观的创作绝非费尽心机地模拟植物自然群落的种类、结构,而是要对自然群落进行提炼加工,构思立意,然后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创作手法起着至关成败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紫叶小檗或红花檵木、金叶女贞、黄杨三色灌木在南北各地应用较多,常常按曲线如波浪的动势流线分层次栽植,形成红、黄、绿色彩对比强烈、线条流畅欢快的动势景观,以丰富园林的色彩构图。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色块应用极为普遍,失去变化和特色。
其实除此之外也可应用自然姿态、花色艳丽、花期较长的小乔木、花灌木及宿根花卉搭配组成的花径、花丛,开花时节,
或金黄一片,或粉花夹道,同样给人留下极深刻的色块印象。
3.2.3通过植物配置创立独特园林特色
创建园林城市,在上述两点措施的基础上,应通过长期积累和总结,建立出符合本市文化和个性的园林特色,没有个性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时没有特色的园林城市是无感染力的。
要根据城市历史积淀和发展特性,总结出适合本市的园林面貌特征。
再根据不同的区域、园林的主题以及植物种植设计的具体环境,确定种植设计的主题和特色,形成具有鲜明风格的植物景观。
每个园林景点既要与城市整体的园林格调相统一,同时又要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这样既能具有“主旋律”,又能做到“百花齐放”,个性与共性形成统一。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园林城市的建设,要从植物的选择、配植方法等多个方面寻求提升,并且注重城市文化特征的融入。
园林种植设计既要要继承传统植物种植手法,又要力求创新、发展,强调与环境相协调,强调生态效益,强调人性化设计,秉承文化,“师法自然”,体现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文脉,展现城市特色。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回归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极佳渠道。
做好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改造环境,理顺人和绿化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园林设计师的共同使命。
参考文献
[1]于倩玉,于树成,阎红霞.利用野生乡土植物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林业勘察设计,2012(1).
[2]白涛,白淑芬,刘冲.黄石市建设园林城市的对策与措施.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于琴.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策略的理论探析.吕梁学院学
报,2012(2).
[4]郑宝成.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及其规划设计.科技与企
业,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