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

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

模拟试题(一)1.被称为“第一部美育宣言书”的是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的《美育书简》。

2.英国美学家菏迦兹认为,曲线比直线美,尤其波状线线比任何线条都更能够创造美。

这是他根据人的感官感觉舒服来判断。

3.喜剧艺术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到美学高度概括。

4.在美感的来源和本质问题上,柏拉图认为只有处于“迷狂”状态的人,才能观照到理念世界的“真正的美”。

夏夫兹博里和哈奇生认为人凭天生能力,即第六感官或内在感官来观照美。

5.审美意识个性指它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6.体育运动的审美因素有身体美、运动美和精神美。

7.艾略特的《荒原》是象征艺术手法运用的杰出代表。

8.莱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和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是现代建筑中艺术与环境相结合的典范。

9.西方古典舞蹈,尤其芭蕾舞的外拓性,可抽象概况为开、绷、立、直四个字作为它的形态特征。

10.电影是唯一让人们知道它的诞生日期的艺术,它是诞生于 1895 年 12 月 28 日,是法国人卢米埃尔发明的。

二、辨析题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错。

这是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

这个定义指出只有特定的内容——理念并由它决定的感性形象才是美的,这是很有价值的见解。

但是,黑格尔的理念是一个客观精神,是一个游离于物质世界和人的主观精神之外的神秘的东西,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2.结局令人感动的事件就是悲剧。

错。

悲剧是以悲剧性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具有肯定价值的主人翁遭受挫折以至毁灭,唤起人们以悲为特点的审美感受。

3.科学的创造与美的创造是同一的。

对。

科学的创造与美的创造都需要主体情感与思维的参与,且二者的创造物都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三、简答题1.美育的功能和任务是什么?①美育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情感生活和人格模式。

它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的教育功能,是青少年感性教育和人生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它的社会功能,它是对社会关系状态的美化;三是最高层面的功能,它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②美育的任务是:从人这一现实主体入手,不断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发展和完善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人们的审美生活,使之不断定向高度自由的审美世界、真正的人性世界。

2.俄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用音乐的语言来描绘夕阳西下莫斯科的色彩画面,这体现了美感的什么样的心理功能?这体现了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感”。

它是指五官感觉在感知中互相挪移,各感官交相为用,互换该官能的感受领域。

例如,用“甜”形容歌声,用冷暖、轻重区分颜色。

在审美活动中,运用通感的心理功能可以使人产生新鲜隽永的意象,用于文艺创作会收到料想不到的效果。

康定斯基就是用音乐的语言来描绘夕阳西下莫斯科的色彩画面。

(参阅116页第三自然至117页第一自然段)3.以马克思、恩格斯对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评价,说明美育对智育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在评论19世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现实主义作品时说,他们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

恩格斯在评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他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的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说他提供的上升资产阶级时期的阶级冲突、生活方式变革等法国社会历史,使恩格斯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所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这说明了美育所凭借的感性材料和艺术作品为智育提供丰富的内容。

4.说明波提切利、乔尔乔内和提香的维纳斯对爱的不同理解?这三幅不同的维纳斯画面(参阅书本235页第二自然段至236页第三自然段),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的个性和对爱的不同理解。

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还是半人半神,把人置于神的环境中,她既有中世纪妇女那种古典规范缠身,又有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精神光辉闪耀;说明人们对爱的理解的矛盾心理,要从封建的束缚中求解放的愿望。

乔尔乔内的维纳斯,神灵消融于大自然中,只有淡淡的余味,说明人们对爱的理解是很自然的。

而提香的维纳斯,神的味道荡然无存了,完全是一个世俗的、现实的女人,说明人们对爱的理解走向世俗化,与物质因素,尤其与金钱、财富连在一起了。

四、论述题1.在现代,如何塑造你的心灵美(内在美)?(1)人的精神分为知、意、情三大领域,因而,心灵美大致可包括知识(智慧)美、意志(道德)美和情感的美。

(2)人类社会即将步入21世纪,这是一个信息时代,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包括审美观也就迅速发生变化;知识的价值,包括知识的审美价值也日显突出;拥有知识经济时代所要具备的知识的人,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

因而,塑造心灵美,必须学习知识,拥有知识,成为有知识的人。

(3)在当前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独立人格,竞争意识,不知满足、不断进取精神的人,也就书本中讲的浮士德精神。

另外也需要我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伦理道德遗产,对他人的关爱。

(参阅书本P68~70页第一自然段) (4)美的情感不是纯粹由个人随意渲泄的。

而是从个别性中抽象出来的得到社会认可的一种普通的情感。

如对真、善、美爱的情感,对假、丑、恶恨的情感。

(可自已发挥)2.试评述表现论(或现代派)的艺术观。

表现论是一个相当现代的概念,主张自我表现,毕加索的一句名言:“表现就是一切”,可以看作现代派的艺术纲领,依其发展过程,表现论大概有三种形式:第一,认为艺术是人类情绪的渲泄或情感的展示。

直接的先驱者是晚期浪漫主义者,如欧盖尼·弗尔龙等人认为艺术表现是指人的一种内在感情因受“挤压”而喷涌和流淌出来,从人的心中进入艺术品内。

作品的价值来自于它表现的感情的“质量”,而最终是归结于创造这种艺术品作者的“质量”。

这种艺术观合理之处在于上把注意力放在艺术家内部的主观世界,即人的情绪、情感方面,反映了人的意识已上升到自我意识的层次,是人的意识发展程度高的体现。

其不足之处有二点:①没有说明人的情感如何从心中进入艺术品。

他们只好说是在“神性的疯狂”中完成,就如拍拉图讲的“迷狂”状态。

②这种理论使人注重于对艺术家的本人欣赏。

因为作品的价值在于情感的“质量”,而情感“质量”在于艺术家的本人的“质量”,这就形成艺术批评的“索隐”派,专门搜寻艺术家的私生活。

第二,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审美理解。

苏珊·朗格认为,纯粹的发泄情感不需要艺术。

在艺术活动中,我们是处在一定的“审美距离”上,能对一些相对比较弱的感情作出反思或观照,从而把这些感情转化为审美感情,使之在某一艺术品中体现出来,这就是从某种情感状态向审美理解的转化。

情感的外化不是情感的释放或涌出,而是改变它的性质,使它从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变成一种艺术的理解。

这种观点比较合理,因为它把情感和理解,非理性和理性交融在一起,这是合乎实际的。

而且也把创作过程说得很清楚,先是把原始的强烈情感作为创作的动力,然后予以冷静思考,寻找一种意象把这种理解了的情感表现出来。

总的说来,表现论合理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挖掘了艺术家丰富内心世界,体现了人的意识从对象意识向自我意识的发展,这是进步的。

二是在形式上有许多创新。

不足之处,一是个别艺术家忽视社会生活,胡思乱想;二是在形式上某些艺术家也走向极端,变成形式主义者,如抽象时达到无的程度。

模拟试题(二)一、填空题(参考答案)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出版的《美学》专著第一卷中首次提出2.柏拉图早年著作《大希庇阿斯篇》集中探讨了美的本质的问题。

3.社会美的特征是与社会直接联系、与社会功利性联系和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联系。

4.鲁迅先生说,喜剧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们看。

5.历史的积淀可分为原始积淀、艺术积淀和生活积淀。

6.审美意识共性指它的历史继承性、统一性和永恒性。

7.体育运动美的特点是它具有表演性和竞技性。

8.西方文学评论界奉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的《尤利西斯》作者是爱尔兰的小说家乔伊思。

9.《米洛的维纳斯》是爱和美的象征;《掷铁饼者》是优秀运动意志和创造力量的象征;《萨莫特拉克的尼凯神像》是胜利的象征;《自由女神像》是民主、自由的象征;罗丹的《思想者》是反思的象征。

10.东方舞蹈,尤其中国舞蹈的内聚性,可抽象概况为拧、倾、曲、圆四个字作为它的形态特征。

11.无声电影时代最辉煌是1912年至1930年的美国好莱坞的喜剧片,最著名的喜剧大师是卓别林。

二、辨析题1.形式美的三要素是:形状、色彩和声音。

1.对。

视觉和听觉是人的主要审美感知器官,视觉可感知到色彩和形状,听觉可感知到声音,三者构成了形式美的三大要素。

2.从美感的内容上看,美感具有个人非功利性。

2.错。

审美感受对于个人而言是无功利性的,但就在美感的个人无功利性中,却以曲折、隐晦、复杂的方式潜藏着社会功利性。

三、简答题1.我国美学界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主观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主观论代表人物是吕荧和高尔太。

(2)他们认为,美是入的一种观念,它是物质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人对事物自发的评价,离开了人就没有美,美的规律只有在人的主观中寻找。

2.以日心说为例说明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

2.答案参见书本164页至167页第二自然段。

3.什么是“迪扎因”活动?3.迪扎因活动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无论什么产品都必须事先设计,因为它是批量生产,设计事关企业产品销路和企业命运。

同时,现代人审美需求日益增长,有些产品的审美价值基至超过使用价值。

现代产品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现代工艺品设计艺术化,把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结合,这种现代化工业“迪扎因”活动最早始于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包豪斯”工艺学校。

现在,迪扎因活动已渗透现代社会生活的广大领域,大至现代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小至作为餐具的汤匙这类日用品,都要进行艺术设计。

4.如何理解建筑是“凝固是音乐”?4.(1)建筑的形式中的韵律感同音乐的和谐有共同的规律。

建筑的空间序列由窗、柱、门等构成,它们组成天然的节奏。

这些节奏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就给人以韵律的感受。

音乐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二者都有相似的数的结构。

建筑的外观洽如音乐旋律那样富有个性色彩,有不同的风格。

(2)建筑具有空间的延续性,它以巨大的形体给人的感官以感觉和接受,建筑的感知和领悟,是人们在观赏的运动过程中,随建筑空间的延续而逐渐铺陈开来,如同感受音乐般的时间延续:从远到近,从外到内还要回绕重复,最后终结。

在这个过程中,酝酿人的情绪,加深印象,达到高潮,留有余味。

建筑艺术的空间序列的上述处理,有如交响乐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渐弱、休止。

四、论述题1.以古人的两句六言诗“骏马秋风翼北,杏花春雨江南” 为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审美特征。

(1)“骏马秋风翼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向只举三个具体形象,然而却分别象征两种不同状貌的美:崇高和优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