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学会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2、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调查分析法、情景设置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课前,我们先来一起看一个视频《中学生结伙抢劫》。
视频介绍的是发生在我们福州的一起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
犯罪的孩子最大的17岁,最小的14岁。
当前青少年犯罪、吸毒贩毒和环境污染被称为“三大社会公害”。
我们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
我国每年被公安机关抓获的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达十四五万名,被人民检察院起诉的近四万名。
这些青少年,被父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长大,正值青春年华,还没对父母、对社会作出有益的回报,自己的人生黄金时期就要在铁窗下度过,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今天我们就一同进入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一起来探讨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二、讲授新课(一)认清犯罪危害1.师: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活动:全民大猜想。
回到视频中的中学生,大家认真地思考下,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想想这些孩子他们的“昨天,今天,明天”,会是怎么样的。
生:昨天:在校厌学,经常游荡,网瘾少年,与不良少年厮混在一起……今天:上网缺钱就敲诈,抢劫,团体犯案。
沾染不良习气……明天:可能毁了自己的前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师:大家都是很有想法的孩子,那总的来说,他们昨天是一种什么行为啊?(违纪),今天呢?(违法)明天(可能会犯罪)。
那大家想想看,他们怎么会这样一步一步的从违纪滑向了犯罪的深渊呢?生: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对自己要求不严……师:大家分析的非常好,再结合他们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就难免会违纪,发展下去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纪观念,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严格要求自己。
师:所以,从大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应提高道德水平,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不犯或者少犯错误,这样才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板书)2、活动二:七嘴八舌播放视频《药家鑫》师:药家鑫撞人并捅死伤者事件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哪些危害?以四人一组,选取一个角度,深入分析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对自己的危害:坐牢,失去人身自由,葬送前途,丧失生命对他人的危害:损害他人财物、导致他人经济损失,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生命安全。
对家庭的危害:让家人伤心、失望,甚至危害家人的生命。
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
师:一个无辜失去生命,留下一个残缺家庭,孩子永远失去了一位好母亲;一个大学毕业生本有着美好的前景,但结果因自已的无知,葬送了自已的前途,药家鑫罪恶滔天,确实该死。
但我们仍心存不忍,毕竟青春年少。
但愿类似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
违法犯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对家庭、他人、社会和自己都是百害无一利的。
2.违法犯罪付出的代价极大(板书)过渡:药家鑫被判死刑后,微博上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3、活动三:我的微博我做主会飞的猪说:药家鑫太傻了,居然杀人,这是犯罪啊~有木有,有木有?不过我年龄还小,犯罪跟我没关系,就算犯罪,也不会受处罚,嘎嘎~~~大家是否赞同这种会飞的猪的这种说法呢?生:不是,年龄小的,比如不满十六周岁的,犯罪且造成严重危害性的,就要负刑事责任。
教师: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不是因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而是为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果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长此下去会有什么后果?生1:走上犯罪的道路。
生2:会危害社会。
教师:由此可见,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增长率,超过了令不少国人自豪不已的GDP增长率。
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应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要从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3.要远离违法犯罪(板书)(二) 加强自我防范4.活动四:我的课堂我做主——学法懂法师:记得一位从事少年刑事审判19年、审判过832个失足孩子的法官妈妈尚秀云在《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一书中告诉家长,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下列10种行为,因为它们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如旷课、夜不归宿、酗酒、赌博、强拿硬要、抽烟、交友不慎、贪小便宜、偷拿家中钱财等。
法官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告诫?为什么那些行为就会成为违法犯罪的前兆?其实法官妈妈提到的这10种行为在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也提到了。
这部法律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质、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那么这部法律还规定了哪些内容?下面有请我们班未来的律师陈若琳同学为我们做一个学法懂法,普法宣传活动。
(另外一个PPT)学生回答: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第34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包括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人或强行索要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师: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我们会发现严重不良行为中的很多表现就是不良行为的升级版。
在我们学校,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很好的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班规,但也存在着与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相悖离的现象,现在请同学们寻找我们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以及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1.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板书)活动五:校园大搜查,扫雷大行动第一步:说一说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
[生1]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打架斗殴、离家(校)出走、考试作弊、谈情说爱越轨。
[生2]偷盗,沉溺于电子游戏室、网吧、营业性歌舞厅等等。
[生3]抽烟喝酒、勒索同学钱物、赌博等。
……第二步:分析这些不良行为有哪些危害,不及时改正后果将会如何。
[生1]打架斗殴这在学校中是经常发生的,通常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老治新。
更为严重的是,两人为某小事发生口角、扯打,发展成为分别招集校内外同学或社会青年形成两派群殴,有些甚至还携带木棒、啤酒瓶、刀具等器具,严重破坏学校的正常秩序和良好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甚至形成较严重的流血事件,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生2]传播淫秽读物。
这些有害出版物严重戕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一些青少年因此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生3]夜不归宿。
这往往是学生走下坡路的重要信号,是学生脱离监管的行为表现,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24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生4]携带管制刀具出入公共场所。
管制刀具属于凶器,若不加以禁止,会给社会安宁造成危害。
从个人角度说,携带刀具后,若与人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携带刀具的人很可能会不顾后果拔刀相向,进而构成严重伤害,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因此,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非法携带管制刀具。
我国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非法制造、贩卖、携带管制刀具的,会被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将携带管制刀具列为“不良行为”之一而加以禁止。
比如:打架(一般违法行为)当达到聚众斗殴,多次参与,致人重伤或死亡等严重情节时就会变成斗殴(犯罪)偷窃(一般违法行为)达到偷窃数额较大或特别巨大多次偷窃,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或盗窃文物情节严重时就构成盗窃罪(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师总结: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六:今日说法,情境探究教师:在认识了这些不良行为之后,我们大家来分析这个案例:(多媒体出示案例)并思考回答问题中学生小陈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
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
为了搞钱去网吧,他和他的几个朋友经常携带刀具勒索其他同学,小杨因生性软弱,多次遭到他们的勒索。
当小陈再次索要200元而小杨只交50元时,小陈等再次大打出手,小杨早已以对他们恨之入骨,于是和他们争执起来。
混乱中,小陈身负重伤,他的朋友小吴死亡。
事后,死者的奶奶不堪打击,突发心脏病去世;小陈的父母因过度悲痛无法正常工作;目睹了这场惨剧的同学们谈起这事都心有余悸;参与这场事件的同学在回忆时都默默流泪。
思考: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小陈等几个同学的不良行为有旷课、携带刀具、去网吧玩游戏、勒索其他同学;严重不良行为是多次勒索其他同学。
从小陈的角度分析导致这场惨剧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这场惨剧的发生?(小陈的经历给你哪些启示?)A、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B、要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