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的认识管理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人类活动,特别是人类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以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增进人类幸福的科学.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有组织和活动就需要管理,只要人类有集体活动,就存在对这种活动的管理,虽然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时间,但是管理思想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中国历史上,那些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的主张及政策多多少少都是管理思想的体现,因为这些主张和政策都是为一定组织和活动服务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假设市场上的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势必在自己经营企业的时候,想方设法的得到最多的利润,而更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看资本家的利润来自对工人的剥削即剩余价值。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在企业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必须降低成本(可变成本)即降低工人的工资。
而在企业规模可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就会采取延长工时,扩大生产产量,找更多的工人,还是以剥削工人为目的,那时的管理思想我想就是帮助资本家更好的剥削工人,提高对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凡是伟大的管理思想都会是因为对现有管理思想的不满而生的,当一种管理思想已无法满足当时的人们的理想状态,人们就会去探索寻找新的管理思想去达到自己想的组织状态,旧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思想遇到了工人阶级的反抗,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旧体制对企业经济带来的冲击影响,一批伟大的管理学家或者说管理思想应运而生不管是企业管理先驱瓦特和包而顿,还是现代人事管理创始人罗伯特·欧文以及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管理思想,到了后来的管理学大师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前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总结生活中的规律和现象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曾记得一位管理学大师对他的学生说:管理学这门课如果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几本书是学不好的,管理学更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没有管理经验的人是学不好管理学的。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管理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今天我们所学的理论很多,但到底在工作中是否能起到作用,还要看自己的领悟和学习,一位成功的管理者都会有其过人之处即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个人看法),因为每一个组织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问题,我们如果一股脑儿的般用书上的理论,那肯定是不行的。
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经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但什么是管理呢?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想法。
有人认为管理就是和人打交道,把事情办好;更有人把管理和决策、命令、权力联系在一起。
首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管理。
一种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和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必须认识到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他绝不等价为命令或权利,利用各种方法处理好各阶层的关系,才是管理的关键。
下面我们从管理的基本特征来加深对管理概念的认识。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一)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这一点应该很容易理解,在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多人组织起来,进行分工都会达到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只要是多人共同活动(即向一共同的目标努力),都需要通过制定计划,确定目标等活动来达到协作的好处,这就需要管理。
因此,管理活动存在与组织活动中,或者说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二)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既然管理是让别人和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就要对管理的效果负重要责任。
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管理者的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管理者的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工人。
(三)管理的职能、任务与层次管理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
管理者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指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一个组织通常划分成三个层次,即上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
(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人既是管理中的主体又是管理中的客体,管理的大多数情况是人和人打交道。
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多人共同完成目标,因此,管理中一定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千万不要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本世纪以来,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虽然他还没有自然科学那样精确,但管理已成为一门科学已无人怀疑。
说管理是一种艺术,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管理者在管理中,既要用到管理知识,又不能完全依赖管理知识,必须发挥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目标。
管理人员在管理中要学会灵活应用知识,使组织活动达到最大效果。
对于管理,不同的人会下不同的定义,但总不外乎包含这几个词汇:预期目标、他人努力、协调、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我认为,管理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应该可以说是“无法定义”。
如果真的要说我对管理定义的认识,我也只能从各种不同的定义中提炼一些常见的观点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要说的是目标,这是众多的管理定义中出现最频繁的一个词语,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个。
要进行管理,首先要具备的是管理对象,这个对象往往是某个特定的组织,而组织就是为实现某个预期的目标而形成才群体。
因此管理和目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可以认为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其次说的是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般观点都认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几个要素构成的。
对于这几个要素的概念,各种有关管理的书籍都有详细而有专业的介绍。
我只能用较通俗的语言来描述我对这几个要素的理解。
“计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用的词汇,要想有条理地做好一件事情,事先都要有一个计划。
管理是一门系统科学的学问,更加离不开计划。
“组织”在这里是一个动词,和我们平时说的组织活动应该是差不多的概念。
“领导”是管理中一个最讲究的要素,管理在狭义上可以认为是领导。
而“控制”也是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把管理比做是一辆汽车,那么控制就是这辆汽车的刹车装置。
企业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也函概十分广泛,但最基本的就两大块“控制和激励”。
至于控制,人们往往注重的是对人的控制,而往往忽略了对效能和流程的掌握。
至于对人的控制,人们呼声最高,争论最多的往往是放权。
其实我是不主张放权的,尤其是快速成长期的民营企业,除了民营企业家固有的情结外,放权并不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但是,这样说并不是我主张集权,恰恰相反,我是主张集体智慧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授权而不是放权,授权是有前提的,有约束条件的。
它有两条基本原则:1、权力和责任的平衡原则;2、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离开了这两个前提,犹如无缰之马,无舵之舟,对人的控制就无从谈起。
至于对效能的控制,有些人往往就又会谈起什么平衡记分卡、什么绩效考核等等东东。
是的,这些东西适当学一点是可以的,但不能研究太深,更不能本本主义,那样就缘木求鱼了。
要知道,国外的一些成功管理经验,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后一点一滴地积淀下来的。
有些固然很成功,但大多会水土不服。
如果冒冒然拿来主义,不仅会葬送自己的前程,更是对所服务企业的不负责任。
最后要说的是管理的艺术性。
泰勒把管理定义为一门艺术,说实话,我很喜欢泰勒下的这个定义。
因为他能把一个很死板的名词解释的有声有色。
我想这才算一个成功的研究专家。
艺术性简单的说就是要创新。
要想成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就是要有创新精神。
能把管理升华为一门艺术不是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做到的。
因此,我认为管理的艺术性应该是一门值得深入探究的学问。
一对学管理学的认识和看法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
法约尔说管理分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它的研究对象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维护上层建筑。
管理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具有科学性和管理共性,社会属性具有阶级性和管理个性。
自然属性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的相适应。
社会属性就是管理建立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管理为所有者服务。
管理学的来源有这么三种类型:技术型、制度型、魅力。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
人们掌握了系统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就有可能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虽然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它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问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
由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解决的是组织和环境的适应问题。
而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和素质不同,组织就面临的环境又很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审视度事,随机应变。
管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灵活地、巧妙地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早期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麦格雷戈把这种传统的人性假设称作X理论.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设趋于一致.之后,梅奥从霍桑实验" 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也从不同侧面强化了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精典而又精致的需求模型。
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其实管理也是一种艺术,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楚,是IE的老板杰克·韦尔奇的名言,想到的并不重要,关键是把想到的付诸实践。